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国际顶尖会议为何落地东莞?
东莞+ 2023-12-04 15:24:16

12月4日,第四届亚太中子散射会议在东莞开幕,来自全球范围的中子散射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广东东莞,展开为期7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安排180多个口头报告和60多个墙报,在中子源相关的应用科学发展、设施开放共享、人才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互通融合,推动国际中子散射科学技术及应用的发展。

据悉,本次会议共设置了5个专题,包括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与化学、软物质与生命科学、工程与工业运用、基础物理/源/方法/技术。

在第四届亚太中子散射会议在东莞举行之前,亚太中子散射会议已经举行三届,分别在日本筑波、澳大利亚悉尼和中国台湾,本次会议也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

记者从中国散裂中子源获悉,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来自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日本原子能研究机构、澳大利亚核科学和技术机构、韩国原子能研究所、欧洲散裂中子源、德国于利希科学研究中心、法国萨克雷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印度巴巴原子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创新署、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俄罗斯核学联合研究所、韩国国立庆北大学、日本理化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韩国釜山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成功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近百个高校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广东东莞。

为何这一高端学术会议落地东莞举行?

“因为这里有中国散裂中子源,全球第四台、国内第一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第四届亚太中子散射会议执行主席王芳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学术会议在哪里举行,是由专家学者们共同商议决定的。落地东莞举行,就是因为这些年来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运行取得良好的成效,引起大家的强烈关注。

据悉,自2018年8月,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以来,这个国之重器已完成10轮运行,注册用户超5000人,完成课题1000余项,在航空航天、量子、能源、合金、高分子等领域催生了一批源头创新硕果,成为支撑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据悉,本次会议共安排180多个口头报告和60多个墙报。与会专家学者将通过7天的深入交流,在中子源相关的应用科学发展、设施开放共享、人才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互通融合,推动国际中子散射科学技术及应用的发展。

这一国际会议将给东莞和我国中子散射技术带来怎样的帮助?

王芳卫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能够帮助国内中子散射领域的行业人士提高和增强在中子散射应用研究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间接提升我国在中子散射领域的影响力,支撑大湾区工业企业相关应用研究。

据悉,本次会议期间,将专程安排专家学者参观散裂中子源,共同交流相关中子散射技术。

“本次会议在东莞举行,我从香港坐高铁40分钟就到了,就像在‘家门口’举行一样,特别方便。”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储祥蔷从事中子散射相关研究有超过18年的时间。

“机会难得。这次会议给我提供了和国际上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机会。”储祥蔷对于参加本次会议充满期待。

文字:资深记者 张华桥 图片:张华桥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