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镇的“南大门”蕉利村:整村统筹改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东莞+-中堂视窗 2024-01-04 09:32:07

■蕉利村是东莞传统水乡村庄,四面环水,村内河道纵横交错 通讯员 萧培东 摄

作为中堂镇的“南大门”,蕉利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蕉利村将以“一村一策”为牵引,整村规划、分步实施,以东坊、南坊两个风水塘作为“城中村”改造突破口,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区、乡村振兴改造区、旧村活化区、TOD改造区等功能区作为更新单元概念规划,全力选树培育“城中村改造”先进典型,通过整村统筹改造,优环境、拓空间、强文化、促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域村居环境美丽“蝶变”,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优环境

带动全域村居环境美丽“蜕变”

蕉利村是东莞传统水乡村庄,四面环水,村内河道纵横交错。近些年来,该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了东桥重建工程、北桥重建工程和水利堤围达标工程等,并完成党建文化教育长廊建设,打造一河两岸景观,彰显蕉利村具有水乡特色的传统风貌。

“在过去改造的基础上,我们将以东坊、南坊两个风水塘作为‘城中村改造’突破口,初步预算投入约550万元,对两个风水塘及周边约7.2公顷范围进行环境提升、生态修复。”蕉利村党委书记周容高表示,在改造过程中,既要注重旧村的传承保护,又要破旧立新,因地制宜,从规划雨污分流、打造休闲碧道、修建景观连廊、增添文化涂鸦、优化荷塘水体等多个方面入手,将其培育成为具有水乡特色的“城中村改造”典型示范。目前,中堂已经聘请了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经过村与镇相关部门单位多次沟通协调,明晰了项目立项规模、投资金额等。

据介绍,蕉利村的“城中村”改造计划分为8个方面进行,包括风水塘周边道路交通改造工程、风水塘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旧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善消防设施工程、旧村安全隐患整治工程、垃圾分类工程、优化公共空间工程、蕉利景墙绘工程等,进一步完善周边基础配套设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旧村“颜值”,带动全域村居环境美丽“蜕变”。

拓空间

推行整村统筹改造项目

紧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蕉利村计划推行整村统筹改造项目。项目整村统筹范围总面积约455公顷(6830亩),将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乡村振兴改造区(农业生态修复)、旧村活化区、TOD改造区等功能区作为主要更新单元概念规划。

其中,蕉利村107国道两侧(南地块)更新单元改造工作已经同意启动,首期改造面积约33.5公顷(约566亩),以“工改工”为主。项目改造后,将建设成为新型产业园区,并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社区公园、消防站等,实现产业、居住、休闲、公服配套的产城融合。

“推动城市更新改造,不仅将实现居民生活环境的极大改善和集体经济收入的稳步提升,更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区域产业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周容高表示,争取明年初完成招引前期技术服务工作。

强文化

打造一批文旅产业发展新亮点

蕉利村还将深挖特色资源,打造一批文旅产业发展新亮点,解锁“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密码。

据了解,蕉利村有周颂堂、莫耀芬革命先烈,也出过安南王莫登庸,更有颇具名气的侯王古庙。“蕉利村将突出特色,积极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新路径。”周容高表示,蕉利村计划发挥历史悠久和地域文化优势,从四个方面强化文化赋能:一是弘扬革命烈士周颂堂、莫耀芬先烈风范,讲好、讲清、讲活英雄故事;二是深入挖掘莫登庸历史故事、侯王古庙孝善文化、新时代祠堂文化等,以历史文化推动“百千万工程”赋能增值;三是大力挖掘弘扬传统水乡文化、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生态理念,努力建设自然美、田园美、乡愁美的和美乡村,激发村民群众心中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留住乡愁乡韵;四是文明实践助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在常态化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上下功夫,以文明实践引领乡村治理。

促发展

推动增资扩产激活发展动能

随着“百千万工程”施工图的全面铺开,蕉利村还将把抓项目、促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使其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动能。

当前,蕉利村正全力支持永安科技环保有限公司第三轮技改升级和广东友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第二期增资扩产,提升增资扩产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该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区位优势,争取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一批高新产业聚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文字:记者 李健武 通讯员 范清丽 程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