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今日实施,将为东莞带来哪些便利?
东莞+ 2023-11-07 09:33:06

11月7日,《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the Hague Convention of 5 October 1961 Abolishing the Requirement of Legislation for Foreign Public Document,(以下称《公约》),正式在中国生效实施。中国与124个国家间正式免除领事认证手续,约占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五分之三,包括欧盟各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及大多数“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

具体而言,《公约》将以往繁琐复杂、周期长的涉外文书领事认证环节简化为依托附加证明书的一步式证明。

广东省律协跨境投资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石慧律师告诉记者,“在加入《公约》前,涉及中国的跨境贸易纠纷需要冗长的文件认证过程,加上来回快递的时间,最快也需2个月才能办成。该公约的实施意味着原本琐碎的手续和漫长的领事认证过程将成为历史,将为跨境贸易、纠纷解决等带来更大的便利。”

“降本增效”,简化跨境办事流程

《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是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框架下适用范围最广、缔约国最多的重要国际条约,旨在简化公文书跨国流转程序,以更便捷的证明方式取代传统领事认证,促进国际经贸和人员往来。

《公约》的实施,对于推动东莞国际贸易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南部的制造业和出口贸易阵地,东莞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全世界的外商前来投资兴业,是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外贸口岸,截至2022年底,东莞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3万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了1200亿美元。

在国际经贸和人员往来过程中,无论是外商投资,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均需要通过“传统流程”进行领事认证,每一次流程进展均需要耗费时日,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推进效率。商事领域文件繁多,在各个认证程序中流转也会增加成本。

从办事流程来看,传统领事认证流程需经过:来源国办理文书——来源国公证或有权机关文件——司法部认证(部分需要)——外交部认证——接收国驻来源国使领馆认证——接收国外交部认证(部分需要)——接收国使用文书,且根据不同国家的政策也有不同。《公约》实施以后,流程大大简化为:来源国办理文书——来源国公证或有权机关文件——来源国附加证明书——接受国使用文书四个步骤。

石慧认为,此举是中国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他向记者表示,《公约》取消了缔约国之间相互确认的使领馆领事认证环节。文书出具国主管机关签发的附加证明书(Apostille)替代领事认证。附加证明书与领事认证书具备同等功能,仅证明公文书上最后一个印鉴、签名属实,不对公文书内容本身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公文书内容真实性仍遵循“谁出具,谁负责”原则。

“也就是说,我们的跨境客户只需要在文书出具国直接增加‘附加证明书’就好,不需要经过文书来回跨境快递、确认和反复审核的环节,大大节约了时间、加快了效率,基本上四五天就可以‘立等可取’。”石慧告诉记者。

扩大开放,优化东莞国际经贸环境

从2023年3月8日中国向《公约》保管机关荷兰外交部递交加入书开始,石慧和王一荔的不少跨境客户对新政策充满期待,将其视为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经济贸易往来的信号。

在企业参与跨境对外经贸活动中,有时会遇到为应诉反倾销等涉外案件而紧急提供书面材料的情况。如果使用国驻华使领馆未及时办理相关文书的领事认证,造成文书提交超过应诉时限,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很多时候我们的中国企业到境外投资,需要提交大量的审计资料进行审核,往往会遇到资料来来回回补充修改的状态,我们的企业又需要重新调整二次审核,将整个投资时间线拉得非常长,很容易错过最佳投资时机。”广东瀛亘律师事务所海外事务代表王一荔律师告诉记者。

《公约》的实施目的在于加速境内外资料流转,在国际上覆盖了总共125个成员国,“它实际上已经覆盖了我们产生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的绝大部分国家,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开放、走向海外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抓手。”石慧表示。

2021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8国或地区系《公约》成员,对其出口额占到我国当年出口总额近50%。加上《公约》其他成员,意味着入约后,合计超过82%的出口贸易额将免于办理商业文书的领事认证。同时,有意向中国投资、出口的外国企业也无需为商业文书办理领事认证。

对于东莞来说,《公约》的实施为东莞持续优化跨国营商环境提供了政策支撑,它标志着中国在跨国法律服务领域的标准正向国际标准接轨,也显露出中国持续对外开放的决心。对于具有广泛国际交往的东莞来说,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和地位,推动城市跨国交流和贸易,更好地发展融入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文字:见习记者 陈章玮 记者 聂伟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