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西平片区教育集团:“生活·实践”教育,促五育融合发展丨优秀教育集团巡礼
东莞慧教育 2023-12-14 09:49:12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公平。集团化办学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东莞正式开启集团化办学,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教育集团91个,实现镇街(园区)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和基础教育学段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近期,我市开展了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评估工作,确定29个教育集团为“优秀”等次。为总结经验,挖掘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东莞慧教育”推出“优秀教育集团巡礼”系列报道,推广成熟经验做法,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南城西平片区集团把劳动教育作为践行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从课程规范、基地建设、特色活动、师资建设、教育教研、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打造集团劳动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生活·实践”理念,打开融合建设之路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提出“生活· 实践”教育思想:“生活即学习”“生命即成长”“生存即共进”“世界即课堂”“实践即教学”“创新即未来”,是一种以五育并举为方式,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智商、情商、意商并重,注重知行合一、知情意合一、智仁勇合一的教育。西平片区集团提出了“劳动+”的方式,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以某一活动作为引领载体来融合“各育”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劳动+”五育课程,承载融合育人之基

集团依据学校传承、文化、师资、地域、校本课程等特色、特点,遵照“生活·实践”教育主旨、理念,编制或改编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活·实践”教育课程。“生活·实践”教育课程是“融合式”的课程,通过学科课程与生活课程,学校与社会、家庭、大自然等,进行多种方式的融合,完成对人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

南城阳光第八小学开展“劳动+节文化”融合课程,如:在苏轼文化节设立“传承苏轼:小美食家”专题活动,面向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开设“一诗词一美食”苏轼融合创新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苏轼诗词的同时,学会制作诗词中对应的一道美食。又如:在张衡科创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我是小发明家”“我是小工程师”“我是小设计师”活动,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2022年,结合中秋节,通过为期一周的劳动系列课程活动,包含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工业生产劳动任务群、烹饪与营养任务群和整理与收纳四个任务群,将文化自信自强以及多学科有机融合,达到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的目的。

图片

南城阳光第六小学实施“劳动+学科教学”融合课程,和美术学科融合,进行创意美术手工制作,实现美育劳育兼得;和科学学科融合,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科学意识,在科学意识推动下提升动手能力,一举两得;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落实劳动精神教育,熏陶大国工匠精神。

南城阳光第九小学引进“劳动+非遗”融合课程,目前已开设了糖画、面塑、扎染、古法盘香、拓片、木刨花、千角灯、竹编等非遗教学课程。这些课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非遗文化独特的魅力,提升同学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片

南城阳光第九小学进行中国非遗系列活动——糖画制作

与项目化学习相融合是集团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南城阳光第八小学设有二十四节气项目化学习课程,通过“时令养生”让孩子学会对应节气的养生汤水烹饪。南城阳光第六小学充分发挥纸泥工艺特色,开展系列项目化学习,普及纸泥工艺制作,挖掘纸泥工艺内涵,举行纸泥工艺专场义卖,将义卖所得捐献给有需要的家庭,传递大爱,弘扬劳动最光荣精神。

劳动课程管理,夯实融合育人之道

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集团制定了方向明确、任务科学、可操作的劳动教育整体推进方案,明确了各年级的教育目标、内容、教育途径、教学流程、评价方法等,规范了劳动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评价管理、劳动基地管理等,扎实推进每周一节劳动必修课要求。

资源场室建设,探寻融合育人之源

“生活·实践”教育馆是“生活·实践”教育的标配和特色,是融合“生活·实践”教育理念的物理空间,也可以是融合“生活·实践”教育理念的文化空间。劳动课程资源和场室基地设施两个基础条件的建设是集团实施劳动教育的必备条件。目前,集团基于各年级的劳动任务群为各成员校准备了丰富而全面的课程资源包,以及指导骨干教师开发课程。集团各成员校因地制宜,积极建设校内外劳动基地。其中,校内劳动基地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共8个任务群,如:劳技室、创客室、手工制作室、烹饪室、种植基地、电脑室、抠图拍摄室等。集团还把校园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把卫生值日岗、失物招领、节能减排等校内服务性劳动纳入学生日常劳动管理。集团联合校外劳动基地,如:水濂小镇、雅园社区、西平社区、宏图社区等,积极推进校外开展劳动实践。

图片

东莞电视台对南城阳光第六小学的大爱种植园进行专题报道

评价改革创新,扣紧融合育人之环

教育评价是实施劳动教育,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落地和加强五育短板建设的“指挥棒”,直接关系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集团根据校本劳动教育的方方面面内容,以学生智慧评价系统为主要评价工具,最终形成了具有“发展性”与“过程性”特征的教育评价体系。

图片

抓实强师工程,确保融合育人之根

落实劳动教育强师工程,建立劳动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劳动教育科研教研必定作为集团教师发展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近一年,集团共有4个劳动教育课题结题,2个成功立项;集团联合开展了劳动课标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劳动论文及案例撰写指导、微课培训等。

因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在集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一年获得了多项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荣誉。其中,南城阳光第八小学获得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东莞市首批“生活·实践”教育实验校,集团有1名教师被评为东莞市小学劳动教育学科带头人,2人分别获“品质课堂”教学能力大赛市一二等奖。集团师生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教育相关奖励共73项。

南城西平片区教育集团将继续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劳动教育资源,探索劳动教育实施策略,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推进劳动教育规范化,全面建设“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教育生态。

文字:研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