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东坑镇召开“丁彭黄”片区培育典型村项目会审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总体发展思路,仔细梳理和充实细节,确保各个项目具有较高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把“丁彭黄”片区打造成东莞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型、城市生态价值重塑典范和城镇化地区乡村转型发展样板,加快推动“丁彭黄”片区典型村培育取得初步成效。
镇党委副书记钟灿杨、镇党委委员叶立成、副镇长梁柱深,镇党政综合办、党建工作办、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一线指挥办等单位(部门),以及丁屋村、彭屋村、黄屋村、第三方设计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准确定位抓规划
突出特色树亮点
会议听取了“丁彭黄”片区培育典型村下来规划方案,深入剖析了“丁彭黄”片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公共服务设施、村庄风貌以及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目标定位,并详细规划了“丁彭黄”片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修复、配套设施等各个方面,对于如何作出具体规划的原因也进行了一一阐述。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从项目规划选址、可行度、用地需求、投资概算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据悉,东坑“丁彭黄”片区培育典型村以深化政府政务服务为抓手,依托古韵田园、特色产业乡村、文化资源,围绕“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活化旧村、升级环境、聚集人气”五大方向,发展“政务+服务+农业+文化+消费”的“五合一”新业态,促进“丁彭黄”片区提质升级,将该片区打造为“百千万”工程乡村韵味典型村,推动本外人口融合、人口与东坑共生共荣,带动片区集体效益、群众收益、群众幸福感“三提升”,为群众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接下来,东坑“丁彭黄”片区在现有基础上实施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着力实现产业味、人情味、旧村味“三味协调”,打造成有人气、有烟火气的乡村韵味“桃花源”。
培育功能齐全的
都市慢生活理想地
小编获悉,东坑镇结合丁彭黄三个村的特色,因地制宜对产业、生活、生态、公共配套设施、房屋风貌管控、区域管控等进行谋篇布局,调整预留建设用地规模,满足停车旅游设施配套建设需求,增加和引入党群服务、育儿养老、医疗卫生、品质教育、文化体育等普惠性公共服务,打造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依”。在尊重村落原始风貌的同时,以旧改活化方式进行微改造,糅合人文、商业、潮流等元素,以“环境美化、配套优化、经济强化、治理细化”为着力点,创造满足现代生活休憩的功能空间,重点打造烟火气息、艺术创意、品质生活、潮流活力、山水田园业态功能,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接下来,东坑“丁彭黄”片区培育典型村将围绕人文魅力轴和历史文化轴、丁彭黄旧村三片区、自然风光环三大方面进行规划,培育集文化创意、美食餐饮、休闲娱乐、产业社区于一体的都市慢生活理想地。
会议指出,“丁彭黄”片区培育典型村是我镇实施“百千万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设计单位要科学规划,因村施策,结合东坑实际,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注重规划实用性、长效性和可操作性,并加强与各村的沟通对接,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规划内容,做细做优项目规划布局,突出特色亮点,确保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强化部门协同,完善工作机制,认真研判,持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注重上下衔接,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细化方案,全力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