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毛织第一村”的巷头社区,经济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大朗供图
2023全国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广东省选拔赛目前正在大朗镇举行。大朗镇巷头社区体育馆是赛会两大球馆之一。赛事期间,被誉为“中国毛织第一村”的巷头社区,经济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再次吸引球员和球迷的目光。
村兴才能镇强、村美才能镇靓。一直以来,东莞各镇街高度重视乡村发展,村一级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强劲。近年来,全市各镇街引导和推动各村(社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助力构建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镇村发展新格局。
经济多元发展 环境各美其美
莞邑大地,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漫步在东坑镇山水新天地,迎面而来的是古祠堂、古戏台、水上栈道、山体公园、鱼寮广场、月明湖畔、月亮雕塑……这里由丁屋、黄屋、彭屋三个村组成,连片开发,串珠成链。作为独具独特文化内涵的山水栖居典范,山水新天地已成为远近群众出行游玩的“打卡新地标”。
近年来,东坑镇大力支持农村提升人居环境,自2019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项目以来,累计投入近1.9亿元资金,大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短板,成功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村、精细化管理示范村、美丽圩镇示范村。
当前,东坑镇正在打造以坑美特色精品村为首段,东坑农业园为中段,山水新天地为尾段,迎宾路(产业区)为终段的“古韵田园·山水新天地”乡村振兴示范带,并推动美丽乡村释放出美丽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在清溪镇厦坭村,随着花边岭小组人居环境改造提升项目建成,村内环境变得更宜居舒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在清溪镇三中村,通过“小切口”做“大民生”,以微改造、微提升等方式,将田园风光与民俗风情有机融合,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中堂镇潢涌村工业路,潢涌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潢涌村通过实施“优化提升工业型经济、做大做强物业型经济、做精做优投资型经济、探索发展服务型经济”四轮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多类型投资方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该村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市各村(社区)前列。
凤岗镇雁田村三面与深圳接壤。今年该村加速对接深圳,打造莞深融合典范。至2022年底,雁田村组集体总资产达到51.76亿元,同比增长5.42%;全年集体两级实现经营总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4.49%,纯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6.47%。
在石排镇,近年来潮玩产业异军突起。该镇搭建镇村融合发展平台,带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石排村组两级总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13.4%;纯收入4.25亿元,增长18.4%;村组两级总资产46.43亿元,同比增长17.3%。
推动村一级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当前,东莞正举全市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而乡村宜居宜业和美则是“百千万工程”的直观体现。如何更好地统筹利用村一级优势和资源,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推动新型集体经济多元高效,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推动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是接下来各个镇街面临的重要考验。
在东坑镇,空间资源不足是一大瓶颈。该镇提出,一方面,主动盘活资源,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年内推进23个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探索打造和美乡村标杆。积极发挥特色精品村、示范圩镇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清溪镇生态底子好,文化底蕴深厚。该镇提出,巩固提升、做精做深荔枝、莞香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培育预制菜、精品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启动高品质示范样板工程建设,建设一条特色鲜明、集聚效应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至少一个“和美乡村标杆”。
中堂镇则提出持续优化镇村统筹发展机制,以产业为支撑,推动村级工业园和各村(社区)物业改造升级,促进镇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发挥特色精品村、示范圩镇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切实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力打造一个“和美乡村标杆”。
作为全市重大战略平台,谢岗镇提出,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激发镇村集体经济活力;写好生态文章,赋能乡村振兴,着力将银瓶山生态露营综合体项目打造成绿美广东示范点;持续推动人居环境再优化、再升级,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大朗镇提出盘活村土地资源,深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物业资产升级提效,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同时,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重点谋划实施环松山湖的14个村(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加快实现人居环境与松山湖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