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后,“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的话题备受关注。
在深圳都市圈的总体布局中,东莞是紧邻深圳主中心的一大副中心。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城市定位的东莞,在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的这波利好带动下,该如何把握机遇、发挥专长当好深圳都市圈的这个副中心?
12月21日,东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黄琦接受东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最重要的意义是促进了两地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互联互通,进而带动东莞经济的提升和城市的发展。
黄琦支招称,作为深圳都市圈副中心的东莞,应牢牢锚定“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支持资金的投入,并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并将东莞打造成智能制造高地。

利好: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互联互通
深圳都市圈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
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有何重要意义?又释放了哪些利好讯息?
黄琦认为,东莞全域纳入深圳都市圈主要意义在于促进莞深两地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互联互通,带动经济的提升和城市的发展。
如将东莞纳入深圳都市圈可以促进莞深两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两地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强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这有助于形成更大的经济规模,提升区域竞争力,并为两地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遇。”
不仅如此,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中心和科技前沿城市,具备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创新生态。黄琦认为,将东莞纳入深圳都市圈可以使得两地的创新能力互相借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东莞创新能力的提升。
而东莞作为深圳都市圈的一部分,将能够享受到深圳的城市发展经验和规划引导。这有助于东莞加快城市建设和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拓宽东莞的对外开放渠道和机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对外影响力。
“纳入深圳都市圈意味着东莞将与深圳等其他一线城市齐名,享受更高的城市地位和声誉,更有利于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支招:积极拥抱新兴技术和产业 打造智能制造高地
作为深圳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东莞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推动松山湖科学城、滨海湾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合作创新区四大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之都。
基于这样的目标,黄琦为东莞支出了7个招数: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打造智能制造高地、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创新生态系统、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和建设宜居宜业环境。
他建议东莞继续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支持资金的投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吸引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培育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
在打造智能制造高地上,他建议东莞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引进智能制造设备和技术,推广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提高产业效率和质量;并培育智能制造企业集群,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打造东莞的智能制造品牌。
东莞要支持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优先发展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提高产业智能化水平。
东莞更要积极拥抱新兴技术和产业,如5G、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前布局新兴产业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机遇:与深圳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并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众所周知,东莞是一座国际制造业名城,拥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在“深圳都市圈”的契机下,东莞应抓住哪些机遇实现与深圳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对此,黄琦认为东莞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聚焦发展一些与深圳产业链相互关联的重点产业。例如,在电子、通信、汽车等领域进行重点发展,与深圳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东莞也可以借此契机实现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以制造业为基础的东莞应积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推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他认为,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可以满足深圳产业链中高端制造环节的需求。与此同时,东莞可以与深圳的高科技产业进行合作,培育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推动两地制造业的互补发展。
“深圳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中心,其实可以与东莞的制造业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关系。”黄琦建议东莞通过提供优质的制造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通过开展合资合作、技术共享和资源整合等方式,与深圳的电子、通信等行业形成供应链协同,共同打造高效、灵活的产业链。
人才是未来,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黄琦直言,深圳拥有丰富的高级人才资源,东莞可以通过加强两地人才培养和流动,吸引深圳的人才来东莞创业和就业。比如,通过与深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适应深圳产业链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又比如,可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本地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为两地产业链的融合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而在交通、医疗、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公共服务领域,黄琦也期盼莞深两地能够实现深度融合,一体联动。
诚然,东莞在制造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而深圳则在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方面更具优势。东莞可以与深圳的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合作,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加强技术交流与转移,提升产业链的创新能力。
不仅如此,东莞还可以借鉴深圳的成功经验,加强创新创业生态的建设。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技术交流平台等,吸引深圳的科技创新企业来东莞发展,促进创新资源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建设一个良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