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文化强市·文化代表谈东莞变化|长安戏剧曲艺协会会长李玉清:与时俱进创佳作 绽放粤剧新风采
东莞+ 2022-12-12 08:27:52

长安戏剧曲艺协会(长安业余粤剧团)是东莞成立最早的粤剧文艺团体之一,30年来坚持传承粤剧艺术,开创了业余粤剧团走进人民大会堂演出的先河。

作为长安戏剧曲艺协会会长,李玉清参与、见证了东莞粤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她秉承发扬传承粤剧艺术精神,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的理念,组织创作了《思凡》《浴火凤凰》《惊蛰》《使命》等多部文艺精品,吸纳众多有一定艺术基础的青年加入团队,培养了一批粤剧艺术人才,实现了粤剧年轻化、艺术化的目标,为弘扬粤剧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东莞文艺精品创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长安戏剧曲艺协会会长李玉清

■文化代表简介

  李玉清,女,东莞长安人,中共党员,现为长安戏剧曲艺协会会长。

  2005年,主演的大型现代粤剧《铁血传奇》,被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2005年度镇(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创新奖。

  2008年11月,创作并录制了五集电视粤剧《思源》,在广东电视台《粤韵风华》栏目进行连播,大大提升了剧团的知名度。

  2010年,组织创作的粤剧《思凡》参加法国巴黎的“亲情中华”国际粤剧文化艺术节,荣获“粤剧文化贡献奖”。

  2012年,组织策划在乌沙幼儿园开设幼儿粤剧课程,该幼儿园曾获“幼儿粤剧培训基地”“东莞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单位”“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十大示范案例”“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等荣誉,其幼儿园粤剧节目曾获得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最佳集体节目、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集体节目一等奖等荣誉,多名幼儿获得广东省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金花”等称号。

  2017年,组织创作的大型粤剧《浴火凤凰》参加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

  2018年,组织创作的大型粤剧《惊蛰》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广东站)”。

  2019年,组织创作的大型粤剧《浴火凤凰》入选“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

  2021年,组织创作的大型粤剧《浴火凤凰》入选“永远跟党走”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场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展演。

  2022年,组织创作的大型现代粤剧《使命》,获广东省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入围奖。

坚持改革,让粤剧绽放新时代风采

梨园新枝苑外栽,三十春秋细剪裁。今年是长安戏剧曲艺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在李玉清的策划、组织下,通过邀请粤剧名伶助阵,以12个粤剧选段展演,回顾30年发展历程,展现该协会成立多年来的粤剧创作成果。其中开幕活动还在“星海直播”“新华云直播”“湾区大戏派”等线上平台同步直播,共吸引约304.8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安戏剧曲艺协会成立于1992年,以长安业余粤剧团活动为主,由李玉清的大哥、长安粤剧文化人李应梅创立。李玉清也加入协会,参与粤剧的排编工作,多年来虽然境遇时常变化,但她在建设协会时,尤为注重作品传承与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舞台的现代展现方式,以及人员架构及团队管理等,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改革。

比如,在演好传统戏的基础上钻研编演创作,积极开展粤剧、折子戏、粤曲等作品创作,坚持每年向观众输出粤剧新作品。再如重点培养生力军,提高协会艺术人员的专业性,为他们提供学习与进步的平台;同时,开展粤剧进校园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粤剧粤曲文化的认知,从娃娃抓起,培育新时代粤剧观众……

多年来,在长安镇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下,该协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共有会员62人、曲艺社19个,先后创作出《思源》《思进》《浴火凤凰》《使命》等80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等各级奖项60余个,演出达3000场次,足迹遍及海内外。

在创新中传承,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

近年来,长安戏剧曲艺协会出品的《思源》《使命》《浴火凤凰》等诸多现代大型原创粤剧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李玉清认为,其原因,一方面是协会坚持打造原创作品,主题都是紧贴时代背景,题材贴近本土,贴近生活,容易让群众有共鸣;一方面是大胆创新粤剧艺术的表现形式,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2020年创作的大型抗疫题材粤剧《使命》,充分运用现代舞美手段,讲述了白衣天使、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奋战的故事,展现疫情之下,不同人物角色身上不同的责任使命,让无数观众感动落泪。

李玉清表示,“深入生活,服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基本导向。“我们一直关注当代社会时事,发掘本土有特色的人物,将他们的真善美融入戏剧去创新,传承社会美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粤剧文化艺术,去演绎和传播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李玉清还非常重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粤剧文化。2021年3月,长安业余粤剧团第三次进京,演出原创粤剧《使命》《仙侠》《母亲》,三天线上直播点击量超550万人次。同年12月,参加央视总台《听乡音过大年》纪录片拍摄工作,把东莞粤剧搬上央视大舞台。

“作为地方文艺团体,需要的是扎根与发掘本土文化,反映当地人民的世俗生活与精神风貌,同时与时俱进,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舞台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扩大传播影响力。”李玉清说,只有符合时代、融于生活、给人向上力量的精品力作,才更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走得更远”。

强化人才引育留,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李玉清生于中国粤剧之乡长安镇,从小受大哥李应梅的影响,对粤剧情有独钟,长期参与长安粤剧的创演和协会(剧团)的管理工作。去年,李应梅因病突然离世,刚退休的李玉清,毅然扛起长安粤剧发展重任,全身心投入协会(剧团)的管理,即便在疫情之下,仍坚持停演不停练,不停创作。“我要实现大哥的遗愿,秉承发扬传承粤剧艺术精神、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的理念,致力于粤剧文化的传承工作。”李玉清说。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立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让更多的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群众艺术品位和文化修养,激发群众对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李玉清认为,文化需要科学引领,需要深厚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涵养地方人文,服务城市发展。

接下来,长安戏剧曲艺协会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思想引领+文化供给”,结合东莞提出的“七大文化”“四张城市文化名片”,继续加强粤剧创作,挖掘本土特色题材,讲好东莞故事,通过打造好长安粤剧这张名片,助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文化强市建设要注重人才引育留。要传扬传统文化,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关键在后继有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培养本土青年,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为他们提供学习与进步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艺术专业性,让他们成为粤剧的主力军。”李玉清建议,政府要强化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加强本土文化研究,出台更多有利于引入、培育人才的优惠政策,让更多有才华的文化人在东莞圆梦,共建东莞文化强市。

文字:沈汉炎 图片:沈汉炎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