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掌上办案、市民共治,东莞智慧城管邀市民一起来参与
东莞+ 2023-12-06 19:25:39

“智慧城管项目运行以来,群众满意度、市民共治积极性、问题智能发现率、基层执法效能均得到大幅度提升。”近日,东莞市政数局组织媒体探访东莞数字政府建设新进展。

东莞城管创新搭建一个“133+N”系列应用的智慧城管大平台,打造了涵盖行业运行监管、综合业务管控、公众服务、智慧城管调度等26个特色场景应用,初步实现了“AI赋能、信息流转、案件闭环、民呼有为”。

该项目建设与运行以来,荣获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佳优秀案例,助力东莞被评为“美丽圩镇建设”专项工作优秀地市,以及获“2022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治理大奖”和“2023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城市大奖”。

亮点1:首创“小微执法”,保障“三教而罚”柔性执法

“以前这里的座席人员有60多个,每个人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分派、闭环,一天处理的案件数量也不过千百宗。”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系统可自动发现、快速推送、自动监管。别看现在座席人员数量少了一半,但案件的处置数量及满意度,在蹭蹭往上涨!”

该负责人介绍,依托粤政易App,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开发了东莞城管“e执法”应用,全国首创“小微执法”工作模式。该应用让执法人员为各类当事人赋绿、黄、红等“小微三色码”形式,建立评价状况记录,保障“三教而罚”柔性执法机制,实现执法温度和效果双提升,“给予了轻微违法当事人更多的内在自省、主动纠正的空间。”

“小微执法”以简易程序执法为切入点,执法文书从过去的1叠纸整合为1张条,办案时长从1天甚至几周缩短至现场5分钟,罚款支付方式也从“跑银行”到现场“扫一扫”,全面提升群众处理行政处罚的便捷度和体验感,打造出高效便民的“三教而罚”执法样本。

近年来,全市城管系统依托城管片长下沉一线,“门前三包”工作得到深入推进,路面越来越干净,秩序越来越整齐。通过引入AI感知等科技,为城管片长队伍提供技术支撑,更好地破解“门前三包”工作瓶颈,并有序引导市民理念和行为转变,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门前三包”AI感知微执法全过程智能监测,将有望大力提升“门前三包”参与度和实效。通过建设市容AI感知系统,实现出店经营、沿街晾挂等“门前三包”违规行为智能检测警告,通过短信提醒商户自行整改,对不及时整改的,利用数字城管系统派遣辖区城管片长快速处置,从而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快速、准确地采集和处置市容问题,大幅提升“门前三包”参与度,帮助群众养成“门前三包”习惯。

同时,“门前三包”AI感知微执法充分体现城市管理柔性执法理念。在该执法系统中,商户“门前三包”情况将结合“绿、黄、红”三色码信用评价体系做好标记,城管部门面对责任主体不同程度的配合情况,对责任主体采取劝导整改或依法处罚,做到柔性与理性的平衡,公平公正做好小微执法。

亮点2:“一键找城管”,时刻感受城管服务在身边

“使用‘一键找城管’微信小程序,可以时刻感受到城管服务就在身边。”该负责人介绍。

该小程序为公厕、转运站、公园、路灯、道路街巷等城市管理对象赋予专属二维码“身份证”。市民可以通过“东莞城市服务地图”,查找城市公厕、公园等配套,目前已累计上图9大类共3379个便民服务场所;也可以使用“一键找片长”,实现与所属区域城管片长的对话,快速获得来自城管部门的帮助。

最受欢迎的是“扫一扫”“城市管理全民拍”等功能,可以随时扫码反馈问题,参与城市管理。一方面,可以及时消除城市突出问题。目前通过市民群众提供的问题线索,该局督办消除了8300宗涉及卫生黑点、树木倒伏、黑气窝点、井盖缺损等方面的城市运行突出问题。

另一方面,督促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分析市民群众反映的同一地点的重复案件、同一类型的相似案件,间接督促责任部门构建长效机制或开展专项整治,补齐城市管理漏洞。

亮点3:视频+AI,智能管理让预警跑在灾害前

智慧城管项目还共享了市雪亮工程的视频监控,配置17种AI识别算法,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全天候巡查。

一方面实现对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执法难点问题的自动发现,实现从事后处置、被动监管到事前预防、即时管理;建立起“门前三包”24小时监控、智能发现、短信提醒、小微执法、三色码评价等全过程的行政执法新模式,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智慧化水平和柔性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对城市公园、垃圾填埋场、垃圾转运站、城镇燃气场站等城管领域重点场所的视频监控设置专题的AI识别算法包,精准预警道路积水、区域入侵、火焰烟雾等紧急状况,实现综合风险监测研判,让预警跑在灾害前。

成效:市民上报案件远超去年共治积极性大增

项目运行以来,群众满意度、共治积极性、问题智能发现率、基层执法效能均大幅提升。据介绍,该局通过横向与24个市直部门平台互通,纵向连通城管系统各业务部门、分局及责任主体,年均办理数字化案件超百万宗,处置率、结案率、群众满意度均超过99%。

自4月26日“一键找城管”微信小程序上线至今,使用点击超50万次,市民上报有效案件32万多宗,远超2022年的9700余宗,市民共治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在问题发现率上,截至2023年10月31日,智慧城管平台共处置城市运行管理问题88万宗,结案率99.28%;其中,通过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发现超11万宗,占比超13.38%,对城市各类管理对象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在基层执法效能上,截至2023年10月31日,通过“e”执法应用办理的城市管理领域轻微违法民生案件有22415宗,其中劝导教育、包容免罚承诺解决的有19033宗,包容免罚率达84.9%;且无一宗引起矛盾冲突或行政复议诉讼,获得40余份锦旗、感谢信,群众满意度超99%。

根据《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东莞城区总人口达1082.44万人,与北上广深等10座城市被划为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压力大。近年来,东莞坚持“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打造覆盖市、镇、村、网格员四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一体化综合网格应用管理信息平台,与省“粤平安”平台对接,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文字:记者 王骁 图片:记者 王骁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