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韶携手谱新篇⑦|教育帮扶走心走实,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东莞+ 2023-12-19 22:18:05

投入资金升级教学设施、采用跨区域集团化办学、结对式帮扶、组团式支教、挂职交流……近年来,莞韶两地不断深化教育帮扶,统筹推进教育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推动教育优质资源惠及更多韶关师生,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投入资金升级校园设备设施

12月中旬,走进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马渡村马渡小学,破旧的校门口、操场篮球场、文化长廊等已焕然一新,校园里书声琅琅,书香阵阵,处处流动着昂扬向上的气息,一改往日景象。

“学校的‘改头换面’要非常感谢我们帮扶干部的助力,他们为我们翻新了校园,特别是篮球场翻新后,学生们非常喜欢,一下课就在上面奔跑。而且还为我们捐赠图书、教学器材等,让我们小学有了如今的模样。”马渡小学负责人陈非非望着校园,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马渡小学在当地属于一所“麻雀学校”,只有一、二、三年级,仅有3名老师,42名学生,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比较匮乏。“我们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申请帮扶资金,争取17万元资金对学校进行了大改造,购置课桌椅、运动服、教学器材等,让师生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东莞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科四级主任科员、韶关市武江区龙归镇马渡村第一书记曾超告诉记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投入资金助力韶关当地升级教学设备设施,是开展教育帮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乐昌四中,看着老师们可以用上设备先进的录课室进行录课、备课,学生们也用上了崭新的学习电脑……校长范美林对帮扶工作队和支教老师心存感激。

乐昌四中是大朗镇结对帮扶的学校,近年来大朗投入100万元帮扶资金对学校的环境、教学设备等进行升级,同时派驻支教老师进行深入帮扶,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前几年我们的校园破破烂烂的,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通过我们帮扶力量的集结和发挥作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得到很大提升,特别是教育质量从垫底提升到中上水平,并且不断往上走。而且学校知名度也在提高,得到群众的积极认可,如今出现生源挤爆的现象。”范美林表示。

据统计,今年新一轮莞韶对口帮扶协作启动以来,东莞共投入教育帮扶资金715.22万元,推动韶关各中小学校发展迈向新台阶。

创新支教模式提升教学教研质量

近年来,莞韶两地不断深化学校结对帮扶、创新品质支教模式,通过采用跨区域集团化办学、结对式帮扶、组团式支教、挂职交流跟岗等多方式,充分发挥东莞市优秀支教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把东莞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做法“传授”给当地,切实提高韶关中小学的教学教研质量。

今年8月,东莞市南城阳光实验中学副校长邓小林主动请缨,来到韶关南雄市全安中学支教。到校的第二天,他便应邀去到距学校60公里外的两所山区中学为老师做了一天讲座,在那里,邓小林感受到老师们对集体备课的浓烈兴趣。

“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帮扶不能只停留在上课、送几节课到校、开设几次讲座、捐赠图书仪器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帮扶教师’,帮助教师们提高教育教研能力,方为长久之计。”邓小林说。

怎么帮?邓小林想到了集体备课。但由于南雄市多数中学规模较小、学校内部同科教师较少,集体备课难以有效开展,再者集体备课如果没有目标和明确的任务,也会流于形式。他建议将全市中学校分区划片,形成中学四个教研片区,小学五个教研片区,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很快南雄市教育局采纳他的建议,立即分好教研片区,制定片区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不过要推动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就得有一个抓手。“那就是编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学案。”从9月到12月,邓小林奔走在南雄市一所所中小学校里,通过讲座的形式宣讲如何编写导学案。除了宣讲工作外,邓小林的精力全倾注在编写化学导学案上。他和全市化学老师一起奋战三个月完成初三化学导学案的编写任务,并且他还自掏腰包捐赠5000册化学导学案给全市初三学生,使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落到实处。

如今,南雄市建立“个人备课——片区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片区说课比赛——全市说课比赛——片区赛课——全市赛课”的集体备课教研模式,对学生行为、教学方法、教学重点作出规定,对推动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切实可行的模式,且可以让大多数教师参与其中,将形成支教‘南雄经验’。”邓小林说。

像邓小林这样的支教老师在韶关还有很多,他们根据韶关所需,为学校师生送课、送讲座、课堂诊断、主题培训等,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推动当地教育发展。

据统计,自2021年10月至今,东莞向韶关累计派出支教教师191人(一学年),接收两批共309名韶关教育人才(一学期),面向韶关教育人才开展7大类培训项目,参培人员达到3074人次,遴选集团化办学龙头学校、市级品牌学校与韶关中小学校建立16个跨市教育集团,推动东莞韶关76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覆盖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并着力打造16对示范结对学校。此外,东莞还会同韶关创新建立“莞韶名师工作室”26个,安排东莞10所公办中职学校与韶关13所中职学校结对帮扶,累计推送10万多节优课微课,110多万道习题,30多万个教案、课件等配套资源。

众人拾柴,助学让更多学生“圆梦”

众人拾柴火焰高,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才能让更多学生“圆梦”。

冬日时分,走进翁源县官渡小学,一场盛大的“星火助学”“星光奖学助学”行动表彰仪式在学校隆重举行,学生们兴高采烈,眼里满是期待。

五年级学生郑珺曦首次站上舞台拿到了600元奖学金,心里充满激动。她的妈妈看到女儿的站上领奖台,心里更是乐开了花。“感谢爱心企业、感谢学校,学生的努力能得到回报,让她更有动力去勤奋学习了。”郑珺曦妈妈说。

这场“星火助学”“星光奖学助学”行动是由“爱心联盟”发起的。2017年,由厚街翁源对口帮扶指挥部和东莞驻翁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共同发起成立的社会帮扶联盟,其成员主要由企业、商会、协会或其他社会组织组成。联盟企业在指挥部和驻县工作组指导下,在翁源县内开展定期、定向、定额帮扶,做到领域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资源对接精准、资金使用合法依规、帮扶持久长效。

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爱心联盟”的成员之一,自2017起,该公司持续7年在翁源开展薪火助学爱心行动,到目前为止捐赠金额超65万元。“我们希望通过设立奖学助学教育基金,激励优秀学生及助力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让每一个在校的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关怀和温暖,追求‘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必凡说。

“联盟企业借助自身优质资源,结合企业文化,制定行动方案,针对翁源县特定对象、范畴以及相关薄弱领域投入固定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及有效的帮扶方式,围绕助学、助教、助残、创业就业、文化文明、医疗健康、环境保护、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等全面帮扶。”厚街镇-翁源县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队办公室主任王健鹏介绍,截至2023年11月,“爱心联盟”共有爱心企业(商会、协会)46家,启动爱心帮扶行动共118次,涉及助学、助教、助农、敬老、济困、项目援建等多个领域,累计投入资金超1454万元。

文字:梁盘生 图片:陈帆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