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石碣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东莞+ 2023-08-12 20:06:49

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绿水青山的美丽家园,融合升级的富民产业。如今,“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画卷正在石碣徐徐展开。

如何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石碣镇坚持制造业为立镇之本,培植“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构建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镇村发展新格局。

制造立镇
构建“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产业生态

石碣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被国画大师关山月誉为“东江之珠”。

石碣工业基础雄厚,电子产业独树一帜,是闻名中外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石碣电子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新时代,新征程。石碣坚持制造业为立镇之本,构建“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聚力发展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关键基础零部件,推动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设备、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等领域高端化发展,依托“头部”企业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强化招商链式思维,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库,开展全链条、跨链条整合招商,着力招引头部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招引3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项目,从源头上推进产业结构调优调高调新。强化专班抓项目、专员跟企业、现场解难题的工作机制,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快鹏龙光电、太阳诱电、百达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动光正、豪力、龙裕、润田等项目快开工、快见效。

其次,拓展产业空间。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走内涵挖潜、提高集约化程度的道路,用好龙裕智谷、豪力科技园、润田智造、意高产业中心等一批载体,深入推进一批“工改工”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拓展出4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第三,提速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华科城孵化器、加速器、科创中心、省检验站等资源,实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创新链条与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再者,激励人才引进。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平台作用,借助广州、深圳的人才集聚辐射效应,以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为载体,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高端产业发展人才要素支撑。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石碣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多措并举解决企业发展难题,通过日常走访或集中报送的形式,收集企业需求并做好相关台账;搭建线上银企对接平台,跟踪企业融资进度,及时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石碣镇召开2023年金融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银企对接暨招商推介活动,着力打造政银企平台,促进银企之间良性互动和深度合作,通过金融赋能打造石碣经济发展新样板,助力石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蝶变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行走在水南村,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乡村如诗如画。

走进水南村史馆,水南村的前世今生如电影般呈现。村史馆全方位展示水南村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挖掘和保护农耕文化,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激发村民爱村建村的热情,让子孙后代记住乡愁。

近年来,石碣因地制宜,立足农村发展实际,挖掘乡村文化,打造个性鲜明的特色精品村,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单屋村、四甲村、桔洲村等3个“特色精品村”成功通过市评审验收。

与此同时,石碣大力推动河涌碧道建设,以水系为纽带串联17条河涌生态景观节点,着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通过东江南堤江岸整治工程,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沿江美景,让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重建“水绿、天蓝、花美”的环境,让人们回归优美的水岸生活。

石碣换了容颜、颜值爆表,得益于石碣镇委、镇政府以“匠心精神”和“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精细高效管理模式,打造高品质滨江魅力小镇。持续推进10项环境提升工程,积极谋划落实东江北干流沿岸综合整治、新型智慧交通建设等国家专项债项目,实现城市面貌的全域提升。到2025年,石碣将建设口袋公园25个,村(社区)公园普及率100%,实现“美丽宜居村”全覆盖。推动不少于3个老旧村、城中村改造,深入推进水南环境整治品质提升工程项目,打造1-2个五大振兴全面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和美乡村标杆”,争取建设1条特色鲜明、集聚效应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精准发力
“四个聚焦”打造和美乡村新样板

从“垃圾治理”到“厕所革命”,从关停“小散乱”企业到实施生态修复,石碣脱去旧貌换上新颜。如何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落地见效?石碣实施“四个聚焦”持续精准发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聚焦建强基层组织,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莞雁计划”,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

聚焦抓实产业发展,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通过培育壮大预制菜、休闲农业、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促进传统农业向更高价值链跃升。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培育更多农业龙头企业与市级家庭农场。

聚焦改善基础设施,夯实乡村振兴“硬环境”。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推进古树名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塑造传承岭南风韵、彰显莞邑特色的乡村风貌。

聚焦强化基层治理,绘好乡村振兴“主色调”。构建基层综合服务体系,发挥基层党建示范点、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用,整合基层治理力量,完善基层治理村级综合调度体系,全面提升精准应对处置风险的能力。

破解难点
推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当前,石碣面临“土地开发强度大,存量空间少;外贸依存度高;城市品质有待提升”等阻碍发展的痛点难点。如何破解痛点难点,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石碣做到坚持规划先导,摸清镇情、尊重村情、汲取民智,实事求是地制定镇域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重点抓好城乡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强市必先强镇,继续加大对镇街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建设,尽快提升镇域公共产品对乡村的外溢服务功能。

坚持制造业为立镇之本,构建“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生态,聚力发展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头部”企业逐步形成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强化招商链式思维,完善重点招商项目库,开展全链条、跨链条整合招商。强化专班抓项目、专员跟企业、现场解难题的工作机制,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加强要素保障,全镇上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持续做好做优服务保障,集中政策、项目、资金、资源向“百千万工程”投放,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根据市制定产业、人才、科技、土地、财政、民生保障等配套政策,加大土地政策倾斜力度,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健全财政保障长效机制,用好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支持镇村建设。

当前,石碣以崇焕路为城市发展主轴,利用东江环抱的生态优势,在东江北干流,打造北部浮岛休闲带,重点结合生态农田和江上小岛,建设生态廊道;在东江南支流,打造南部水岸活力带,串联明代场景、光明商圈、渔人码头等重要节点,建设中心商贸、文旅示范、现代科创、水韵滨江、工业乡村“五大发展片区”,逐步形成“一轴两带五片区”新城市发展格局,未来可期。

文字:记者 刘维佳 通讯员 王松平 图片:镇街供图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