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潮未来|当我们看龙舟赛时,民俗专家们在谈些什么?
东莞+ 2023-06-10 20:42:35

6月10日,“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在全国首个“龙舟之乡”东莞沙田高燃启动。

活动吸引了许多民俗专家关注,他们对东莞在非遗、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活化、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通过“文化+”的方式,让非遗、民俗文化融起来、潮起来、火起来,让这些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的心里,走进市民日常生活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点赞,并对本次活动和东莞非遗、民俗文化的发展加以中肯的点评,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融起来,潮起来,让非遗走进市民生活

“今天在沙田举办了这样一个大型龙舟赛事,邀请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参与,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盛事,对沙田龙舟文化品牌推广效果非常好。”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沙田文化艺术中心展览馆负责人黎敬威介绍,作为中国龙舟之乡,沙田的龙舟文化有着浓郁的群众基础,不管是在活动举办还是在活动推广都下了大力气,经常结合沙田的各种传统文化,通过不同载体和方式,积极落实打造龙舟文化品牌。

除了龙舟,沙田在非遗传承和保护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比如咸水歌、莞草种植和编织等,都是沙田非遗传承上的典型。尤其在传承上,沙田结合本地文旅资源,开设多种非遗课堂、非遗亲子体验活动,开发非遗旅游路线、研学路线等,通过“非遗+”的方式,进行了一个深度的文旅融合开发。

“以本次活动为例,我们以本次盛事为契机,积极打造‘沙田印象’展区,向社会各界展示沙田非遗保护和传承成果,展示本土文化魅力。”黎敬威说,现场不管是非遗展区陈列的非遗项目还是特色市集上的摊位,都融合了沙田疍民文化、莞草文化、龙舟文化等本土元素,很好地将本土文化、非遗、潮流文化融合起来,让这些文化更时尚、有趣、接地气,更好地走进年轻人的心,走进市民生活。

使命感,急迫感,不遗余力挖掘抢救疍家文化

今年已逾古稀的郭树容是土生土长的沙田人。说起本次赛事,他表示,这次活动是他有生以来参加过的最盛大的龙舟赛事,感觉非常宏大,让他很震撼。同时也感慨社会变化特别大,“我少年时也在这里看过第一届联环杯国际龙舟赛事,当时这里全部是草滩沙滩,当时也是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我们就趴在寮屋上看龙舟。现在这里成了沿江绿道,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又是一番景象了。这些历史变化对我创作龙舟题材的绘画、摄影的画面是一个提升,给了我很多灵感和素材。”

郭树容是中国画院签约画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终身会员,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理事,更是一名沙田疍民后人。他一直从事本地文化,尤其在疍家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和创作上不遗余力,即便退休后也不曾停下脚步。“疍民以前没地位,被人看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才翻身做主人,这要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郭树容表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尤其是他这一辈亲历、见证过疍家人生活变迁的老人,他有很强的使命感,要通过自己的画笔和相机,系统创作,还原已经鲜为人知的真实的疍家人生活和完整的疍家文化,让人明白疍家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来的。“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多疍家人过去的生活和习俗很少见诸史料文献,它们都只在我脑子里,但系统创作工程量又很大,所以我常常感到很急迫。”

“非遗+”“龙舟+”,积极打造龙舟文化发展新格局

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万江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叶荣华是东莞知名的龙舟文化专家,他认为龙舟文化是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文化。今天龙舟赛除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龙舟锦标赛以外,还有东莞市龙舟传统龙舟锦标赛,沙田传统龙舟锦标赛,以及沙田女子龙舟锦标赛,这几项赛事都凸显了人文湾区、一江洪水、团结向上的大湾区精神。“我们应该坚持深入去挖掘龙舟文化的内涵,提炼出与当代社会价值相符合的龙舟文化价值,通过赛龙夺锦等多种活动和品牌打造和呈现,来增强我们对龙舟的文化自信,来促进我们对龙舟文化的自觉。尤其是当下的东莞,我们的龙舟生态空间不断向好,东莞一河两岸的生态环境的不断提升,更让我们逐渐形成了“天天都能划龙舟,月月都有小比赛,年年都有大比赛”的龙舟文化发展格局。”

据叶荣华介绍,在龙舟文化打造上,近几年来,东莞东江流域大约有20个镇街都已经把龙舟文化通过“非遗+”“龙舟+”来打造。如龙舟跟美食,龙舟跟创意,龙舟跟文旅等都已经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去年开始,东莞市镇两级多部门携手,在滘联社区共建了一个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并开发出了龙舟文化的正丫模式,它跟文旅、餐饮很多都结合在一块,已经形成了龙舟文化IP。

在产业发展上,东莞龙舟制造已经呈现了产业链,龙舟制作厂已从2017年之前的4家增加到了7家;龙舟亲子训练,还有龙舟体验方面,刚才我已经说到了,我们万江现在在启动万人龙舟计划,像所有的孩子们都来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的游客,甚至贵州也有很多人跑来体验。“今年四月初八龙舟月启动以后,单正丫湾龙舟民俗文化村,每天游客达500-1000人,节假日周末人数更多。”

此外,近几年来,东莞现有水乡片区,乃至包括东江流域的寒溪河、茅洲河流经的每个镇街,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龙舟俱乐部,有的镇街,甚至村(社区)不止一个俱乐部,如万江的新村社区就已经成立了几个龙舟俱乐部,他们把龙舟运动当一项时尚的城市运动,每天都在划龙舟。

叶荣华建议,政府部门要积极鼓励民间更多地去研究民俗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提炼龙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引导当代东莞龙舟文化发展方向。

延伸阅读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岭南文化底蕴,奏响大湾区“击鼓催征”的时代强音,体现广东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人文精神,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定于6月10日至11日在东莞沙田举办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

本次活动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沙田镇人民政府承办,并得到东莞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等单位大力支持。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守护共有精神家园”和“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为口号。主要内容包括“龙腾湾区·水韵岭南”非遗主题实景演出、启动仪式、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暨东莞龙舟锦标赛、粤港澳非遗生活节、广东省第四届非遗购物节云上集市等。

主会场主打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共吸引来自粤港澳的18支龙舟队伍、540多名运动员同台竞技。其中,包括香港沙田同心龙舟队、香港警察龙舟队、澳门独木舟会龙舟队等9支港澳龙舟队伍,以及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江门、中山、肇庆、惠州等城市的9支龙舟队伍,将全面展示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凸显“人文湾区,一水同舟;万众一心,赛龙夺锦”的精神内核。

文字:沈汉炎 图片:程永强 陈栋 郑家雄 陈帆 郑志波 潘畅 梁浚锋 罗嘉怡 编辑: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