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又是一年龙舟季,又到龙舟鼓响时。
“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将于6月10日至11日在沙田龙舟公园举行。作为主会场主打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备受关注,将有来自粤港澳的18支龙舟队伍、540多名运动员来莞同台竞技。
粤港澳三地文脉相亲、语言相通、地缘相近,龙舟文化是大湾区人文交流、融合发展的重要文化符号。我们推出“龙腾大湾区·龙舟文化巡礼”系列报道,聚焦大湾区“9+2”城市的参赛龙舟队风采和当地龙舟文化特色,勾画大湾区龙舟文化群像,展现“人文湾区,一水同舟;万众一心,赛龙夺锦”的精神内涵,本篇是第一期,为您介绍惠州的龙舟队及龙舟文化,敬请垂注!

百舸争流,群雄争先。前不久,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宝安)茅洲河龙舟赛上,惠州博贺龙舟队挥桨竞渡、奋勇争先,最终获得粤港澳男子组第三名。再过几天,惠州博贺龙舟队将来到东莞,亮相“非遗潮未来·龙腾大湾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东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龙舟邀请赛,一展惠州龙舟风采。
▲图为惠州市区 黄辉延 摄
(受访者 供图)
惠州博贺龙舟队俱乐部成立于2016年10月,是由当地一大群热爱运动的青年共同组建的一个融竞技性、健身性为一体的体育队伍组织,现有队员30余人。该龙舟队秉承龙舟传统文化,深化各地龙舟交流,坚持“爱队爱竞技”的宗旨,一直沿袭着“逆水赛舟”的竞渡方式,旨在体现一种不畏艰难、奋发争先的“龙舟精神”。
(受访者 供图)
端午临近,惠州博贺龙舟队成为惠州东江流域的“常客”,他们在这里训练,力争在今年的各项赛事中取得好成绩。近几年,该龙舟队也多次外出比赛,均获得不俗成绩。其中,该龙舟队组队没多久,便夺得2017江门司前传统龙舟比赛冠军、2017东莞麻涌国际龙舟嘉年华比赛总成绩第二名,闯入2018珠海斗门龙舟赛决赛和2017中山石岐龙舟邀请赛半决赛,夺得2018西百色右江龙舟赛公开组第三名、2017广东省传统龙舟争霸赛总成绩第四名、2018佛山高明龙舟赛公开组决赛第六名、2017佛山高明邀请赛第七名以及2018深圳龙岗龙园龙舟邀请赛第八名,可谓实力强劲。

“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惠州水域纵横,端午前后这段时间,大小河流水涨满,惠州人把这叫作“龙舟水”,仿佛水是专门为赛龙舟而涨的;端午节,惠州民间称之为“五月节”,惠州西湖、惠东平山、吉隆、盐洲、平海等地,博罗沿江的铁场、石湾一些村镇,每年五月初一至初六,几乎都举行龙舟竞赛活动。
(受访者 供图)
其中,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龙舟竞渡的习俗,相传明朝已有,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龙舟竞渡的习俗,自古以来就是石湾人民增强体质的运动大会,也是他们大规模劳动协作的定期演习,还是全民规模的社会交际盛会,意义重大。
每年端午,石湾沿江围村都隆重举行龙舟竞渡,谓之“扒龙船”。参赛的传统龙舟长27米,宽1.52米。参赛者定为60人,其中划手54人,打锣、打鼓、掌舵和上人(指挥)各1人。竞渡之日,十室九空,两岸万头攒动,争相观看,呐喊助威,四方亲戚贺标慰劳。
清光绪《惠州府志》记载,“端午……归善自初一至初六为龙舟于西湖竞渡,费用甚巨。”多年来,“西湖竞渡”成为惠州每年一次声势浩大的公众性活动,后来,惠州市区的龙舟竞渡转移至东江、金山湖等地。除各类当地龙舟赛之外,惠州还曾举办多届“惠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每逢比赛围观群众人山人海,稍晚一点去就很难占到有利位置,成为惠州群众的“文化盛宴”。
▲图为2015中国龙舟公开赛 李松权 摄
说起龙舟,就不得不提到惠州的龙舟习俗。每年农历四月,龙舟队员要先后三次到宗祠祭拜祖先。四月初五早上,各村龙舟队均在龙舟赛河道上向东划行,祈祷祭拜后,采摘一束青绿榕树枝叶,连同香烛等放入龙口内。五月初五正式举行龙舟赛,参赛队员们伴随着急促的鼓声奋勇争先,岸边群众的加油声、欢呼声震耳欲聋。最快划到终点的龙舟获胜,获胜队伍所在的村要连摆数日的龙舟宴共庆端午节。2013年,惠州端午龙舟习俗入选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惠州博罗一带,人们至今仍然习惯端午前给孩子买一个香包挂在身上或是放在书包里,“因为习俗说五月节有一些不好的东西,香包就是给小孩子辟邪的”。在博罗罗阳中心市场附近的和平路,短短几十米的巷道内,就有四五家卖香包和艾条的店铺。
传统习俗蕴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扒龙船、裹粽子、挂菖蒲、烧午时香、戴香囊等传统习俗,如今在惠州依旧传承。这些端午习俗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沁润点缀人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