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傍晚,细雨骤停,袅袅凉风带着一丝秋意,吹散了“离离暑云”。麻涌镇新基步行街口的“莞聘夜市”开市了。麻涌人社分局的史嘉亮终于停下了忙碌的身影,利用这片刻的休息时间,领着记者在夜市里逛了起来。
“这是我们分局举办的第二场,也是全市的第48场‘莞聘夜市’,特意选在了处暑这个日子,希望能借着这丝凉爽的秋意,促成更多的‘双向奔赴’。”看着街道两旁逐渐热闹起来的企业摊位,史嘉亮的言语里多了一丝成就感。
参与企业800多家,岗位需求人数超1.7万人,服务近4万人次……这个夏天,再度出摊的“莞聘夜市”,以其“清凉惬意”的气质,在成功变成同城热搜词汇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寻着“莞聘夜市”的烟火气,嗅到了城市就业服务中独有的“莞味”。

7月21日,塘厦镇花园新街幸福广场“就莞用”广场;7月25日,黄江镇田美社区“就莞用”广场;7月28日,樟木头镇“就莞用”广场;8月10日,茶山镇茶山公园“就莞用”广场……
翻开市人社局已举办的48场“莞聘夜市”备书,举办地点一栏“就莞用”广场几个字眼呈现次数已然接近30次,成为了这份备书中最为“打眼”的词汇,让记者不禁梳理了一番过去的这个夏天里走进过的“莞聘夜市”。其中,7月14日大朗镇里悦里商圈“就莞用”广场上举办的“莞聘夜市”让人印象颇为深刻:休闲惬意的就业驿站里不仅有工作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服务,驿站里的显示屏幕上每日都滚动着镇内重点企业、急需岗位的招聘信息,天热了进来歇歇脚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份自己适合的工作。

自6月19日,里悦里商圈“就莞用”广场启动后,这种“歇脚式找工作”的引流效应便开始显现,找工作就去广场看看的思维习惯逐渐开始在周边居民心中萌芽。“肯定是招聘会,零工服务中心(驿站)边上摆的摊,还能卖水果不成?”7月14日晚,正在里悦里逛商城的大朗镇居民李女士打趣地说道。一个广场,一份新鲜的就业信息,一座休闲的驿站,悄无声息间便聚集起了一份烟火气息。
过去的这个夏夜里,像大朗人的里悦里商圈“就莞用”广场就业习惯,并不是独景。自2021年底,东莞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建设“就莞用”广场以来,全市各镇街积极响应,按照《东莞市“就莞用”广场建设方案》在各自辖区根据人流量、地理位置、建设硬件配备,遴选出了一批条件成熟的广场铺开这项工作,旨在全年不间断为辖区内用工企业提供各类型用工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各主题类型的线下招聘、就业服务日、职业指导、“三项工程”、对口劳务协作地区对接、用工建设和提升、政策指导和宣传等活动,实现企业用工“年年有提升、月月有对接、天天有服务、夜夜有灯光”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20个“就莞用”广场(零工服务点),每月均常态化运营维护并开展就业服务,仅今年2023年1至7月,全市“就莞用”广场(服务点)硬件设备管理维护849次,岗位信息发布和更新867次,开展就业服务554次,服务企业数8298家次,提供岗位3.53万个次,岗位需求人数19.1万人次,服务人数10.48万人次。这也为今年“夜市”出圈打下了良好的基本盘。
“有设备基础,有办会经验,求职者形成了就业习惯,搞个‘夜市’不是手拿把捏的事儿?”麻涌人社分局的史嘉亮笑着说。
“你们企业有没有免费WiFi?宿舍是几人间?转正后收入有多少?”坐在万江街道华南MALL广场的企业招聘摊位前,刚和女友在附近吃完晚饭的高校毕业生陈俊鹏,不紧不慢地向企业招聘专员抛出了自己的问题。面对眼前年轻人的提问,第三次参加“莞聘夜市”的东莞市思齐橡胶技术有限公司招聘专员曾小姐笑着掏出手机滑动着一张张公司的照片和一段段短视频给出了答案。整个应聘过程里,丝毫没有面试求职时的紧张气氛,更像是两位好友在夏夜里纳凉拉家常。

“这场夜市是高校毕业生专场,我们依托市‘就莞用’一体化平台,进行了企业岗位信息匹配,参加夜市的企业均是辖区的重点企业,且有长远人才规划的企业,尽量将岗位与高校毕业生的匹配更为精准,做到有的放矢。”万江人社分局现场负责人介绍说。
如果说今年“莞聘夜市”的“出圈”,全市120个“就莞用”广场是前台支撑,“就莞用”一体化平台则是“幕后”的倚仗。
“今年以来,我们依托‘就莞用’一体化平台,打通岗位信息向省、向国家公共招聘网的归集渠道。坚持每周一次频率,归集全市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共归集和发布招聘信息4.5万条,招聘岗位35万个。‘就莞用’一体化平台招聘模块有三大功能区,一是求职登记功能区,帮助求职者快速获取就业岗位信息,截至2023年8月岗位点击率约3.2万人次;二是岗位信息发布区,定期发布各类用人单位用工岗位信息,截至2023年8月发布6104家次企业的6.3万个岗位,需求人数36万人次;三是线上专场招聘会发布区。在举办‘莞聘夜市’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平台的招就数据信息,为镇街所承办的每场夜市提供信息支撑,在确保活动场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让更多的企业和求职者在夜市里有更多的收获。”市职介中心主任叶桂兴说。
“这是个人才,如果只给他一个一线生产主管,真的是浪费了。我约了他下周到我办公室继续详聊,设置一个能充分发挥他能量的岗位。”8月23日晚,当麻涌人社分局的史嘉亮来到东莞市泓之发机电有限公司的招聘摊位了解招聘情况时,公司负责人蓝振松拿着一份简历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阵感叹。
蓝振松口中所说的人才名叫萧志涛,是土生土长的麻涌人,47岁的他有多年企业一线生产主管、办公室主管的任职经验。去年,因家中变故,辞去了上一份工作,但让萧志涛没想到的是,安顿完家中事后,再出来找工作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主要还是因为年龄,之前投过几次简历,人家看到年龄栏的数字就把我‘PASS’了。多亏了这夜市,让大家在这种放松的状态下聊了起来,才让我有了更多的展示时间。”萧志涛说。
作为公司在东莞分部的负责人,蓝振松很少亲自“下场”到招聘会的摊位上,而这种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夜市,也刷新了蓝振松对东莞这座城市的认知。
“公司今年2月开始在东莞布局,将一半的生产动能放在了东莞。也正是因为刚起步,对人才需求度高,揽才一直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之前一直都想亲自到招聘现场了解东莞的用工市场,但总是对不上时间,这种放松式的夜市恰好两不耽误。”蓝振松说。
除了对夜市的贴心设置点赞外,在多个一线城市工作过的蓝振松也直言,东莞人社部门的服务也让初来乍到的他,感受到了满满的温度。“啥都不用管,海报、摊位人社部门都帮我们安排好了,连晚饭都给我们送到了摊位上,这是我第一次在一座城市里享受这样贴心的服务,这也让我认识到冰冷的机器不是这座制造业之城的标签,暖心的人情味才是这里充满‘烟火气’的根本。”蓝振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