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肖亚非:推进制造业立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相互融合
南方日报 2023-10-23 08:19:41

驱车沿珠江东岸而行,但见群山错落,绿意盎然,经行东莞的多条高速公路悄然变身“绿廊”,活力迸发。今年来深入推进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这座“半城半乡、亦城亦乡”的城市注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力。

东莞市委书记、市第一林长肖亚非介绍,今年该市林分优化、森林抚育提升任务已超额完成,通过积极构建“一屏三核多廊多点”的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新格局,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价值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今年频频现身

南方日报:东莞的自然资源本底有什么特点?

肖亚非:东莞“三分之一山、三分之一水”“半城半乡、亦城亦乡”,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绿色本底越来越厚实。全市林地面积527.6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6%,森林蓄积量381.88万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混交林比例均高于全省平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62平方米。

生态系统功能越来越健全。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6个、森林公园21个、湿地公园24个,各类公园绿地逾1200个;建成绿道1399公里、碧道510公里、森林步道428公里、生物防火林带671公里;全市内河涌消劣比例达77.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

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全市陆生脊椎动物244种,全市高等维管束植物1692种,其中珍稀植物115种。近年发现中华穿山甲、豹猫、黄胸鹀、黑脸琵鹭、桃花水母等珍稀动物,今年首次发现东方白鹳、白鹇野生种群。

南方日报:历年来,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特色做法?

肖亚非:突出规划先行,引领高质量生态建设。历年来,围绕新一轮绿化东莞大行动、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等工作部署,东莞编制一系列规划,不断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拓宽城市生态容量,确保生态建设科学合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

突出改革创新,推动可持续生态发展。1999年,东莞率先在广东作出停止营利性森林采伐的决定。2009年,在率先完成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合并的“场园合一”改革的基础上,东莞逐步实现国有林场从森林商品经营向资源利用及市民服务,从单纯的林业生产向生态保护、生态经营、生态服务等多元化管理的“双转变”。先后出台镇街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补贴政策,市财政给予全市农村集体非经济林每亩100元补贴,市镇两级财政给予省级生态公益林1861.38万元补贴,形成系统性利益驱动机制,林业发展动能不断激发。

突出城乡融合,构建一体化生态格局。2012年以来,东莞完成桉树纯林、速生相思纯林、退化果林等林分改造约6.5万亩,以套种乡土阔叶树种为主,不断改善林相,提高混交林比例。全市建成镇级以上城市公园165个,森林城镇13个、森林乡村8个、绿美古树乡村和绿美红色乡村8个,国家和省园林城镇13个,口袋公园和“四小园”8100多个,优化城乡山水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超额完成林分优化、森林抚育年度任务

南方日报: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以来,本地依托自然资源禀赋设计了什么举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出“六大行动”,当地如何落实?

肖亚非:自省委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决定以来,东莞紧密围绕“山、水、城、村、路”五个绿美行动计划,积极构建“一屏三核多廊多点”的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新格局。

今年以来,我和东莞市市长、市林长吕成蹊先后签发两道林长令;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入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实施方案》,部署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公园品质提升、蓝绿通道连通提升“三大工程”,积极构建城乡绿化融合、生态资源守护、生态文化传承“三大体系”。

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东莞重点落实以下工作:

打造绿美森林。目前,东莞已完成林分优化1.03万亩、新造林抚育1.15万亩、森林抚育1.47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出台《东莞市林业局造林管理办法》《东莞市主要乡土树种推荐名录》,科学指导造林绿化。

打造绿美城市。开展红花油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立项前期工作,完成凤岗天堂围园岭公园建设。打造“千园共享”之城,推进“一社区一公园”建设,全市建成各类公园绿地逾1200个,试点开放共享39个公园绿地。启动38个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优选8个成熟项目作为东莞市今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打造绿美乡村。充分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等空闲土地,因地制宜建成“四小园”累计8466个。全域谋划建设“莞邑拾光”乡村振兴示范带,基本建成东坑、麻涌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打造绿美通道。重点开展莞番、虎岗、莞深、广深高速沿线的绿化美化,在交通用地红线范围外及两侧1公里可视范围第一重山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对多条干线开展绿化提升,营造优质的绿美行车环境。开展森林步道规划,拟于2024年在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三大森林公园分别建设森林步道示范段。

打造绿美水系。以高质量绿美碧道建设、海堤生态化提质改造、湖库生态绿美修复、水乡滨水空间管控与整治为抓手,因地制宜加快水系沿岸绿化美化,重点打造东江、东江南支流、滨海湾至松山湖、东引运河—寒溪河、石马河等5条绿美水系景观带。

主要自然公园年服务游客数量逾2500万人次

南方日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开展至今,为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肖亚非:我们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有效衔接,推进制造业立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目前,东莞人工林树种增加到100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优质企业落户,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实施绿美城乡等行动计划,东莞积极推进镇街(园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进园”。各主要自然公园年服务游客数量逾2500万人次。

东莞还开展“绿美东莞民企行动”,动员全市各镇街工商联(商会)、团体会员、广大非公企业等,通过线上捐款、线下履“植”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绿美建设。

南方日报:在“用绿”方面,东莞有什么好的措施做法?

肖亚非:我们努力实现绿美东莞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大力发展“林经济”“水经济”。探索社会投资运作机制,加强与优质文旅企业合作,打造全域旅游生态品牌。东莞建设观澜湖度假区康养基地等一批森林康养基地,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大岭山森林公园珍稀中草药种植园。引进水上活动优质企业、知名团队,开展游船旅游、水上运动、水上休闲等文旅活动,因地制宜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

打造东莞特色生态产品。构建莞香生态种植、加工制作、科研开发、文创设计等全流程生态链,做大做强莞香产业,并创建国家荔枝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一区五镇十村N园”,推进荔枝“生产+加工+现代流通+品牌+科技+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提升,全方位树立“高端荔枝东莞造”区域品牌形象。

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东莞故事。东莞依托自然教育联盟,打造自然教育交流品牌活动,借鉴英国邱园、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等先进运营理念,组织开展户外体验、森林研学等活动,打造湾区自然学校等优质自然教育机构,编纂《树故事》《东莞林下经济植物图鉴》等自然教育书籍。开展关注森林活动,策划“鸟瞰绿美东莞 绘就湾区生态”等各类主题活动,受众逾12万人次。通过不断唱响绿美东莞主旋“绿”,有效带动公众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南方日报记者 邵一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