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好“丰”景③|张方敏:扎根东莞十年 把葡萄种成“甜蜜事业”
东莞+ 2023-09-23 10:51:26

编者按:9月23日是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围绕“庆丰收 促和美”,东莞日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对话农业一线的能工巧匠,采写东莞新型农业经济,推出“东莞好‘丰’景”系列报道,呈现农业农村发展喜人成就。

因为会种葡萄,他来到东莞创业;因为爱葡萄,他在东莞把葡萄当成“甜蜜事业”。

他是张方敏,东莞第一个专业的葡萄种植大户。扎根东莞十年,开办果园,一直种葡萄、卖葡萄,携手一大批种植户,把葡萄做成了大产业。

扎根东莞十年种葡萄

9月的初秋,麻涌镇智农生态园的大棚内,张方敏还是一身蓝衬衫、休闲裤。虽然辛勤劳作,皮肤晒得黝黑,但说话一直幽默风趣,如同葡萄一样让人感到甜蜜。

“我2013年来到东莞种植葡萄。当时东莞还没有大面积种植葡萄的果园。”来莞创业之前,张方敏有个亲戚在东莞经营一家休闲农业采摘园,园内以草莓采摘为主,也种了少量葡萄。张方敏原先在广西多地种过五六年的葡萄,有一定的经验,亲戚常邀请他来东莞指导。一来二去,张方敏萌生了去东莞种植葡萄的想法。

“东莞经济发达,休闲的地方却很少,大面积的葡萄果园更是没有,要是在东莞种葡萄,应该不错。”说干就干,2013年,张方敏从广西来到东莞东城街道温塘社区承包了20多亩地种植葡萄,品种涵盖夏黑、巨峰、温克等。正如张方敏所料,果场开园后,生意火爆,一到节假日,电话接个不停、人流量不断。

没想到,张方敏就这样成为东莞第一个专业的葡萄种植大户。今年,也是他种植“莞产葡萄”的第10个年头。目前拥有3个葡萄园,总面积约70亩,每年总产值超100万元。其中,麻涌智农生态农场种植的阳光玫瑰、蓝宝石葡萄,曾多次获得东莞“葡萄金奖”。

细数来莞10年,张方敏个人的奋斗历程可以说是莞产葡萄的“威水史”。对此,东莞市农科中心高级农艺师范妍深有同感,也证实了张方敏的说法,称他为“东莞第一个葡萄种植大户”。范妍介绍,2013年以前,东莞的葡萄种植多是村民自己种来吃的,尚未形成大规模的葡萄种植园。

如今,在麻涌智农生态园,张方敏种植20多亩地,葡萄品种有阳光玫瑰、蓝宝石、夏黑、天工墨玉等。用张方敏的话来简单介绍,“这里种的葡萄,甜过初恋。”

推动葡萄成为大产业

东莞葡萄,好吃又好卖。

在张方敏的果园里,黄绿耀眼、颗粒饱满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果粒长圆柱形、状如小手指的蓝宝石葡萄散发着浓郁的葡萄香气。

“这些葡萄,你们可以品尝下,甜度刚刚好。”张方敏笑称,农场种植的葡萄,一般在70天左右是最甜的,皮薄肉脆、清甜多汁。每年这个时候,总有许多人到果园来,采摘这些“莞产葡萄”。

事情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成功背后往往是看不见的汗水。从广西到广东,葡萄种植需要克服技术难题。“东莞天气热,虫害多、台风自然灾害多。这些都需要去克服。”张方敏介绍,东莞气候条件导致葡萄没有休眠,不能自然萌芽。

后来,随着一种葡萄破眠剂单氰胺的使用,打破了在东莞种植葡萄的技术难题。再后来,技术单位和农户的强强联合,抗虫害、抗病毒的葡萄品种或被研发或被引进,东莞没有大面积葡萄种植园成为历史。

张方敏的经历是东莞葡萄产业发展的缩影。随着葡萄萌芽难题攻破、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的引进,一时间,莞邑大地,葡萄种植遍地开花。

“如今,我们果园种植的阳光玫瑰、蓝宝石、夏黑、天工墨玉等葡萄品种,都是市农科中心选育推广给我们。”张方敏表示,在东莞种植葡萄,需要克服许多难题,而新研发、新引进的抗虫害、抗病毒的葡萄品种,为农户解决了许多烦恼,品质和产量更是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东莞种植的葡萄主要以阳光玫瑰、夏黑、巨峰为主,这三种葡萄比较适宜东莞的高温高湿气候,可以实现一年多收,经济效应比较好。张方敏告诉记者:“我种的阳光玫瑰葡萄,每亩超过2000斤,现在每斤均价38元,深受客户青睐。”

和张方敏一样,种植“莞产葡萄”的农户,遍布东莞麻涌、万江、高埗、塘厦等多个镇街。葡萄产业的红火,也带旺了东莞休闲采摘、农耕体验、亲子活动等休闲农业观光带和乡村旅游线路。在盘活当地闲置土地之余,还带动果农丰产增收,成为东莞休闲农业的“闪光点”。

在国内知名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东莞开展葡萄选育种、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工作,引进100多个葡萄品种,建成省内栽培模式最全、引进品种最多的葡萄研究示范基地。如今,东莞种植葡萄超过1000亩,帮助近2000名农民走上致富路,成为乡村振兴的“拳头产品”。

策划:虞清萍 黄涛 沈勇青

文字:记者 周桂清 图片:记者 周桂清 制图:谢亚娟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