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农历八月初一
对于很多道滘的小朋友来说
是期待了很久的日子……
因为,
外婆要来家里"送中秋"啦!
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至八月十四期间,
外婆会到出嫁女儿家中“送中秋”,
“细路仔”就会收到外婆准备的中秋礼物。
01#
“外婆送冬秋,
外孙担灯笼”

每年一临近八月
外婆就会问"送冬秋你想要什么啊?"
玩具、零食、灯笼……
都是愿望清单里的一员!

据了解,“送中秋”又称“送冬秋”,
是道滘乃至水乡地区的传统习俗,
对出嫁女儿的家庭来说,
这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往来。

母亲们提着大包小包来到女儿家,
为女儿一家送上中秋祝福,
为外孙送上一个带着祝福的灯笼,
寓意照亮外孙的前程,
祝愿外孙身体强壮、活泼快乐、学业进步。


婆婆们早早挑好靓靓的灯笼
等待着这一天到来~

“送冬秋”除了有灯笼外
外婆还会挑着满满两大框“茶担”去女儿家里

茶担里的东西也十分讲究
有月饼、鸡或鸭、猪肉、鱼丸、
香蕉、柿子、禾椂(柚子)、番石榴、
花生、菱角、芋头芋仔、灯笼
和红宝塔(盛东西用的陶制品)等
02#
“三代同堂手扎灯笼,
传统技艺得传承”

中秋佳节期间,孩子们提着灯笼走街串巷,
是每个道滘人无法忘怀的童年回忆。

说起中秋节,从小在道滘长大的槐叔印象最深的就是跟着奶奶、父母做灯笼。他从小耳濡目染,后来一直坚守,传承手艺。从没想过,几十年以后,能和自己的女儿、外孙一起制作灯笼,一起重温童年趣事。

槐叔回忆说,外孙出生后第一年“送中秋”称为“新中秋”,第一年会买“火球”给男孙,买八角灯给女孙。虽然新中秋早已过去了,但是每年的中秋节前夕,他都会和孙子一起动手做“火球”,让孩子们体验一下旧时的节日气氛,也能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开竹、编扎、剪纸、贴纸……一个小巧玲珑的火球就这样诞生了。据槐树介绍,比起如今的新潮电子玩具灯笼,传统手扎灯笼更有味道,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手工,削竹篾、量尺寸、扎骨架、蒙纱纸、画图案、涂金边,每个步骤都要求精细。


“做灯笼讲究慢工出细活,既要手巧,也要心思。”槐叔说,“我把手艺传给女儿、孙子,以后他们也能传给他们的孩子,我希望这门手艺能一直传承下去。”

时代在变,情怀不变。每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制作灯笼,聊聊家常,早已成为他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中秋团圆最美好的诠释。
中秋将至,静待花好月圆时。
今年,你的外婆来“送冬秋”了吗?
来评论区和魅力姐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