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10 22:07:22
就在明天
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院校的
1800名师生齐聚
东莞松山湖科学城
这么大阵仗?
东莞有啥大事发生?
原来
一场高规格的国家级赛事
即将在东莞拉开帷幕
8月11日,备受瞩目的“兆易创新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研电赛”)全国总决赛将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
本次赛事为期三天,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策划开展具有东莞特色的人才招引、合作洽谈等数十场专项赛事活动,共探东莞优秀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路径。


这项“国赛”
到底有多牛
1
影响力,广!
“研电赛”是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面向全国在读研究生的一项团体性电子设计创新创意实践活动,在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具有广泛影响力。
竞赛自1996年由清华大学发起,已成功举办十七届。
2
参赛者,强!
历时一个多月的激烈角逐,524支队伍从全国8个赛区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届时共约1800名师生将齐聚松山湖科学城。
这些参赛队伍来自南京大学、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东莞理工学院等。
国家级赛事
为何落地东莞?
东莞,一座从“三来一补”起家,以“世界工厂”扬名的城市。
过去提及东莞,总会想起工厂、流水线、打工仔…但东莞在变,产业更新、人口更灵、城市更活……世界工厂,正在被重新定义。
1
“世界工厂”的成就和逆袭
1978年,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虎门正式投产。“三来一补”,改变了东莞的经济结构,也揭开了引用和利用外资的序幕,东莞,从农业县摇身一变,向世界讲述了一个“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诞生记。
然而,世界工厂的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呼啸而至。东莞遭受了浪尖上的冲击,浪头之下,东莞人开始反省自己的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外向依赖度太高;没有自主品牌技术,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微利经营……老路走不下去了怎么办?改!
东莞的自我救赎首先从产业升级入手。转型低端产业,盘活存量;引进大批新兴产业,引入增量……10年间,智能手机成为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龙头。OPPO、vivo、华为等智能手机企业带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万亿级“巨无霸”。2018年前后,全球每四部手机,就有一部产自东莞。
老路翻新,但也要开辟新路。锚定“第二增长曲线”,储能产业率先成为东莞新一轮产业升级突围的“新能源”。
虽然没有龙头整车厂商,但东莞有一条锂链、一块储电。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生产上游设备材料生产、中游加工组装制造、下游应用等全链条,东莞有;储能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东莞也有,东莞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在茁壮成长。
2
技术人才,要!科技人才,也要!
上世纪90年代初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外来妹》在东莞拍摄,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张“标签”。外来妹、外来哥聚集的“世界工厂”,生产出了占全球1/3的“潮玩”、1/4的手机、1/5的羊毛衫、1/10的运动鞋。
而随着东莞产、城、人的变化,曾经仿若一座大型工业园的东莞,正在变得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智汇,越来越潮!
2018年,东莞开始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帮助外来工持续提升技能、学历。2022年,全市技能人才达到129万,占就业人员总数24%,“技能人才之都”迈进2.0版。
对比六普、七普数据,东莞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数量,由7103人上升为13241人,翻了近一番。2022年,东莞人才总量达282.9万,其中高层次人才达20.5万。
工程师、研发人员与技能人才一道,成为东莞企业的中坚力量。
甚至,创新的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最强大脑”。
在松山湖科学城,常年有超50位院士专家和2000多位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松山湖溪流背坡村是华为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2万名科学家、工程师、程序员在风景如画的“欧洲小镇”工作……
城与人的变化,从来就很难说得清楚是谁改变了谁,但不论如何,东莞在变,东莞人在变。

(大湾区大学“湾”建筑效果图)
研电赛总决赛
选择在东莞举办
从中可以看出
东莞已有足够的实力
聚集在此竞技
东莞真的不一样了
也必须不一样
他向世界递出了新名片:
东莞,创造精彩之城!
来源 | 文/全媒体记者 张理萌 南方+ ,图/陈栋 通讯员 王敬新 占有兵 受访者供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