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报进度,每周有调度,每月再总结,推动建设工程落地见效。”大宁生态智慧产业园一期北区年内投产,南区明年竣工,预计每年为社区增收3000万元;4月11日,大朗镇21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动工,计划投资总额超120亿元……今年以来,东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努力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

火热的工地,奋进的春天。全市34个镇街(园区)、597个村(社区)铆足干劲,项目动起来,投资跟上来,信心强起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各重点产业项目、配套服务项目等正快马加鞭,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干事创业景象。
■在长安镇靖海东路,华茂智能终端研发生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投产后将助力长安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通讯员 麦伟强 摄
加油干,对标争先做大镇域经济
对标争先,加油鼓劲。
2月13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2月15日,东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精神,研究东莞贯彻意见。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市直管镇城市,镇域经济对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镇域经济强,东莞经济才有支撑。东莞明确提出,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对标争先做大镇域经济。
号角响,加油干。
东莞2023年安排市重大建设项目635个,总投资76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8亿元。3月17日,东莞市隆重举行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动工仪式。首批动工6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420亿元。
其中,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在松山湖投资80亿元,建设公司总部、生产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建成后用于生产6英寸/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预计投产后年产值约100亿元。当天,松山湖园区内有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39.4亿元。当前,松山湖着力打造集总部办公、生产制造、研发创新、技术服务、商业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空间,助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发展。
项目早一天完工,企业就能早一天投产,早一天实现收益。东莞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七个一”工作机制,建立直通车服务机制,实施市镇领导挂点服务,落实“一项目一服务专员”,推动审批阶段“一次不用跑”,落地阶段“摘牌即动工”,投产阶段“完工即投产”,以有力度、有温度、有速度的惠企利企政策和服务,打造覆盖全周期、全链条的项目管理生态闭环。
“东莞有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和高品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感到安心和充满信心。”在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厂房里,广东三生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曲和之表示:东莞为项目建设提供的“贴身服务”令人难忘,“只要项目符合园区产业需求,用地有保障,审批有绿色通道,摘牌即动工。”
东莞坚持制造业当家,特色产业和支撑产业发展优势凸显,培育出长安、虎门、厚街、大朗、常平等传统的产业特色镇。分布在各镇中的传统产业集群,共同撑起东莞强大的工业基础。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与佛山、苏州相比,东莞镇域经济还有很大潜力。
东莞经济强镇、经济大镇主要在受深圳辐射带动的区域,如长安、虎门、塘厦等。胡刚建议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不动摇,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的协同发展,不断补强和强化各镇街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新兴产业梯队,才能以镇域经济发展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
强支撑,拓宽集体资产增收渠道
村组经济富有活力,农村集体经济彰显韧性。
虎门大宁社区党委委员谭满流盘算拓宽集体资产增收渠道,“盘活土地、升级物业、统筹发展,齐头并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统筹集体土地资源,大宁社区年纯收入超过1亿元,成为东莞36个亿元村(社区)之一。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东莞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盘活集体资源,优化发展路径,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帮扶共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释放空间潜能,也为实现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进入全国上下全力“拼经济”的2023年,土地空间已成为拓宽集体资产增收渠道必须要化解的难点。大宁社区投资8亿元改造旧厂房,腾出连片土地,大宁生态智慧产业园应运而生。该产业园可为社区集体经济每年贡献3000万元,是改造前的近20倍,预计年税收可达2亿元。
2023年,东莞在全省率先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2+2”政策。锚定制造业当家,从“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方面,推出75项措施,重塑产业体系结构,搭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其中,今年将攻坚拓展连片产业空间,推进镇村工业园整治改造,扩大低成本空间统筹供给。
当前,东莞市农业农村局正抓紧修订全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大力推动农村集体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深度融合、多元发展,为制造业当家拓空间、优环境,在支持先进制造中实现集体资产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东莞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高端农业等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2023年,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突破2600亿元,经营纯收入突破240亿元,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优服务,多方保障项目落地见效
企业需求在哪里,东莞的政策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今年是东莞的“招商年”。东莞印发《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构建“大招商”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坚持制造业当家,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深入开展“招商年”活动。
在具体措施上,强化市级招商引资统筹合力,构建市领导挂帅,市直部门、镇街(园区)、市属国企、社会机构高效协同的“大招商”工作格局。其中,推行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由市长担任全市产业链总链长,通过“链长+链主”系统推动产业链建设,推动项目在东莞落地见效。
“东莞拥有灵活的政策空间,只要是好项目,享受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服务上不封顶,多方都会保障项目落地见效。”东莞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全力做好政务服务,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让市民满意度更高,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抢时间、拼进度。为加快推进土地整备,谢岗银瓶片区还由市领导挂帅现场指挥部,并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建立“总指挥部工作会议—总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会议—现场指挥部工作会议”三级议事制度,高效推进现场指挥部运作。围绕重大项目,东莞还组建市镇两级重点项目工作专班,驻点属地现场办公,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服务。
东莞的每一次腾飞,都离不开招商。各园区、镇(街道)全面动起来、干起来。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在全员招商主战场中打头阵、当先锋,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招大商、招好商,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再上新台阶。23家市直单位和市属国企深刻领会东莞招商政策,培育招商“尖刀队”、选拔“服务工匠”,确保招引进的项目尽快落地见效。
东莞市工信局建立增资扩产项目库,推动100宗重点增资扩产项目年内动工,实现300亿元以上增资扩产固定资产投资,让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任务化。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打通“基金+银行+信托”多资金渠道,不仅解决企业融资难,还能帮助企业化解招人难、用人难问题。
与此同时,东莞市委组织部开展“我是公务员”活动,引导全市公务员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争先锋、作表率。
跑马勇争先,执行论英雄。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最重要最关键的抓手。东莞将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业绩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良好开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