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4日,东莞召开全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大会。其中,东莞推出“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要求各镇、各村结合实际,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高埗作为东莞北部制造强镇,是如何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抓落实,把“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一直备受外界关注。
在高埗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节点,东莞日报推出专题策划——《乡村振兴有“高”招》,聚焦高埗“百千万工程”的具体举措、实施情况、亮点成效等。通过一件件实事、一个个举措,讲好高埗发展故事。

轰隆隆,在一阵鞭炮声中,高埗又一市重大项目迎来动工。
10月29日,顺力智能物流装备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奠基仪式在高埗宝莲村举行。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约25亩。项目建成后,将打造成为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物流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为村集体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
这是宝莲村盘活土地资源、高效服务企业的缩影之一,也是高埗镇全力拓空间,全面推动产业振兴的信心所在。
工业老区再焕新活力
走进低涌村“工改工”项目现场,拆建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数台挖掘机正在忙碌作业,建筑工人正在全力以赴赶进度。
“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了企业清退、旧厂房拆除等工作,现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低涌村党委书记黄柱威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村集体全力攻坚“工改工”项目,一方面消除因厂房老旧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此举措提升企业效益,持续壮大村组集体收入。
“估计项目建成后,建筑面积将达到35万平方米,容积率达到4.0,同比原来扩大四倍左右。”黄柱威表示,预计该项目综合年产值可达到7.84亿元,村集体租金年收入实现翻一番。
拓展产业空间,培育经济增长极。低涌第二工业区“工改工”项目,不仅是高埗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的第一步,还是高埗打造“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的关键一步。
在上江城村,村集体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一方面,该村对辖区租赁厂房、闲置低效用地等分类精准施策,推进村内约212亩工业区进行改造提升,把“工改工”项目培育成村集体经济新引擎;另一方面,该村对综合楼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集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办公餐饮为一体的商业综合楼,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宝莲村,村集体通过盘活土地资源、谋求合作开发等“好路子”,破解发展难题,成功“消薄摘帽”,实现“弯道超越”。值得一提的是,宝莲村通过镇村合作开发等新模式,联合高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发三角闸22亩地块,全力开拓连片产业空间。
与此同时,宝莲村还依法收回违规转让的土地,并采取集体土地流转出让的方式,流转给广东顺力智能物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塑造新动能。今年9月,该项目成功摘牌,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产业能级同步跃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大戏”。
放眼高埗全镇,“工改工”项目已成为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法宝”。
走进芦村村,两栋六层的崭新厂房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声从不远处隐隐传来。
“目前,不少规上企业已陆续入驻,预计为村集体每年增收300多万元。”芦村村党委书记黄健海告诉记者,近年来,芦村村共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约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今年上半年,两处厂房均已完工,全面进入招商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芦村村还利用本村资源优势,盘活闲置资产,计划将“芦凤联围”连片开发为旅游产业项目,全力招引优质客商,切实增强村集体“造血”能力,拓宽村民增收致富路子。
“接下来,我们将瞄准‘农业+旅游’新模式,全力推广农田采摘、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发展,同时,利用现状养殖鱼塘和耕地,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农业水质和生态环境,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基地,为村集体带来更好的经济效应。”黄健海说道。
在离此不远处的宝莲村,同样通过盘活空间资源,培育壮大优质经营主体,打赢一场“翻身仗”。
今年10月,市重大项目顺力智能物流装备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奠基仪式在高埗镇宝莲村举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动工阶段。据介绍,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约25亩,致力于打造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物流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宝莲村曾是全市纯收入最低的村。近年来,我们通过产业振兴等举措,村民收入实现大幅增收。”宝莲村党支部书记郭应标说道,近年来,宏德汽车零部件项目的顺利投产,为村集体每年增加了1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同时还多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有效推动宝莲村“消薄摘帽”。
数据显示,2019年宝莲村纯收入174万元,2020年宏德汽车零部件项目投产运营,2021年村实现纯收入277万元,增长约60%。这些数据背后,正是宝莲村全面推进产业升级,不断向高端制造“进阶”的生动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