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端午至,荔枝红。东莞荔枝名扬海内外,东莞人则早已实现“吃荔枝自由”;然而,要吃上几颗百年古树荔枝,依然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儿。如今的东莞,有着“双万俱乐部”“新一线城市”诸多新名片,却始终执着于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留住那份美好乡愁,荔枝古树群和百年荔枝树依然深藏城中、枝繁叶茂。这些荔枝古树“颜值”如何、背后有哪些动人故事、焕发出了怎样的新生机?即日起,东莞日报全媒体推出《“荔”久弥新》系列报道,探访那些树、那些人,寻味那段史、那份情。

沿着清溪北环路,驶入松岗路,谁也不会想到在喧嚣、繁华的清溪镇政府周边,有着14棵150年以上树龄的荔枝林。转入松岗松柏墩村村民住宅区停车场,一个用绿色铁网围蔽起来的小山坡走进视线。只见棵棵荔枝树仿佛一把把绿伞,撑起茂密的枝叶,连绵铺展开来,一簇簇鲜红的荔枝则如繁星点缀枝头,让人移不开眼。
这里是松岗松柏墩村小组的荔枝公园,这些“老古董”荔枝树陪伴了松岗松柏墩村小组一代又一代村民长大,融进了所有村民的生活,也是外出村民心中最深的记忆和乡愁。
留下“荔宝”
走进松岗松柏墩村荔枝公园,松岗松柏墩村小组组长张茂军正拿着药粉在荔枝公园巡视着,时不时用手敲下荔枝树干上的黄泥,向树根撒下药粉。见到来人,张茂军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隔一段时间我们就来巡视一番,古树最怕的就是白蚁蛀蚀,特别今年是荔枝产果大年,荔枝树干容易惹白蚁。”
“这棵是冰糖荔有着180年了,那棵肉荷包也有180年了、再前面是红枣子、那两棵分别是松荔角、酸枝平均都超过150年树龄……”张茂军指着荔枝树如数家珍,14棵荔枝树的品种他可脱口而出。
“今年那棵肉荷包挂果最多,最甜,有800多斤。”张茂军说,除了产量高之外,这棵树的果实品质也不错。它在每年清明前后开花,6月上旬到中旬果子成熟,果皮呈现暗红色,果肉为白蜡色,味道清甜,一颗荔枝就有一次性纸杯口般大小。
说起荔枝园,张茂军回忆,以前这个山头好大,类似这样百年以上的荔枝树有着几十棵,最大的那棵树干要三四个人手环抱才能绕一圈。以前听村里老人说,180多年前,刘氏宗亲最早来到这里定居,随后张氏、李氏逐渐聚集,形成了村落。岭南荔枝最是好,祖先们当时就种下了一大片荔枝树,逐渐形成了一片荔枝林。“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情报人员藏匿在这片荔枝林躲避日本鬼子搜捕,可见当时荔枝林规模之大。”
改革开放后,位于清溪镇中心的松岗松柏墩村率先发展起来,城镇化加速推进,荔枝林面积逐步减少,直至到如今的14棵。
“这些年,村民们都意识到要为后辈子孙留下这些‘村宝’。”张茂军说,20年前这些荔枝树都是承包给村民养护采摘,现在村小组全部都回收回来,并修建了荔枝公园,保护这些古荔枝。
甜了乡愁
“小时候大家都在这里玩耍,对这些荔枝树很有感情。”刘佰贤说,刘佰贤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松岗柏墩村村民,想起古荔枝树下的童年时光,嘴角不由得上扬。小时候的他经常跟着一群小伙伴跑到古荔枝树下,书包往地上一扔三下五除二就溜上了树,摘荔枝、掏鸟窝。
如今,荔枝古树笔直挺拔,已不再合适上树。荔枝公园却成为了周边村民茶余饭后纳凉散步的好去处。
又见荔枝红透时,累累垂垂挂满枝。今年,是松岗松柏墩村荔枝挂果大年。张茂军说:“今年端午节,有不少早年前往香港发展的村民特意回来探亲,站在荔枝树下,抚摸着树干,尝尝家乡的甜荔枝。”
毫无疑问,这些“老古董”荔枝树陪伴了松岗柏墩村一代又一代村民长大,融进了所有村民的生活,也是外出村民心中最深的记忆和乡愁。
张茂军说,松柏墩村村民都有一个共识:古荔枝树是祖先留给村民的珍贵遗产,一定要保护和珍惜好,而且要代代相传,绵延千载,所以一直以来村民对古荔园爱护有加。
事实上,老荔枝树也像老人,照料起来也要熟知它的品性。就如施肥,如果是施化肥,老树很难吸收。所以给老树施肥,他们要采用农家肥、塘泥、油枯等发酵后再施肥,这样老树才容易吸收。另外,老荔枝树最怕虫害,白蚁蛀蚀掏空树干,所以每年他们都会为古荔园除虫六七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