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久弥新①|大岭山杨屋村:“红色村”里古荔红,摘荔达人“树上飞”
东莞+ 2023-06-22 16:19:16

【编者按】

端午至,荔枝红。东莞荔枝名扬海内外,东莞人则早已实现“吃荔枝自由”;然而,要吃上几颗百年古树荔枝,依然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儿。如今的东莞,有着“双万俱乐部”“新一线城市”诸多新名片,却始终执着于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留住那份美好乡愁,荔枝古树群和百年荔枝树依然深藏城中、枝繁叶茂。这些荔枝古树“颜值”如何、背后有哪些动人故事、焕发出了怎样的新生机?即日起,东莞日报全媒体推出《“荔”久弥新》系列报道,探访那些树、那些人,寻味那段史、那份情。

仅用1分钟,58岁的杨屋村村民何茂荣便徒手徒脚登上20米高的荔枝古树,摘下一把鲜红色荔枝,向我们得意地晃动。他的四周,是一片绿意浓郁、枝叶繁茂的荔枝古树“海”,枝头上点缀着或火红色或青色的果实。

这里是杨屋荔枝古树群,每隔8米便有一树。这里的村民说,这些平均年龄两百余岁的树,留住了乡愁,见证了历史变迁与红色故事,是有生命的绿色“活化石”。

“红色村”里百年古荔通红

“小时候,这些荔枝古树群就很挺拔茂盛了!”杨屋历史悠久,位于大岭山镇莲花山与马鞍山脚下,东南依青山,西北傍绿水,是大岭山为数不多的百年古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而眼前苍劲耸立的荔枝树是最为年老的,已经有四百岁树龄,由何茂荣高祖父辈所种植,至少见证了五代人的成长。

鲜亮的“荔枝红”在树上格外耀眼,更是与大岭山这片抗日根据地革命老区宝贵的红色基因照应,无声地将红色热血故事缓缓道予世人。

年老的村民回忆起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众多的杨屋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民兵自卫队,配合东江纵队大岭山区的游击队,与日军进行激烈斗争,白坭田战斗便是一例。1959年,拥有大面积荔林的杨屋村被授予“革命老区村”荣誉称号,“荔枝红”与“革命红”由此深深交融。

风轻轻摇着荔枝林,上百斤的靓果随风摆动,有成熟的红果,也有青涩的绿果。有的老树枝干还垂至地面,枝头挂满如葡萄般繁密圆润的果实,何茂荣笑称,“连三岁小孩都能够轻易采摘。”

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杨屋的老树荔枝品质就在全国荔枝中表现出众。1992年,一棵百年老树荔枝代表大岭山镇糯米糍系列的荔枝品种参展,以其果色鲜艳、肉质爽脆、味道甜美,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

绿意浓厚,树影婆娑。杨屋村拥有着大岭山镇最为密集的荔枝古树群,100年以上的荔枝树有五百棵,300年以上的有一百棵,以糯米糍、怀枝为主,还有少量的桂味和黑叶。这些古树形态各异、风格各具特色,或清奇俊逸、或孤高繁盛,却都有着岁月磨砺的独特美感。

荔枝呵护者亦是“捕”荔达人

除虫、施肥、锄草、剪枝……何茂荣是土生土长的杨屋人,总会时不时在这些老林中转悠,忙着照看这些“老当益壮”的古荔枝树。

这位阿伯颇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几棵两百年历史的老树上集聚老树糯米糍、老树桂味、无核荔枝三种荔枝。据他介绍,为了让老树结出口感更甜的荔枝,早些年,他自学嫁接技术,在原有糯米糍的基础上,培育出桂味、无核荔枝的品种。

从高祖父那辈起,何茂荣家族就与荔枝结下了不解之缘,代代呵护荔林。“从小就和同村朋友跑来这里抓迷藏、摘荔枝,有时还帮忙施肥、打虫,练就一身采摘荔枝、培育荔枝的技巧。晃眼间,自己也成为这片老树林的守护人了。”弟弟何茂林说道。五十多年来,每年夏天都能在这片古树群中喜获丰收。

除了荔枝呵护者的这个身份,何茂荣亦是个“捕”荔达人。

“别看我五十多岁了,我一天能摘500斤荔枝。”何茂荣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能爬树,二十多米高的树都不在话下,“很多人都爬不上去,也会让我帮忙摘。到最后,好多大树都交给我打理。”何茂荣承包了19棵荔枝古树,都十分高大繁茂,年产量5000斤以上。

树龄久远,更添清甜可口,再加上当地肥沃红土壤的滋养,让荔枝风味别具一格。村民都说,有些古树的果实甚至比新树荔枝好吃三倍,这是沉淀数百年的甜。

很多百年荔枝古树,一年只开一侧,比较晚结果,但这些古树的产量最高也能达1200斤。今年,预计每棵古树有700斤左右的产量。婆娑古荔枝头早已挂果,一般而言,古树荔枝比新树荔枝上市时间较晚,但是何茂荣毫不担心,目前已经有好几个熟客问他什么时候荔枝可以成熟,等着下单。

每年还有不少新顾客慕名而来。何氏兄弟根据顾客订购量来采摘荔枝,时常供不应求。“还有几天就到荔枝丰收季了!往年常常有顾客订购上百斤上千斤。”何茂荣介绍道,到时荔枝园将一片飘红,上演荔农繁忙收果的景象。

文字:记者 罗曼 谢伟轩 图片:记者 罗曼 谢伟轩 视频:记者 谢伟轩 罗曼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