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三防办获悉,截至12月19日12时,全市普遍录得6-7级风,最大阵风在清溪22m/s(9级)。12月19日早晨全市录得最低气温普遍在5到7℃之间,东莞国家气象站录得的最低气温为6.8℃,为本次过程的最低气温。市气象局于12月17日11时00分将寒冷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于12月19日10时53分将寒冷橙色预警信号降级为黄色。
12月16日,在全省低温冰冻天气防御工作视频会结束后,我市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对防冻各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全市各镇街(园区)、各有关部门迅速进入临灾应急状态,进一步夯实防范应对各环节责任,全面周密部署、严格落实防范应对措施。
截至12月19日12时,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正常,未接到灾情险情报告。全市共开放镇、村两级应急避难场所663间,救助流浪人员136人,探访慰问困难群众700人。另外我市救灾物资储备共156182件,其中:被服类19642件;生活用品类21599件;照明设备类104471 件;安置类470件;救灾抢险类10000件。
市三防办、市应急管理局统筹抓总,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印发《关于做好强冷空气防御工作的通知》;督促各镇街(园区)确保御寒物资充裕,及时开启避护场所;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电台、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寒冷黄色预警信号、警示信息249条,发布微博信息1条,推送微信图文消息5次,覆盖200多万用户,提高相关行业人员和公众的防范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收集掌握各镇街(园区)、各有关部门险情灾情和行动措施。
市气象局加密预测预报,共发布2期重大气象信息快报、决策短信10条、微信图文消息2条;启动寒冷3级内部应急响应;多次发布寒冷预警信号。
市民政局密切关注流浪乞讨人员受助信息,做好救助工作;督促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和救助管理机构做好防寒保暖各项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多渠道发布预警,指导广大种植户、1247户养殖户和196艘海洋渔船船主等做好防寒抗寒工作和严格落实渔业安全生产“六个100%”要求;组织6个技术指导服务组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种植业、渔业养殖、畜牧业等技术指导服务,科学防范。
市交通局督促各在建交通建设工地参建单位加强对户外建设人员的保暖工作,避免出现人员冻伤、因路面结冰造成的施工事故等情况;督促道路管养、交通建设工地等相关企业加强防寒和用电等隐患检查,提醒道路运输企业加强防寒工作;督促港航企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恶劣天气的防御工作。
市水务局督促供水公司加强供水区域内的主干供水管道及附属设施的巡查力度,做好各类抢修管材管件、快速抢修器、车辆燃料等抢修物资的储备,确保及时应对处置供水突发情况。
市城管局派出工作组对燃气用气安全进行检查;开展供气顺畅和加强用气安全排查,重点加强供气设施的巡查,做好应急抢修的准备;加强出租屋使用不合规热水器等用气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严防用气安全事件发生。
东莞供电局组织各单位做好重要关键供电设备特巡特维,开展强对流天气电力设施防飘挂物外力安全隐患排查,预置了10台发电机备勤。
此外,全市各镇街也积极发布冷空气预警信息,开展低温冰冻送温暖活动,走访困难家庭,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暖墙”共享冬衣等活动。
预计本周我市天气晴好,早晚仍较寒冷。市三防办、市应急管理局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工作统筹,切实做好强冷天气防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