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闹市之中,没有强烈的阳光,没有喧闹的人群,闻着田园的味道,享受着微风的吹拂,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近年来,随着乡村休闲游爆火,市民乡村休闲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东莞休闲观光农业加速发展。
■横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在近日公布的2023年东莞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名单中,27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上榜。其中,来自横沥镇的鲜峰农场、东莞市圣茵农业有限公司(圣荔园)榜上有名。
从传承百年牛墟文化的农业小镇,再到打造以模具产业为支柱的大湾区模具智造重镇。横沥镇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做强工业牌,打好农业生态牌,更好地将农村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鲜峰农场、圣茵农业正是横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的一个鲜活例子,为促进农地统筹连片开发经营、提高农地效益提供先进经验。
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实现三个效益有机统一
稻穗压枝,瓜果飘香,蔬菜青翠……每到周末,鲜峰农场内便有一组组亲子家庭忙着采摘瓜果、为农作物施肥,脸上洋溢着劳动和丰收的喜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伴随着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动能。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鲜峰农场将横东田的产业结构由原来单一的蔬菜种植销售转为多元乡村旅游模式,农场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农业+旅游”模式,通过打造集农业生产、观光采集、农事体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农业项目,建成市级家庭农场、市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先后打造出“田园之梦”“圆梦乡村”等创意稻田画,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打卡,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鲜峰农场负责人表示,如今游客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经营状况持续向好。接下来农场将整体策划、科学设计路线,重点突出“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特色,打造东莞市都市农业教育基地。
与鲜峰农场一样,圣茵农业瞄准“游玩+采摘”的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休闲项目升级。圣荔园陆地占地701亩、水域达300亩,由东莞市圣茵农业有限公司精心打造、规划以及经营管理。园内春天繁花盛开,夏天佳果飘香,秋天丰收满怀,是东莞罕有的旅游生态资源,为广东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东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2008年4月被东莞市政府认定为“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获得东莞市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为打造“花果+休闲垂钓”特色,圣荔园内建设了沿湖景观、停车场、码头、生态餐厅等公共基础设施,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与此同时,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当前,圣茵农业已形成以展示生态链和高新科技农业技术、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特色农业观光基地。”圣茵农业负责人介绍,新的发展模式也带动周边地区村民逐步摆脱传统的小农耕模式,通过采用新技术,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水果蔬菜及园区基地研发的特色品种农产品,实现农业致富目的。
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发展,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项目
蓝天、田园、蔬果组成一幅天然美景,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让人流连忘返。显然,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经济的一个新方向,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横沥一方面坚持“工业立镇”不动摇,加快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重视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地统筹连片开发经营,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旅融合发展,提高农地效益。
在不久前召开的横沥镇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暨绿美横沥、城中村改造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力争到2025年市级家庭农场超6家。
鲜峰农场、圣茵农业的快速发展,正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不仅为横沥增添了新的特色旅游资源和经济效益,更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
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农业文化创意项目、乡村休闲旅游线路等为抓手,横沥镇多举措推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动能。
为加快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横沥镇加强市镇两级农业园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对象储备库,做好各级家庭农场及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工作。与此同时,总结村头村“葵香园”经验,推进美丽田园试点建设,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田园生态环境提升,持续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项目持续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横沥镇指导辖区内6家市级及以上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园建设,引进先进装备和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深化农业体制改革,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初步构建起乡村产业“美丽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