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博物馆教育如何出新?大湾区9家博物馆在东莞开了个会
东莞+ 2023-12-08 11:44:00

近日,鸦片战争博物馆举办了“把灯点亮——新时代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探索”研讨会。

南越王博物院、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中山市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9家博物馆,围绕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趋势、新理念、新手段展开交流。

“博物馆教育不是让观众直接得到结论,而是让观众特别是学生们在探索中得到结论,这一点特别重要。”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副主任张希玲表示,前来参加研讨的9家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各有亮点,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每家博物馆通过深挖本馆的文化内涵,通过不同的特色社教活动,真正让馆藏文物“活”起来了。

中国博物馆协会社教专委会常委何宏认为,博物馆教育是在向观众传输知识,更重要一点,是要给观众在精神文化方面带来启迪与思考,同时,博物馆社会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青少年,今后博物馆可以针对老年人、特殊群体等开展更丰富的社教活动,让他们也能从博物馆活动中,感触到文物的力量。”

相关链接

9家博物馆社教活动各有亮点

南越王博物院

南越王博物院分享的主题是《南越王·行——房车博物馆》。“南越王·行”是南越王博物院流动展团队打造的首辆以房车为主体的流动博物馆,是博物院创新流动展览展示的全新探索。全车以展板展示为重点,搭配VR设备、文物仿制件、图书角、投影屏、追光主播语音导览、露营项目等多种互动设施,集展览、社教、互动于一体,为观众打造沉浸式探索南越国及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场景,充分发挥博物馆流动展览的便捷性、时效性,推动“博物馆+房车+露营”的跨界融合。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分享的主题是《循伟人之精神铺探究之道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社教活动小记》。其活动亮点是,把启迪放在首位,从孙中山的一生中挖掘出和学生、公众相关联的故事点,并联系社会现实、具体生活和学校课程,结合观众的兴趣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带领观众开展循序渐进学习,通过活动启迪心智,进行更广阔的探索。

中共三中大会址纪念馆

中共三中大会址纪念馆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博物馆剧本杀”的探索与思考》。“博物馆剧本杀”是利用博物馆遗址,立足历史事实,结合“剧本杀”非虚构剧情、自带叙事性、沉浸式体验等特征,去设计创新教育活动,建立起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桥梁,紧紧抓住年轻人的心理性格,用新的方式来学历史,在玩中学,满足年轻人的社交、学习需求。

中山市博物馆

中山市博物馆分享的题目是《香山风物系列社教活动》。通过该活动可见,该馆对教育工作有了更准确的定位,打破了部门职能和权限,发挥策展团队的作用,实现馆校结合,争取社会各界专业力量支持。此外,中山市博物馆进一步打造大社教理念,推出了“诗意博物馆”,别开生面、富有创意。

广州博物馆“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博物馆走进校园”现已成为广州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内容。其中,《城标·城史一一广州历史系列课程》是基于广州博物馆常设展览“城标·城史一一广州历史系列”展览设计编写,课程结合馆藏文物、互动体验、图片史料等,讲述广州城市2000多年历史文化。目前,《城标·城史一一广州历史系列课程》已送到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铁一中学白云校区、广州市执信中学天河校区、广州中学等。作为学校学期综合实践课,该课程面向选修学生每周授课1次,合计授课90个课时。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红色文化轻骑兵”是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于2021年首创的品牌教育项目。三年来,“红色文化轻骑兵”跨越珠江、长江和黄河,足迹遍及8个省、18个市县、多个红色村落,累计行程近万公里。活动过程中,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各地宣传、文旅部门和博物馆、学校等紧密联系、深度合作,探索出“1+1+2+N”的活动模式,即1个革命历史展览、1场红色文化展演、线上线下2部分、N个子项目,子项目包括微党课、红色经典诵读、大学生重走革命足迹、红色文化活动集市、红色故事会、援建红色阅读角、文物高仿品捐赠等,让革命文物“活”起来,送红色文化到群众“家门口”,通过多方联动、跨界融合,构建起“红色文化+”传播新格局。

东莞市博物馆

东莞市博物馆分享的主题是《馆校共建教辅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该馆根据自身客观条件搭建起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合作平台,有效推进馆校共建工作。多年来,莞博为馆校共建设计了大量分类别、成体系的教育内容。其中,莞博组织、参与编写的东莞乡土历史读本《古代东莞》,与东莞市莞城教育管理中心合作编写的《莞城历史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应用于莞城9所小学的综合实践课;莞博依托“吉祥四宝”卡通形象IP创新开发了8个特色教育课件、15个历史教育短片和1个人偶互动讲座,广受师生喜爱。“四宝”课程上线东莞市教育局“慧教育网”,供广大学校、家庭观看使用。为了让讲解员能深入策划馆校活动,莞博全部讲解员均获得了教师资格证。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

近年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探索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通过创新整合馆校文博、教育资源,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突破发展。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东纵第二课堂”项目推出后,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欢迎。活动中,同学们换上民国服装,变身成东纵游击队员,沉浸在70多年前的硝烟岁月中。整个场景以“百花洞战斗”为故事背景,还原历史角色的演、对话,设计找寻线索、破解密室机关等环节,把初中综合学科知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结合在一堂社会实践体验课程里,使学生从中汲取历史知识。

鸦片战争博物馆

作为全国禁毒教育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禁毒教育基地,鸦片战争博物馆紧紧围绕虎门销烟,依托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深入挖掘和释放禁毒先驱林则徐与虎门销烟的时代价值,首创“博物馆文化禁毒教育”模式。多年来,“铭记历史禁绝毒品一一禁毒宣传轻骑兵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坚持将“菜单式的禁毒活动”带出馆外,让有形的博物馆“流动”起来,推进禁毒教育基地、学校教育园地、大型社区禁毒专题全覆盖。2020—2021年,结合“云端博物馆”发展战略,打造了原创线上禁毒宣传系列广播剧《不能忘却的历史》。该项目成为博物馆王牌社教项目,每年受益群众超过50万人次。今年6月,该馆成功举办虎门销烟纪念月系列活动,更好地弘扬了虎门销烟精神,擦亮了“近代史开篇地”文化名片,提升了东莞文化影响力。

文字:戴浩光 通讯员 王敏琪 图片:鸦片战争博物馆 编辑:戴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