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上午,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东莞将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建设制造业当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立新柱与稳支柱并举。
2月10日上午,东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必良做客东莞报业两会会客厅,他表示市工信局将锚定发展目标,坚持制造业当家,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我市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力争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工业投资增长15%以上,培育认定各级单项冠军50家。小巨人企业30家,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谈感受:
报告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有精度
“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深感责任和压力,同时也觉得很受鼓舞、催人奋进,”肖必良说道。
肖必良表示,市长向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报告有高度也有温度,既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契合,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又在疫情防控视角下,突出了东莞紧紧依靠群众,切实打好人民战争。有力度也有精度,报告提出了“十大行动”,通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城等,谋划高质量发展之路,并精确具体地提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包括培育各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小巨人”30家、增资扩产实际投资300亿元以上等,工作力度很大。“总的来说,报告主题鲜明、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本人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谈举措:
着力推动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工业在东莞发展中占比很高,东莞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增长息息相关。日前,东莞召开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制造业当家、民营经济、大招商、产业空间等“2+2”政策,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肖必良表示,对东莞工业有信心,“随着制造业当家各项措施的落地实施以及资源要素的倾斜支持,工业经济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据他介绍,下来,东莞市工信局将锚定发展目标,坚持制造业当家,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推动东莞制造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为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健全“制造业当家”新体制。强化东莞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高位统筹协调作用,开展镇街(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引导资源要素向高效领域和优质企业集聚。
二是着力强化工业投资,壮大“制造业当家”新动能。把工业投资作为生命线来抓。目前,东莞市工信局已经制定了工业投资三年行动计划,下来将分行业、分区域明确工业投资目标任务,快速招引、落地和开工一批优质工业投资项目,争取2023年完成工业投资1250亿元以上,三年完成工业投资4000亿元。
三是着力强化产业链建设,培育“制造业当家”新产业。加快重点产业片区建设,引导各标准化片区产业规划落位。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立完善“八个一”工作体系,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开展“莞企供需牵手计划”系列活动,完善供需对接平台,引导一批企业入驻。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技术中心,积极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四是着力强化产业数字化,提升“制造业当家”新优势。一方面,加大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等传统行业为重点,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打造一批智能工厂(车间),推动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力争新增推动不少于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完善数字化转型赋能绩效评价体系,引导现有赋能中心向公共服务平台转型,为不同转型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是着力强化工业园区提质增效,打造“制造业当家”新平台。实施镇村工业园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推动每个镇街至少谋划1个500亩以上连片“工改工”片区,打造一批省产业园、特色产业园以及示范性市级试点工业园区,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同时,加快“专精特新”产业园建设,全面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赋能。
六是着力强化企业培育,增强“制造业当家”新活力。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争2023年培育认定各级单项冠军不少于5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深入推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实施资金、空间、能耗、环保等资源的差异化配置,推动倍增企业发展持续领跑。实施“稳在规”和“促升规”行动,全年实现1500家以上工业企业升规。
七是着力强化企业服务,营造“制造业当家”新环境。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办好“莞商学院”,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生态。持续开发“企莞家”4.0版,完善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形成“一体联动”对企服务,在资金申报、问题协调、产业对接、融资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