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工作室|新型工业化:东莞何以“先立后破”?
东莞+ 2024-01-18 20:49:44

不破不立,变为,先立后破,立在前,破在后,是东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思路。

2024年开年之际,东莞新型工业化大会召开,向新的一年发出“动员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解放工业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近两年,东莞经济承压前行,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工业增长乏力,下来要想稳住经济发展态势,就必须挺起制造业的“脊梁”。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新的产业风口,努力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东莞更要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重大机遇,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产能,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机遇中“凤凰涅槃”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时代洪流之下如何才能不“随波逐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东莞又意味着什么?

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

从省级层面来看,东莞是全省经济大市、制造业大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占了全省的八分之一,规上工业企业数占了全省的五分之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东莞要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勇挑大梁,首先就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挑起大梁。

从市级层面来看,制造业是东莞的“根”和“魂”,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于东莞来说,不仅是重要政治任务,更是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重大战略机遇。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东莞要立住,要坚决扛起全省制造业大市的应尽职责,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切实为全国、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东莞贡献。

在“涅槃”中经济再腾飞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方能明大势、辨走势。东莞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及时把握新的产业风口,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现在,产业转型正处于新的重要关口,既面临出口带动减弱、技术源头缺乏等外部挑战,又面临要素成本上升、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等内部制约,“双碳”目标时间渐近对东莞工业产品特别是出口产品的绿色改造提出了越来越紧迫的要求。

东莞经济怎样才能再次腾飞?新型工业化给出了答案。

蓝图渐渐清晰。新型工业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展开,既遵循各国工业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顺应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等新趋势新要求,是东莞进一步解放工业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看清大势、看清趋势、看清本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一步焕发制造业大市新的活力。

此外,东莞要保持充足信心,蹄疾步稳办好东莞自己的事,牢牢抓住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机遇,推动东莞工业经济实现再次腾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东莞实践构筑起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在腾飞中探索东莞样本

从蓄势锤炼推动产业升级,到智能产线走进传统工厂,东莞制造在产业融合化发展中不断升级。

制造业是东莞最鲜明的底色,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东莞形成了涵盖34个工业大类、涉及6万多种产品的完整制造业体系,培育了智能移动终端等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约22万家工业企业,1.38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居全国第一,成功跻身全国“工业大市”十强。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2024年东莞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

大会明确,东莞将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重大机遇,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新产能,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东莞将从“五个聚焦”全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局面。

要聚焦产业链建设,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强化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支撑。要聚焦工投技改,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行动,加快培育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动能。要聚焦融合发展,实施数字化绿色化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要聚焦产业空间,实施空间扩容提质行动,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载体支撑。要聚焦质量提升,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激发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活力。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愿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力下,东莞每一天都生机盎然。

文字:记者 聂伟 图片:记者 梁浚锋 赵浛锐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