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中堂融媒体中心新闻采访负责人王宁解析“潢涌高质量发展密码” 记者 梁浚锋 摄
■潢涌湿地公园 记者 梁浚锋 摄
扎根一线,见证高质量发展。11月7日,东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宣讲活动举办,来自中堂镇的宣讲员王宁上台解读了中堂潢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近年来,中堂镇潢涌村通过实施“优化提升工业型经济、做大做强物业型经济、做精做优投资型经济、探索发展服务型经济”四轮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多类型投资方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潢涌村正在抢抓“百千万工程”机遇,努力将新一轮政策红利转化为全村发展红利,力争在2025年成为总资产百亿元村。
观念更新,造纸名村变成智造强村
提起潢涌村,可能很多人的脑海里飘出两个字——“有钱”。
这个不假,2022年潢涌村总资产达88亿元,在东莞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潢涌被赋予冲刺村资产百亿元的光荣使命。
但是,大家可曾知道,今日富裕的潢涌,曾经被称为“路尾”“水尾”“电尾”之地。潢涌靠什么“蝶变”成全国有名的富裕村呢?潢涌从当年办红砖厂、水泥厂、造纸厂,到如今实现造纸全产业链升级、建设智造产业园,从“一业独大”到“四轮驱动”,一次次“瞄准”,一次次的成功转型,实现富民强村,靠的就是党建引领、根深叶茂的德本文化、一代代潢涌人的观念更新和敢于作为。
就说造纸产业转型升级吧,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已形成较强的产业规模,也成就了潢涌“亿元村”的辉煌。“集体收入都有2亿多元了,保障都很不错。为什么要冒风险再投15亿元搞产业升级……”当时部分村民疑虑较多。“不实施产业升级,迟早会被市场淘汰。”经过市场洗礼的潢涌村两委班子深刻认识到,必须忍住阵痛、谋变突围。
产业升级方案获得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全票通过后,潢涌通过拆旧建新、引进新设备、应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等方式,推动造纸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升级,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2018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亿多元,集体经济实力更加雄厚。
但是潢涌人并不满足现状,凭借“百千万工程”的强劲东风,开启新一轮创业热潮。目前潢涌智造产业园一期已建成5万平方米高端工业厂房,招商中心年底全面投入使用,作为孵化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平台之一,将成为潢涌甚至中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制度创新,打造和谐有序善治乡村
在潢涌村,有全市高标准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积分进万家”等一系列创新做法有力引导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共生共荣。在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中,潢涌村推进民主公开、依法行政,还通过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完善法治平台设施,健全“村规民约”,深化平安社区,“智网工程”等建设,有力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共识,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善治。
潢涌人明白,富裕并不是意味着可以躺平。享乐奢靡、不思进取,是社会管理的危险因素。所以潢涌创新实施“公平普惠、高度保障、适度分红”制度,激励大家富而思进,接续奋斗,一起做大“蛋糕”,共享发展成果。
在潢涌,要让人人有活干、处处无闲人。潢涌出台《促进户籍人员就业实施方案》,加强村民就业培训,加强村企对接,促进380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村民实现100%就业,鼓励年轻人就业创业,全村朝气蓬勃,社会风气向善向上。
德本润化,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
物质富裕更要精神富裕。“德本”“孝义”的文化底蕴是潢涌人的精神图腾,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也是潢涌村一直“牛”的力量源泉。
重教育,重人才,重文化,正是潢涌村对“德本”“孝义”内涵的最好体现。在陈列馆,有专门的大学生荣誉榜,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在产业发展上更是通过采取“自培+引智”方式培育本土人才50多名、引进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100多名,可以说人才汇聚为潢涌提供了强劲的创新动力。
在潢涌,随处可见的人文景观、乡村美景,已成为热门打卡点,如湿地公园、江滨公园、“十里榕堤+德本文化长廊”等这些充满岭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建设,让潢涌的“德本文化”得到更好传承、更加出彩,起到了润化乡风,凝心聚力的作用,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如今,潢涌村被东莞选树为全市7个典型村之一,“百千万工程”赋予了潢涌村新使命担当。潢涌将以村域全面高质量发展综合标杆为目标,弘扬德本,踔厉奋发,力争在2025年成为总资产百亿元村,着力在村办造纸企业全产业链升级、村级工业园改造、基层治理创新、民生幸福和乡风文明提升等方面为全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