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无证回收、拆解废旧电池,污染环境被判刑!
东莞+ 2023-06-05 21:29:56

无证开办废铅蓄电池黑作坊,妄想点“废”成金,置生态环境于不顾,超标排放污染物,最终牟利不成反被判刑。正值今日是世界环境日,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发布一起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犯罪案件,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以法治力量护航绿水青山。

案情回顾

2021年7月开始,被告人高某钦、易某生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在东莞塘厦镇某产业园附近非法经营废铅蓄电池作坊。在经营过程中,高某钦负责雇佣工人对回收的废铅蓄电池钻孔,后倒出废液并冲洗;易某生负责称重,并将处理完的废铅蓄电池销售给客户。其间,产生的废液、废水未经环保处理,部分流向周边环境,部分流入一个沉淀池,再通过沉淀池内的PVC管排入废液收集池,后直接渗透到土壤,造成环境污染。

8月19日,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到该作坊检查,现场查扣废铅蓄电池已钻孔的13.41吨,未钻孔的4.97吨。经检测,废液收集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物质,其中重金属铜超标19.8倍。截至案发,高某钦、易某生两人非法收购、出售废铅蓄电池共322.74吨,非法经营数额共计263万多元。之后,公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两人提起公诉。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经审理此案认为,被告人高某钦、易某生无证照从事废铅蓄电池的经营活动,非法经营数额达200万元以上,且在经营过程中超标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构成污染环境罪和非法经营罪,应择一重罪从重处罚。最终,根据两人犯罪情节及悔罪表现,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六年三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法官说法:

打击危废品破坏行为,共同守护青山绿水

受利益驱动,加之回收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废旧铅蓄电池非法回收、暴力拆解等案件屡打不绝,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损害。法官提醒,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全链条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废铅蓄电池收集经营单位的环境监管,依法打击非法收集转运处置行为。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工作,鼓励公众对非法收集、贮存、转运、利用处置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文字:记者 王骁 通讯员 钟紫薇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