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诈|提高防骗意识!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加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东莞+ 2023-06-20 13:40:31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相对高发态势,我市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受骗的群体之一。据公安机关通报,近半年来东莞市卫生健康系统已有医务人员受骗,极大地侵害了医务人员的财产和心理健康。

市卫生健康局介绍,医务人员受骗主要集中在“冒充公检法人员”“兼职刷单”“冒充客服”等类型,充分暴露出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薄弱的问题。

为切实有效遏制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高发态势,切实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市卫生健康局已经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通知》,做出四点要求。

一是开展一次专项治理。各镇街(园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单位要迅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反诈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组建领导工作小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健全防诈工作机制,提升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开展一次专题教育。各镇街(园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单位要开展一次覆盖全体职工的反诈专题教育,组建本镇街(园区)、本单位内部防诈宣传队伍,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做到宣防教育全覆盖、无死角,传达到每一名职工和患者,包含行政人员、医生、护士、护工、保安、保洁人员及住院病人等。要重点教育全体职工提高警惕意识,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不私自买卖、出租、出借手机卡、银行卡、网络社交账号或网络支付账号等。

三是开展一次专题讲座。各镇街(园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单位要主动对接属地公安分局,邀请属地公安部门专业讲师,组织开展本镇街(园区)卫生健康系统反诈骗专题讲座,用真实案例加强警示教育,指导完善反诈骗工作。还可以适当征集系统内人员现身说法,讲述亲身经历,提醒反诈要点。

▲开展反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四是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各镇街(园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疗单位要组织至少一次反诈骗的专题培训,重点是要做好单位安全管理干部的培训,着力强化对年轻职工特别是新入职员工培训,普及防范知识。同时,要积极推动将反诈宣传纳入到新员工入职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市卫生健康局表示,接下来将出台全系统反诈骗专项行动方案,督促情况落实。

【警方提醒】

1.凡是电话中自称“通信管理局、电信运营商、银行、保险、邮政”等客服人员,以您“个人信息泄露、涉嫌洗钱、涉案”等理由,主动帮您转接“公安机关”的,都是诈骗!

2.凡是通过电话、QQ、微信或者其他通信交友软件办案作笔录、视频讯问的“公检法机关”,都是诈骗!

3.凡是通过网站或者APP出示带有“公检法”的名称标记的种种“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都是诈骗!

4.国家司法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时,会现场当面出示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通过传真、网络发送任何“法律文书”的,都是诈骗!

5.公检法等国家司法机关不设立“安全账户”“验资账户”,非特殊情况也不会采用“视频取证”方式。但凡要求使用“QQ语音、微信语音”做笔录的,都是诈骗!

6.如果您在拨打亲友电话时,发现有“停机、空号”等异常情况,需提高警惕,请设法通过其他途径联系该亲友并立即报警,核实情况并提醒对方谨防上当受骗。

7.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购信息,冒充平台客服常用境外电话联系受害人,能够准确说出受害人购买的物品、购买时间等信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8.诈骗分子常称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错误设置成代理商等,可给受害人进行高额退款、高额理赔和取消业务。

9.诈骗分子发送虚假退赔网站或扫描二维码下载软件,要求受害人填写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对受害人银行卡实施盗刷。或者以“银行流水不足、银行卡信息填写错误、银行卡被冻结”为由要求受害人多次转账来实施诈骗。

10.客服联系+主动退款+转账=诈骗!来电退款莫轻信,挂断电话快核实。

11.警惕“境外电话”,记得开启“智能拦截境外诈骗电话”功能!

12.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实名注册并开通来电预警功能,切勿卸载!

文字:李广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王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