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过端午,千舟竞渡,荔枝飘香。
初夏时节的东莞,广大市民观“龙舟景”,品“荔枝香”,度过了三年来最热闹的端午假期,也让东莞龙舟+荔枝CP组合惊艳出圈,成为全网顶流!
假期一过,东莞召开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以争分夺秒、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进一步激活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创新动力,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东莞应有的贡献。
那么,结合刚刚召开的省委全会,这次市委全会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什么目标和要求,部署哪些方面重点工作,又有哪些亮点,政知君和您一起解读报告。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
省委全会首次提出“1310”具体部署,“1”是总目标,“3”是实现总目标的三大动力,“10”是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抓手和举措路径。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的“1”与后面的“3”“10”呈现出引领与支撑的相互关系。在“走在前列”总目标引领下,“三大动力”和“十大新突破”共同支撑广东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对东莞而言,这是真抓实干的施工图和落地落实的任务书。作为全省经济大市、人口大市、产业大市和对外开放大市,东莞经济总量排在全省第四,常住人口、进出口总额、社消零、国家高企数量等排在全省前三,东莞要学习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省委“1310”具体部署,就必须以强烈的进取心力争上游,努力在全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走在前列。
研读全会报告,“争先进位”是其中一个关键词。东莞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对标先进、开拓进取,抢抓机遇、一马当先,全面发力、力争上游。另一个关键词,是激活“三大动力”,即改革动力、开放动力、创新动力。众所周知,这“三大动力”是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看家本领,是重要的精神财富、最重要的价值追求。“三大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衰减、只能增强。东莞要发扬传承这一宝贵精神财富,以更加强烈的改革精神、更加宽广的开放胸怀、更加进取的创新意识,激活“三大动力”,拼出一片新天地。
让改革硕果像东莞荔枝一样红遍山头,让创新像黄旗山一样成为东莞鲜明的城市标志。

那么,报告部署哪些方面重点工作,透露哪些信息呢?
政知君了解到,报告提出坚持大干快上,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大力营造东莞经济发展的“小气候”,全力把经济复苏这盆火烧得更旺,比如持续营造市场氛围方面,报告提到最近东莞举办的龙舟赛、品荔枝等活动社会反响良好,充分说明聚人气、促复苏大有文章可做,接下来要围绕夜间经济、街区经济、水上经济、首店经济、潮玩经济等消费热点,积极打造升级一批消费场景,推出更多主题活动,深挖消费潜力。
此外,报告提出要持续促项目动工、持续抓工业投资、持续强企业信心,以及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包括坚持“立新柱”和“促转型”两手抓,进一步做强筑牢制造业当家,突出重点“大招商、招大商”,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等,都是延续年初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的再部署、再落实。
还有一些工作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也写进了报告中。比如全力推进“20+60”现代化产业园建设;集中力量攻坚中心城区4个街道,用3-5年的时间推动全市不少于90个城中村改造;重点围绕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三个重点产业,年内打造20个智能工厂(车间);推动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3%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9500家;推动长安明年顺利迈过GDP千亿元门槛等等。

那么,报告有哪些亮点和新提法?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广东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并明确要求广东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这次省委全会提出要在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海上新广东、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东莞也拿出实施头号工程应有的措施和力度。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大做强镇域、村域经济,打造更多千亿镇、百亿村。
比如,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东莞是“尖子生”,凤岗雁田、长安乌沙、中堂潢涌、塘厦林村等村(社区)在过去创造了许多辉煌,在今天继续走在前列。会议提出东莞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改变依靠土地厂房出租的单一收入模式,鼓励村(社区)引进专业力量指导和参与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支持镇村集体积极稳妥参与优质项目、股权投资、城市更新、现代产业园建设等,扩展增收渠道,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今年突破2600亿元、尽快跨过3000亿元大关。
报告还提出认真做好“水经济”文章,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在全会报告中提出。
东莞依江面海,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海岸线长124公里,大小河流635条,总长超过2200公里。东莞要积极落实省委关于打造“海上新广东”的部署要求,融入海洋强省建设大局,大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全力做好“水经济”文章。过去,东莞部分河流因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水质污染。近年来,东莞投入约750亿元全力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三大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较为扎实的生态优势为写好“水经济”文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东莞也从端午前后“龙舟经济”带动的火爆消费以及传播龙舟精神、提升东莞城市形象等方面尝到了甜头,看到潜力,接下来将一体深挖海洋和江、河、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报告提出要支持海洋渔业装备发展,加快打造滨海现代港口经济带,尽快出台支持水经济发展的规划、政策法规,加强河面湖面、江河堤岸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打造城市滨水休闲空间、自然生态廊道。探索水经济发展新业态,重点依托中心城区“三江六岸”、滨海湾片区等滨水产业发展示范带,采取“碧道+体育”“碧道+文旅”等新模式,开展游船旅游、水上运动、水上休闲等文旅活动,努力提升“水经济”效益。
万橹一时同下濑,乘流千顷浪花飞。龙舟比赛中,鼓手把握节奏,划手输出动力,舵手控制方向,尽管分工不同,但每个人都必须高度配合与协作,这样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早已深深根植东莞人心中。
盛夏骄阳催征鼓,赛龙夺锦勇争先。当前,全市上下也正奋力推动东莞这艘雄姿英发的“龙舟”在时代浪潮中争先进位,“划”出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