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沥持续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补齐学前和义务教育短板
东莞+-横沥专刊 2022-12-15 09:41:44

放眼横沥教育的十年发展轴,家门口的好学校正不断扩军,这是横沥家长一个共同的感受。扩增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着力补齐学前和义务教育短板,十年间,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横沥建设启用一批优质新校,推动优质资源不断下沉到家门口。这一张十年的教育答卷上,始终有“均衡”二字的身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横沥将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教育强镇建设,不断推动发展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支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横沥加快教育强镇建设,不断推动发展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横沥供图

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增加

“崭新的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更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让师生、家长都非常满意,招生学位爆满。”2022年秋季开学,东莞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将迎来办学三周年,和两年前相比,周边学生家长来校就读意愿变得更强烈,咨询入学要求的电话络绎不绝。

学位作为民生之基,是横沥精准发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注脚。在横沥的教育地图上,有很多曾经的教育“洼地”,正在一步步“拔高”。当中,便有东莞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为全镇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投石问路”。

自2019年办校以来,东莞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在探索学有所教、学有优教的办学道路上行稳致远。该校创了东莞教育扩容提质“五个第一”:第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公办学校、第一个租赁村物业改造的公办学校、第一所公办普通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一所由两个镇街(园区)冠名的学校、第一个建成的教育“千日攻坚”项目。

该校校长袁怀敏表示,目前,学校开设小学教学班34个、学生1532人,初中教学班12个、学生576人。学校拥有一支成熟的师资团队,秉承“无痕教育”办学理念,结合横沥镇的善行文化特色,学校实行个性化“有为教育”实践模式。

晨诵、午练、暮韵、男足、女舞是该校的全员覆盖型课程。在进行常规课程前,老师会带领学生进行晨诵,融合音乐,进行互动、分享;午练则借助专业软件和课程系统,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强化思维逻辑;暮韵是一个学段演奏一种器乐,如一二年级葫芦丝,三四年级空灵鼓,五六年级光影剧场;男足、女舞,是男孩子踢足球、女孩子练舞蹈,调动他们的运动细胞、塑造形体气质。

这其中,学校“订单式”铺开“430学堂”,一张涵盖62门兴趣课的“餐单”供学生“下单”,“点单”成功后为孩子们定制个性化学习规划,而成果展示就是他们的“结账方式”。这种无痕教育方式,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提升学习内驱力,也在春风化雨中发展思想、凝练素养、培养精神。

该校三年级1班徐子晴的妈妈深有体会,她说道:“子晴每天回来都是开开心心的,一会表演拉丁舞、一会拉着我们观察蜗牛,还立志以后当一名人民老师呢。”

创办于1958年的横沥中学在擦亮特色教育品牌的同时,立足教育创新持续注入新活力。在这里,老师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机甲人“格斗”、揪出对方程序代码中的病毒;在这里,老师可以定制个性化课表,涵盖雕塑、弦乐、人工智能等多种课程;在这里,农技课堂向全校开放,学生摇身变成“菜农”“裁缝”“厨师”,样样拿手。

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

冬日早上,阳光明媚。上午9点,横沥第一幼儿园园长赖强牵着小朋友们走出校门开启户外探索之旅,认识植物,观察昆虫,搭建帐篷。下午3点,赖强端坐在孩子中间,引导他们解锁扎草龙技能,编织、扭转、缠绕,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一幼儿园位于横沥镇雍景湾小区,所在片区人口密集,公办幼儿园的资源紧缺,孩子入园问题牵动着不少家庭的心。今年9月1日,第一幼儿园正式开园,自此成为继横沥中心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后第三所公办幼儿园。

回想起早几年大儿子入读公办幼儿园的困扰,市民詹雯婷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第一幼儿园就在自家楼下,恰逢小儿子适龄入园,不仅接送方便,收费也不贵,孩子在精心设计的活泼游戏中获得陪伴和成长,她和家人都很满意。

走进幼儿园,整洁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午休室、设施齐全的游玩区一应俱全。赖强介绍,第一幼儿园是横沥重点推进的民生保障项目之一,按市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提供564个学位,设24个班,大力解决周边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目前,园内有专任教师20人、保育员6人、专科教师4人。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其中包括有着特殊需求的残障孩童。如何让这些特殊儿童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是横沥一直试图破解的课题。

今年9月1日,横沥镇首个特教班——“蜗牛班”在第二小学正式开课。首次开课共有五名学生,小雨(化名)也在其中。课堂上,当轻快的音乐响起,小雨立马放下手中的玩具,跟着旋律细声哼唱。

因患有轻度自闭症,小雨总是沉默寡言不愿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每次发现小雨有躁动不安情绪的时候,我都会抱着他,摸摸他的头,用柔和的语气跟他聊天。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他对老师同学的态度温和了,也开始愿意表达自己,在课堂上积极回应。”特教班专职老师罗富敏如是说。

“真的想不到我的孩子居然能这么棒!”看到孩子的变化,小雨妈妈红着眼眶,激动地拉着罗富敏的手说。

对罗富敏而言,家长的话重如千斤,这既是信任,更是责任。她深深明白,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变化,都会带给家长莫大的心理安慰和鼓励。相信特教班的孩子们正如一个个缓慢前行的小蜗牛,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总有一天阳光会照到小蜗牛身上。

据了解,特教班主要招收包括智力障碍、自闭症、脑性麻痹等类型的特殊学生,根据他们的能力和需求,为他们开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社交技能、康复训练和劳动技能等课程。这些孩子上午到特教班上课学习,大课间和下午就回到原班级融合,与自己原来班级的小伙伴一同学习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类课程。

融合教育不仅能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也可以培养一般儿童善良、友爱等品质,帮助他们理解多元化世界。罗富敏表示,特教班的建设还在不断探索与实践当中。学校接下来将扩大“蜗牛班”招生规模,继续完善特教班各方面建设,邀请专家开展宣导培训,提升教师的融合教育教学能力,在校园形成良好的融爱氛围。‍

“好教育”既有“量”又有“质”

一所所新学校的全新亮相,一个个家长的真情流露,正是横沥大力加快全镇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速度,破解教育投建和学位供给的瓶颈问题,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注解。截至目前,横沥拥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4所、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7所,提供中小学公办学位近1.1万个,幼儿园公办学位1840个、集体办学位1290个。

从去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横沥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横沥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到今年9月召开的庆祝教师节座谈会……教育一直是横沥镇委镇政府最牵挂的民生工作。横沥镇党委书记叶效怀在庆祝教师节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扩容提质的步伐,推动全镇教育事业稳步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教育资源。

立足东莞“双万”新起点,继续做好教育扩容提质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横沥计划分步走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2500个,其中横沥镇第一幼儿园已开园,第二幼儿园装修工程稳步推进。横沥镇中心小学扩建工程全速推进,预计2023年9月建成使用,届时将新增18个教学班、810个学位。同时,横沥积极规划筹建横沥镇第一初级中学,增加初中公办学位2700个;东莞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扩建工程也提上日程,最大限度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横沥的教育事业值得期待。

光解决学位问题,还称不上“好教育”。横沥在教育学位扩容、公平发展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围绕教育提质,近年来,横沥全面推进教育提质发展,通过集团化办学,精心培育品牌学校,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全镇基础教育水平,形成“同质同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教育格局,实现全镇教育内涵品质全方位提升,加速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党的领导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横沥积极探索公办学校党组织与民办学校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遴选公办学校校长后备干部到民办学校担任第一书记,并挂职副校长。采取联合组建的方式,建立幼儿园联合党支部、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党支部,努力实现全镇教育系统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工作目标逐渐实现,彰显出横沥奋力打造“品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横沥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邓广荣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论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接下来,横沥将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优质学位,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推进“品质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字:袁健斌 通讯员 邓明敏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