从数据看“城变”!2023年东莞城市管理“成绩单”公布
东莞+ 2024-01-25 15:21:50

1月24日,东莞市2023年度城市管理工作总结会议召开,记者从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过去的2023年,东莞城管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促发展、保安全、提温度,一串串数据表现亮眼。

紧抓燃气和违建治理底线

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过去一年,是东莞城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的一年。

在燃气安全方面,东莞去年建成全省领先的管道天然气和瓶装液化气两大数智化监管系统,实现了燃气场站、管线设施、燃气钢瓶动态闭环管理。完成4.8万户老旧小区“瓶改管”,新建、改造燃气管道348.8公里,天然气覆盖率达到56.7%。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燃气安全“大起底”专项整治,企业入户安检290万户次,部门入户排查437万户次,消除重大安全隐患912处,6.71万家餐饮场所安装燃气报警自动切断装置和连接软管。在全省率先建立莞、深、惠等9市跨区域燃气执法联动机制,严打“黑气”,取缔“黑气”窝点373个,“黑气”市场占比大幅下降。

在违建治理方面,严控新增违建,农房违建已从控住向控好转变。对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建筑,把所有在建工程纳入日常巡查,对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一律控停。严控新建小区违建,创建挂牌“无违建小区”66个并实行动态管理。

此外,广告设施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整治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2944处,消除城市照明安全隐患1.19万处,打击泥头车违规行为,泥头车事故持续下降,应急值守机制更为健全,60个易涝点已建立联合值守机制。

聚焦“百千万工程”

城市品质形象蝶变跃升

过去一年,也是东莞城管聚焦“百千万工程”持续发力的一年。

环卫保洁水平不断提升。制定环卫、园林等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指引,开展信用综合评价,强化履约监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市场周边初步实现常态化保洁,获评省环卫工作突出集体。生活垃圾分类稳步推进,城区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28个镇60%以上村(社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培育垃圾分类“莞香花”特色品牌,生活垃圾分类在“国考”中排名持续上升;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日益规范,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500吨/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3000万吨/年,入选住建部“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等。

城市秩序进一步优化。新增改造慢行系统175.98公里、人行道106条,选树22条优秀示范路,增设物理隔离设施255公里,慢行环境更为舒适。城市家具提档升级,编制建设指引,规范设置灯杆、护栏、导向牌等设施,提升城市空间艺术美感。开展共享单车及电动自行车停放乱象整治,设置严管示范区,划设自行车停放区2.7万个,试点运行智能停车系统,约12万辆共享单车配备了高精度智能锁。加强招牌和夜景灯光管理,打造户外招牌示范街39条,设立了4处新型裸眼3D广告。

城市环境更具品质。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建立驻镇指导工作机制,并制定系列工作方案和指引,助力打造优美时尚的城乡环境。完成人居环境品质项目392个,美丽圩镇风貌带的特色化、品质化进一步彰显。“一社区一公园”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口袋公园455个,对全市1266处公园绿地纳入“一园一档”管理,推动一批优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厚植了“千园共享之城”的生态底色,美丽风貌带初步串珠成链。

以小微执法为抓手

城市包容友善更有温度

过去一年,还是东莞城管聚力打造“包容友善之城”的一年。

在队伍素质提升上,优化队伍“选育管用”,选强配优干部队伍。全省巩固深化“强转树”规范执法现场会在东莞召开,全市建成“八五”普法基层阵地63个,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全面提质。加强村级协管员队伍管理,提升整体素质。

在城市管理模式优化上,布建城管片长432名、玉兰女子执法服务队员642名,城市服务驿站359座,各分局将60%的执法力量下沉到村(社区),实行“六巡三访一执法”,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快速发现和妥处市民身边的城市管理问题。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创设“小微三色码”,打造高效便民的“三教而罚”执法样本,包容免罚率达83%。

在科技赋能上,智慧城管平台26个子系统投入运行,搭建了“一个数据底座、三个赋能中心、三大业务平台”架构,作为我市政府信息化标杆项目。作为“城市服务地图”APP全国32个试点城市之一,上线了公园、公厕等10大类共3408个便民服务场所。推广“一键找城管”小程序,开展“全民拍”和燃气有奖举报活动,上报有效案件38万宗。

文字:记者 张雨倩 图片:东莞城管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