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改善后,现在周边居民不再投诉,订单同比增加了两成。”11月29日,万江简沙洲工业区,东莞市瑞丰源工艺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丰源”)创始人王昌友对生态环境部门的“柔性执法”“体检帮扶”连连称赞,既化解了市民的环境投诉矛盾,还帮助企业堵住污染防治的漏洞、提高承接订单的能力。
今年以来,针对生产企业的污染防治问题和群众环境投诉,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环保暖企先锋行”活动,把企业的“急难愁事”当作环保服务的“心头大事”,推行“柔性执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通过“体检帮扶”释放“生态红利”,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服务活动
1 “刚柔并济”执法,企业更受惠
瑞丰源创始人王昌友的切身体会,是对东莞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生动注解。推进“精确执法”与“精细服务”深度融合,让环保执法既有力度更显温度,推动企业在绿色低碳路上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门接到群众反映瑞丰源存在“异味扰民”问题后,迅速开展现场调查。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深入企业一线检查,发现企业生产车间和楼顶的废气处理设施挨着居民楼,废气处理设施处理效率偏低,一旦出现顺风或低压难扩散天气,周边区域就会偶尔飘荡着异味,引起周边居民反感。执法人员迅速提出整改清单:调整生产车间、完善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逐步使用环保油漆,从源头至末端同步减少废气排放。
“全部照单整改。”这是王昌友收到清单时的第一反应。他告诉记者,生态环境部门不仅一次性指出问题,还提供专业解决方案,邀请污染防治专家到车间会诊,为他们制订了详细的整改方案。经过三个月的整改,调整后的生产车间,与居民楼的距离从70米扩大到150米,重新配齐废气收集及处理设施,加大使用环保油漆。目前,生产车间全封闭式作业,废气统一收集并处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整改一有了结果,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回应群众期盼。在“回访”时,生态环境部门邀请了周边居民代表到场体验。“现在异味消除,大家即使整天开窗,晚上也能睡得香,”居民代表认为生态环境部门切实化解“楼企”矛盾,做好一件实事。
而作为企业负责人,王昌友也非常感谢生态环境部门的耐心“点拨”。“执法人员面对居民投诉,没有‘以罚代管’,而是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对企业环保问题细心‘体检’。一次性指出问题,列出整改清单,还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为我们整改提出可行性方案,帮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王昌友如是说。
今年以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开展“强化执法帮扶服务专项行动”,制定“企业生态环境领域体检清单”,切实帮助企业破解环保难题。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深入企业检查时,聚焦“环评审批”“排污许可”“排污口设置”“环境管理台账”“自行监测”“危险废物”等15项环境问题逐一检查,列出“体检问题清单”,帮助企业排查环境隐患,并宣传环境问题面临的法律风险,给出专业意见,指导企业逐项落实整改。同时,将环境信访工作与“企业帮扶”“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扎实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到环境执法“刚柔并济”。
2 构建正面清单,帮扶更精准
“正面清单管用,精准帮扶有效。”这是东莞生态环境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又一举措。
在虎门镇大宁社区,当纳利(广东)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纳利”)运营经理李辉认为,东莞生态环境部门推出的正面清单制度,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迎检负担,帮助企业迈向绿色发展道路。
当纳利是一家印务企业,2020年迁入东莞发展,目前年产值超过3亿美元,涉及废气排放和固废处置等环保问题。今年,当纳利订单增加,增资扩产,需要新增生产线。生态环境部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围绕增资扩产涉及的废气、固废处置等问题,提出专业意见。同时,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环境管理水平,将当纳利纳入东莞市正面清单管理体系。
对于正面清单内的企业,东莞坚持“无事不扰、违法必究”的原则,主要通过在线监控、用电用能监控等管理数据强化非现场监管,同时积极运用无人机、走航车、卫星遥感等技术开展非现场执法及巡查。
在李辉眼里,“正面清单切实为企业减负提质”。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每次到当纳利检查,详细查看水、气、噪声、固废等设施运行情况后,还与企业环保人员面对面沟通。一方面,及时指出企业日常运行中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明确整改方案;另一方面,介绍行业先进企业经验供参考。“以前,每个月有一次检查,现在一个季度才检查一次。”李辉坦言,“自从纳入正面清单后,生态环境执法的频次明显减少,但服务却明显增多,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事帮扶’。”
今年当纳利板纸书车间扩建,遇到虎门镇无VOCs排污量问题,生态环境部门了解情况后,安排专人指导当纳利通过“倍增企业”的方式申请到0.418吨VOCs排放量,使得该项目得以正常进行,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提出需求,到问题解决,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李辉坦言,“同样的问题,在我们其他城市的生产基地,可能需要三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东莞一个月就解决了。如此高效率、精服务,更坚定了我们扎根东莞发展的信心。”
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制造业实际,制定具有东莞特色的正面清单工作制度,实施差异化执法监管,发挥生态环境守法企业在日常监管中的正面激励和示范效应。目前,全市362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纳入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今年以来,通过自动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许可管理信息平台等非现场方式,对正面清单企业压减现场检查4184次,开展精准帮扶511次。切实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帮扶到位”,把优化营商环境落到实处,降低企业迎检压力,助力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与企业经济协同向好发展。
▲东莞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帮扶服务活动
3 推行道歉承诺,纾难解困更接地气
在东莞,企业环境违法道歉承诺守法后,可减轻30%-50%的罚款,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就环境违法行为向社会诚恳道歉,郑重承诺守法经营。白纸、黑字、红章,法定代表人的签名赫然在目。凭着这份道歉承诺,我们企业的罚款金额从6万元降低至3万元。”东莞市垚浩隆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邱明德坦言,“道歉承诺从轻处罚,不仅给了企业改正错误的机会,在整改中也加强了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确实感受到生态环境部门执法的用心良苦。”
“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对违法企业的经营者触动很大,引起了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经营管理人员重视,充分发挥了‘经济型惩罚一宗、警示社会一片’的效果。”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制度的实施充分体现宽严相济的原则和惩教结合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自觉守法意识,也有利于发挥环境执法对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教育力度和社会宣传教育力度。
道歉承诺从轻处罚机制给了企业整改机会,也提高了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意识。对此,邱明德深有体会,“自己撰写道歉承诺、签字盖章、提交申请……亲历了这些过程,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警示以后生产经营不能再污染环境。”
企业在整改中也格外上心,“唯恐整改不到位,不仅不能从轻处罚,在朋友圈也有失面子。”因此,在企业里,环境违法道歉属于“一把手”工程,基本上是由企业负责人一竿子插到底。
实施“道歉承诺从轻处罚”以来,东莞有701宗案件获得减轻处罚,降低处罚金额5254.81万元,案均降低7.5万元,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获得减轻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均及时改正了环境违法行为。
“从数据分析,东莞环境违法企业数量、违法案件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了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也进一步说明了公开道歉承诺是行之有效的。”东莞市委党校教授刘晋飞认为,企业环境违法道歉承诺从轻处罚不仅是对环境违法的曝光与警示,更是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环保、监督环境违法;更多企业知法守法,绿色低碳生产经营,环境违法行为在下降,行政执法效率在提高。
“生态环境部门柔性执法,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强化了社会监督力度,可谓一举三得。”刘晋飞表示,部分有整改意愿的企业因处罚额度较高导致资金困难从而减少环保投入,道歉承诺从轻处罚能让企业决策层主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正环境违法行为,有利于缓解道歉承诺企业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环境行政处罚惩教结合的作用,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企业公开道歉,接受社会监督,能让公众提高对环境执法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