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工作室|东莞拔节起势
东莞+ 2023-09-10 18:04:46

近期的东莞,喜事连连。

9月6日,一份国家级“大礼包”花落东莞,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紧接着在东莞高规格举办台博会;8月29日,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正式发售即火爆出圈,上述旗舰手机出自东莞松山湖,“东莞+华为”不断演绎创新故事;9月8日,东莞牵手宁德时代,以“政企合作”模式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在政知君看来,这些大事、喜事的背后,反映出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下东莞经济的活力和韧性,也表明外界对东莞发展持续看好。同时也看到,东莞善于谋势、蓄势、聚势,一方面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台商台企等传统优势上“强筋健骨”、继续领先,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新”的文章,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新赛道,加快产业立新柱,展现出东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澎湃动能。

国家级“大礼包”花落东莞

先说说这份国家级的“大礼包”《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

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也是厦门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城市。也就是说,在中央层面上,要把特大城市东莞打造成两岸产业创新交流、科技创新交流和人文交流的桥头堡、新平台。方案具体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携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携手共建两岸交流合作美好家园。

东莞与台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东莞是台商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台资企业的数量、投资额均居各地前列,素有“台商大本营”的美誉。目前,东莞在营台资企业超3800家,常住台胞约5万人,5700多名台籍学生就读,建有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和广东第一家台资医院,连续十四年举办“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越来越多台胞台商视东莞为“第二故乡”。

这是中央给予东莞的殊荣,也是历史赋予东莞的使命,更是中央对东莞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认可,同时也是东莞自身发展水平的体现。有了国家层面政策的加持,不但能解决过去很多东莞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还能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两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深化两岸交流交往交融作出东莞的贡献。

9月7日,2023“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暨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在广东东莞举行。政知君归纳这次盛会十二个字:“规格高、范围广、规模大、成果丰”。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省、市主要领导,以及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的嘉宾、工商团体、参展商等约4500人参加活动。无论是展会面积、参展规模都创下新高,展商首次覆盖台湾地区22个县市。

在这个海峡两岸经贸荟萃交融的展会,联通两岸、联结台商的作用,正得到更大彰显,同时也表明广大台商看好大陆经济发展光明前景,对扎根东莞发展充满信心。

Mate60系列手机出圈背后

这几天,华为再次成为全球焦点。他们的Mate60系列手机的发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线上的热烈讨论和线下的火热抢购,都证明了华为Mate60系列的人气。对此,央视新闻也进行了报道,并赋予了其一个特殊的称号——“争气机”。

“于无声处听惊雷,华为推出的新款手机大家称为‘争气机’的秒赞迅速火爆全网,手机搭载的芯片,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历经美国四年多的打压,华为破卡突围,1万多个零部件实现国产化,自主创新大有可为。”这是央视新闻对华为Mate60系列的评价,也是对华为在困境中坚持自主创新的赞扬。

华为Mate60系列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款高端智能手机的成功,更是中国科技力量的体现。但很多人所不知的是,华为Mate60系列产自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这是“东莞+华为”演绎出的又一段创新故事。

全球每4部智能手机就有1部在东莞生产,OPPO、vivo都发家于这座城市,并在此长足发展。从产业链完整度来看,东莞目前不仅拥有华为、OPPO、vivo三大手机厂商,还汇聚了华贝电子、航天电子等大型整机代工企业,生益电子、蓝思科技、长盈精密等一批配套企业也聚集于此,整个智能移动终端集群企业数量超3万家,产业链完备,业态不断丰富。毫不夸张地说,90%的零配件在东莞1小时通勤圈即可配齐。新一代电子信息成为东莞第一大支柱产业,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成功入围第一批国家先进产业集群。

正是依托东莞庞大的智能终端制造业基础和极其完善产业生态圈,华为MATE60系列数千万级的产品出货规模才得以获得支撑,同时也驱动整个产业规模不断“扩容”,继续位列前茅。

去年,《东莞市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发布,到2025年,东莞将打造世界级新一代通信设备、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半导体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集聚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规上总产值1.2万亿元,其中智能终端产业规上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约2000亿元,年均增长7%。

东莞牵手宁德时代共谋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四梁八柱才更稳。

东莞深刻认识到,支柱产业过于单一,产业安全面临挑战,消费电子信息产业的周期性困难仍将持续,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体量较小、尚未成型成势。

9月8日,东莞市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新赛道,探索开发新产品新模式,推动东莞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处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时期的东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一场“高质量”的强强合作,加快推动产业立新柱,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先进制造业中心,制造业底盘稳、动力足、韧性强、配套全,是东莞发展的根本底色和最大优势。新能源产业作为东莞重点培育、发展最快速的新兴产业之一,尤其在锂电池方面,全市拥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300多家,消费电子类锂电池产业产值规模位居全国第二,电池生产制造所需的负极、隔膜、电解液等材料以及锂电前、中、后段生产设备在东莞均有布局,形成涵盖上游材料生产、中游加工组装制造、下游应用等完整产业链条。同时,东莞贴近周边广汽埃安、小鹏等主机厂商,布局有东莞港和新沙港2大国家级港口,电网侧和工业用户侧市场超过50GW,拥有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的配套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 近年来大力布局可再生能源及储能建设等重点领域,与东莞新兴产业的谋划布局不谋而合、高度适配。可以说,此次双方联手、共谋发展,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东莞也将发扬好亲商、安商、稳商的优良传统,弘扬“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扎实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努力为宁德时代在莞投资布局创造最优环境、提供最优服务。

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东莞经济,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

比如,在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后,东莞市委市政府抓住国际大企业、大财团进军中国市场的机遇,在巩固港资、台资的同时,加大对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电子信息制造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也在与外资企业的协作配套中逐步成长。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东莞的经济增速从两位数放慢到个位数,甚至在2009年一季度出现负增长。东莞经济社会面临着“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的深度转型压力。当时,东莞以顽强的战略定力和拼搏精神,提出产业升级“四个忍得住”,经受了转型发展的考验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宏观环境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

迈上新征程,东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未来,东莞要向2万亿、3万亿进军,必须走集约化、高产出的路径,利用好有限的空间,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一方面就是要把东莞的传统强项继续保持,力争做到遥遥领先,另一方面要立起包括新能源等其他产业支柱,为东莞注入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激发新活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态势、独特的优势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东莞人更加坚定、更加清醒、更加信心百倍。

 

 

文字:首席记者 李金健 图片:郑家雄 赵浛锐 程永强 郑志波 陈栋 梁浚锋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