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着力构建“1312”典型引领工作体系,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东莞+-横沥视窗 2023-12-01 10:28:55

当前,横沥镇正全面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着力构建“1312”典型引领工作体系,即打造一个“创先”典型镇、3个典型村,抓好12大行动,从产业、规划、绿美、村容村貌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现对12大行动的具体方案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工作方式方法,发掘工作亮点,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打造优质项目平台

全力打造现代化产业园 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

■横沥将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作为横沥镇未来三年的“拓空间”硬任务

近期,《横沥镇现代化产业园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印发,《方案》突出坚持以“工业立镇”为主线,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划定3870亩作为规划实施范围

当前,横沥正以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为牵引,大力拓展优化发展空间,打造优质项目承载平台。《方案》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突出横沥镇产业空间的特色和优势,重点以新增用地、“工改工”用地、工业保护线内低效用地等为基础,识别出一批重点产业片区,作为现代化产业园区的空间载体,综合运用“三旧”改造、土地整备、闲置盘活等多种手段,推动完成五年改造3000亩、拆除整备1000亩的任务。

按照五年内全市整备10万亩连片产业空间的总体目标,划定3870亩横沥镇西部现代化产业园的规划范围。主要改造片区分别为:政府收储区1072亩、市场化主体927亩和村集体自改1006亩。

《方案》指出,要连片开发改造,从中整理释放出低效产业空间和产业净地,实现产业空间“从零散到集聚”“从无园到有园”“从传统到现代”的全面转变,为横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现代化产业园的任务要求

横沥将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作为横沥镇未来三年的“拓空间”硬任务,由镇主要领导牵头,成立现场指挥部,统筹研究解决现代化产业园区重大问题,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工作队伍,分工负责前期规划编制、利益分配、拆迁谈判、产业招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更新改造,参与投资建设,发挥市场功能,引导企业主动改造,合作改造。

首先,为保证各方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建立利益平衡机制,推进土地整备增值共享,大力引导企业与村集体参与拆除整备,以合理返还与安置,升级改造旧工业园区,引进优质企业,推动市镇村企的利益平衡,提升税收贡献,合理盘活企业与集体的资产。

其次,强化连片改造,打破权属边界,打造可承接现代化产业的大空间大平台。强化产业空间环境品质与成本价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高品质低成本的产业空间。结合低效产业空间识别标准,早部署、快行动、真落实,划定出若干重点连片产业片区,作为首期启动区,大胆拆、大胆改、大胆建,争取第一批优质产业空间早日落地见效。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高效推进镇村统筹发展

■横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动力、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效益

近期,横沥镇印发《横沥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认真落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决策部署,为横沥镇实现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动力、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效益,促进农民农村走向共同富裕。

对此,横沥分三个阶段实现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全镇村组集体总资产突破39.6亿元,全镇股东人均分红增长10%,力争年总收入超8000万元的村达2个以上;到2025年底,全镇村组集体总资产突破43亿元,股东人均分红增长10%以上;力争年总收入超1亿元的村达2个以上,实现零分红、纯收入小于300万元的村(社区)“清零”;到2027年底,全镇村组集体总资产突破46亿元,股东人均分红稳步增长,力争年总收入超1亿元的村达3个以上。

集体资源整备盘活方面,支持农村集体稳步从企业和个人手中回购旧物业及闲置地,充实发展资源基础。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所有权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对权属不一致的,鼓励农村集体依法收回集体土地上他人自建的地上建筑物。对于未利用的边角地、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的未利用地等,按照“以用为先”原则,允许村组短期出租。

物业经济提档升级方面,在符合规划和建筑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利用好城市更新等优惠政策,通过城市更新特别是“工改工”项目,把集体物业融入全市全镇的产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推进物业统租整合,鼓励村组统筹农村集体存量房屋与企业合作实施综合整治类更新,引导各主体有序推进连片出租屋规模化统租改造。

投资经营稳健多元化方面,鼓励村组依托当地重大项目,发行多种形式的信托计划。鼓励银行机构根据村集体资金使用特点,开发更多普惠性与定制式相结合的投资理财产品,探索建立村集体资金利用竞合平台,促进合作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支持村集体参与优质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参股经营稳健管理规范的金融企业,投资符合产业发展规划、成长性良好的企业。

扎牢集体资产监管“笼子”方面,开展农村土地、物业等资产清查,完善资产信息采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数字地图建设,实现集体土地、物业“一图全览”,提高集体物业资源的匹配效率。发挥集体资产交易和“三资”监管平台的作用,进一步挖掘资产价值,深化一体化金融服务,保障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性,提高财务监管效能。开展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识别管理漏洞和廉洁风险,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问题,集中整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资产管理、经济合同不规范问题以及债权债务管控不严格等。

推进“创先进位消薄”方面,指导全镇统筹薄弱村的资金、土地,参股镇街、经济强村的发展项目。指导各村用足用活奖补激励政策,盘活物业资源,优化货币资金投向。多路径壮大物业经济、多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多手段完善监督管理,推进增资减债、增收节支、增效堵漏,推动稳定增长、发展进位。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农村集体资产与城市更新、金融投资、产业项目等资源链接。发挥“农村集体资产工作委员会”等对接平台作用,盘活集体闲散资金。指导隔坑村、横沥村、新四村不断巩固优势,继续发挥产业引擎作用,提高项目决策、财务监管等核心管理能力,精准多元培育经济增长点,力争早日实现年总收入超亿元。

推进镇村统筹发展方面,鼓励镇村创新集约用地方式,在功能区统筹、园区统筹、大项目统筹开发中,通过办理共有产权、按纳入统筹土地面积分享片区开发收益,加大对农村集体的发展统筹力度,强化以镇带村,探索以股份制、合作开发等形式,在镇域乃至市域范围内进行土地和项目开发。鼓励各村参与镇村联动发展,突破村域,优化集体资源空间配置。鼓励村、组以可开发(改造)的土地入股,共同成立发展公司,集合村、组土地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开发。

推动城中村改造

分三阶段实施城中村改造 围绕三重点内容加快推进

■横沥实施城中村改造,向低效存量村居要空间

近日,横沥镇印发《横沥镇城中村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实施城中村改造,向低效存量村居要空间,用三至五年时间推动横沥镇城中村改造,形成可复制推广、有特色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分三个阶段实施城中村改造

具体而言,第一阶段的实施时间为2023年,遴选改造名单,摸清城中村底数,确定改造类型、划定改造范围、编制行动计划、建立项目台账,完善配套政策。拟定隔坑村和新埠正街2个综合整治类的改造项目,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村居典型;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历史文脉,实现宜游宜业。

第二阶段的实施时间为2024年,综合整治类城中村开展项目设计、预算、招投标工作,有序启动项目建设。2024年至2027年,每年确定2个改造项目。

第三阶段的实施时间为2025年至2027年,把纳入改造的城中村打造成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高品质居住空间。城中村改造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配套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拆、治、兴”结合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基本建立。

《方案》指出,针对全镇自建房规模、产业人才居住需求特点,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结合城市更新,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分类实施改造。将城中村纳入城市更新改造其中一单元,“肥瘦搭配”、单元平衡,城市更新反哺城中村改造。加强城中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认定,符合条件的纳入保护名录,改造涉及保护对象的,严格遵循保护要求,充分论证,依法依规开展改造。

城中村改造涉及两类型

《方案》提到,城中村改造类型主要包括隔坑村和新埠正街2个综合整治类的改造项目。

一是隔坑村。细分为亮点典型、统租运营两类。对经济实力强、基础条件好的村,实施高标准改造,好上加好,打造基础设施全、公服配套足、建筑风貌佳、人文环境优、有岭南特色的村居典型。村集体对自建房实行统租,引入企业开展改造、运营,“留改拆”并举,提升村居环境品质,提供低成本居住空间,解决产业人才安居,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备条件的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规范管理。

《方案》指出,要开展现状调查,系统排查违法建设、安全隐患等问题情况,结合相关规划明确“留改拆”范围,制定改造方案,确定改造项目,开展消防、三线、管道燃气、雨污分流、交通、停车、环卫、文体、社交空间等设施建设,打造集“生活+居住+休闲+聚集人才+创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公寓。

二是新埠正街。对历史文化丰富、人文资源荟萃、肌理格局完整、乡村风貌较好的旧村,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统租运营,补齐配套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短板,引进文化、旅游、商业等功能业态,合理多元利用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方案》明确提出,要开展历史文化、古树古桥古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调查评估,制定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清单。整体谋划利用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等设立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导入历史文化遗产展示、文化民俗活动等历史文化传承传播功能。发展旅游、商业、民宿、文创等多功能业态,提升村居发展活力。

城中村改造三大重点内容

一是明确改造标准,制定工作指引。按照东莞市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横沥镇城中村改造工作指引,明晰改造流程和改造重点,对安全隐患整治、功能完善、市政配套、河涌整治、环境提升、交通提升、建筑整治、文化传承等内容提出改造要求。

二是编制行动计划,落实项目实施。对照改造标准和工作指引,精准制定“一镇一方案”“一村一策”。

三是组织骨干企业投身城中村改造。组织综合实力强、参与积极性高、建设经验丰富、注重地方特色的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项目推介会,参与项目谋划。推动企业自主选择捐赠、资助、合作等帮扶形式,提供资金、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采取“投建营”等模式,或与规划、勘察设计、监理等企业以联合体方式参与改造。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促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横沥提出到年底前,全面铺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搭建工作组织框架和工作制度

“百千万工程”是横沥借势借力发展、加快破题攻坚的难得契机,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区域高水平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期,横沥镇印发《横沥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前,全面铺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搭建工作组织框架和工作制度。

明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施工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因其“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特征,成为挖掘潜在的建设空间、资源空间、承载力空间的有力举措,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为横沥打造新发展格局、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重要保障。

《方案》明确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施工图”,统筹实施耕地恢复、生态修复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改革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土地碎片化、耕地碎片化、空间无序化、功能布局不合理、生态功能退化等实际问题,全力打造乡村空间治理典型,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方案》要求,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区域高水平协调发展。另外,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广泛宣传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引导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方面力促国土空间提质增效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点多线长面广的综合性工程,横沥将围绕规划引领升级、恢复耕地整备、腾挪建设用地、地质灾害治理四方面工作,对其形成强有力支撑,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加强规划引领升级。全面摸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地区,指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全面布局,在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抓好镇村规划编制实施,打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与村庄规划的衔接机制,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落实好一个符合横沥实际情况的国土空间架局。

——重点开展1900亩恢复耕地整备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期内,划定耕地集聚区9063亩,逐年恢复、近三年全面推进1900亩恢复耕地整备,引导耕地集中连片布局,提高耕地保护质量,逐步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为耕地的连片种植、保护,为城市的连片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严格落实好3398亩永久基本农田任务,保质保量。2023-2025年分别落实700亩、700亩、500亩的耕地整备任务。

——开展建设用地提质增效。推动建设用地节地提效工作,开展包括旧村庄改造、工改工、低效建设用地整理、存量违法用地整治等,积极开展增减挂钩、拆旧复垦,探索适合横沥实际的低效建设用地整理路径。用三年左右时间彻底整治存量违法用地,改造低效的产业空间,建立现代化产业园,计划改造神山工业区498亩,蚬金工业区125亩,隔坑南工业区409亩,东长水泥厂212亩,东坳工业园区464亩,为横沥腾挪高品质空间。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效实施。到2023年为止,全面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5个。同时防止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产生,特别在新增工程或建房时,若产生斜坡、山头等隐患点,需边建设边做好隐患点治理方案。

文字:记者 袁健斌 通讯员 黄晓妍 邓洁莹 张爱芬 朱伟红 图片:横沥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