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干出业绩、闯出新路!企石镇召开“百千万工程”推进大会
东莞+ 2023-09-27 22:30:49

9月27日,企石镇召开“百千万工程”推进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动员全镇上下全面动起来、干起来,以构建“13510”示范引领体系为牵引,推动全镇“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

企石镇党委书记李惠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袁检文,镇党委副书记张旭健等镇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企石镇“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全镇上下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抢抓机遇,久久为功,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

会议要求,要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强化示范引领,牵引“百千万工程”全面实施,加快推进“13510”示范引领各项工作,注重点上突破,敢于创先争优,强化面上统筹,推动全域提升,争取改革红利,强化支撑保障,坚持各司其职,凝聚各方合力,努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出亮点、出特色、出成效;要狠抓执行落实,推动示范引领起势见效,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共建共享,细化宣传引导,要以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和担当作为,做好示范引领各项工作,为企石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关链接

企石镇“百千万工程”“13510”示范引领工作体系

企石镇“百千万工程”推进大会提出,“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明确要求打造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3个示范村,开展5个示范项目,抓好10大行动,加快推动全镇“百千万工程”关键领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打造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示范带串联江边村、旧围村、上洞村、清湖村、铁岗村、南坑村等,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融合当地特色资源、自然风光、地域文化,构建“1+3+9”乡村振兴整体空间格局,规划“一脉(小海河沿线串联的生态绿脉)、三区(东部工业园板块、生态文旅板块、品质提升板块)、九节点(湖东智谷、江枫古韵、清湖绿芯、翡翠田园、企南工改、东江画廊、高阁仙踪、虾峰胜景、稻梦空间)”,全线打造“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的全域旅游融合新业态,逐步构建“农旅+文旅+红旅”联合相促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二、打造3个示范村

选取东山村、江边村、上洞村作为镇域经济“创先”“进位”“消薄”示范。

东山村打造创先型示范村,围绕党建引领、壮大产业新动能、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本外人口深度融合等重点任务作出领先发展综合示范。江边村打造进位型示范村,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重大项目及松山湖统筹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作出进位示范。上洞村打造消薄型示范村,围绕党建引领、科技产业园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文化赋能等重点任务作出消薄示范。

三、开展5个示范项目

开展制造产业链基地项目、欣冠精密结构件智能制造项目、现代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客天下东清湖文旅项目、交通“舒筋活络”工程项目。

四、抓好10大行动

(1)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全力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全力保障市级重大项目落地,制定土地供应计划。聚焦智能制造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设一批特色新兴产业集群。

(2)镇村规划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抓住国土空间规划、示范点规划、关键专项规划等重点,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3)绿美城乡建设行动。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林分、改善林相的基础上,突出村庄绿化、道路沿线绿化、滨水岸线绿化,抓好群众身边的绿美提升。

(4)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圩镇秩序管控、环境品质提升等工作,所有村(社区)达到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建设标准,推动镇村面貌大幅提升。

(5)城中村改造提升行动。先行推动3个老旧村改造,坚持“全面改造一批、整治提升一批、保护活化一批”,通过“一村一策”,“留、改、拆”多种方式结合,实现村庄面貌整体蝶变升级。

(6)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行动。壮大集体优质物业体量,支持村集体盘活集体富余资金,探索拓展股权、债权、基金等投资新路径,“一村一策”扶持7个重点帮扶村、1个无分红村组发展。

(7)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行动。2025年计划完成1500亩以上的连片产业空间整备,加快镇村工业园改造,加大连片产业净地、高标准厂房和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供给,更好支撑产业升级和村民增收。

(8)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积极盘活低效空间资源,推进“节地提质”攻坚行动,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措施,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探索土地用途混合和三维立体复合利用。

(9)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行动。全面增强村级党组织功能,推进“多员合一”“多网合一”综合网格改革,以持续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本外人口融合,全面提升基层现代治理水平。

(10)省内对口帮扶协作行动。突出产业共建,抓好援韶产业合作园建设,开展就业、消费、教育、医疗等多领域帮扶协作,确保省市下达的各项帮扶任务全面落实。

文字:罗曼 图片:企石供图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