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各类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专业文化创作成果,还要有面广量大的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强劲实力。”近日,知名原创音乐人、樟木头镇文联主席、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聂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一座城市是一个人,那么广大基层便是人体的细胞,细胞活跃有力,人体自然强大。基层文化建设是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基层文化建设的广度和牢度,决定了文化强市建设的宽度和高度。”
据悉,聂艳自1996年来莞后,一直深处基层文艺战线,无论是文艺创作和演出,还是文艺志愿服务、基层文联管理等,均有着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认为东莞要建设文化强市,就必须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并通过基层文化工作的“小支点”,来撬起文化强市的“大格局”。
■聂艳
■文化代表简介
聂艳,女,生于1976年6月,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双拥艺术团团长、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樟木头镇文联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称号。
金铁霖、马秋华导师中国声乐高级研修大师班学员。擅长声乐表演、词曲创作、音乐电视导演、文艺活动导演策划等。创作歌曲300多首,出版了《军歌嘹亮》《中国强军梦》《党和人民永远在一起》《跟着你的脚步》等多张爱国军旅歌曲专辑,创作的作品多次被广东省委宣传部列为“广东省文艺精品”,创作的歌曲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军网、学习强国等国家主流媒体平台展播,歌曲网络点击过千万,社会好评如潮。
她热衷公益事业,义务协助部队举办文艺活动400多场次。她扶危济困,多次捐赠自己的创作奖金帮扶多个家庭渡过难关。
做好“联”字文章
夯实基础文化工程
聂艳是樟木头镇的基层文艺骨干,20多年来一直深处基层文化一线。尤其2018年开始担任樟木头镇文联主席以来,以“联”字做文章,积极与相关机构沟通,团结基层文艺工作者,在构建文化品牌、打造文化阵地,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鼓励文艺创作、参与文艺志愿工作、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年来,该镇文联在全国镇级文联中率先做到了“八个有”,即“有阵地、有队伍、有平台、有经费、有机制、有活动、有品牌、有作品”。其中该镇文联及各协会和会员共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和荣誉465项,发表重要作品300多篇,出版著作78本(套)。先后被省市相关单位授予“人民艺术讲习堂”“中国文学名家东莞驻创基地”“东莞市社会科学普及标兵基地”“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称号。作为县级文联代表(唯一的镇级文联代表),参加了中国文联的县级文联工作推进会、文艺“两新”工作推进会、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和广东省文联基层文联工作推进会等工作会议,并推介经验。
此外,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即使工作再繁重,聂艳也未曾放弃过创作,先后创作歌曲300多首,拍摄照片20万多张,出版成果图册1本,歌曲专辑4张,创作反映地方人文的视频30多个。获得广东省文艺精品等省市级以上荣誉40多项。
“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为文艺工作者办实事、解难事。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重点培养德才兼备、政治过硬、熟悉文艺工作、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文艺家。”聂艳认为,以“联”字做文章,做好沟通协调组织工作,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群策群力,全面发展、繁荣基层文化事业,才能更好地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一方面鼓励文艺工作者不等不靠,不断自我提升、自主创作;另一方面加强与行政、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让文艺家走进人民、走进基层、走进生活,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素材、搭建合作兑现平台。”
强化组织和阵地建设
构建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文艺志愿服务,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服务人民、引领风尚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抓手,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助力文化强市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聂艳还积极从事文化志愿服务,希望将文艺送到基层,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市民共享文化强市建设成果,走向精神文化共同富裕。
为此,为了更好地团结引领文艺家更专业、更有序、更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助推东莞文明城市建设,今年10月28日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聂艳被推选为该协会主席。
多了这一层身份,让聂艳多了一项使命,也多了一分动力。对如何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志愿者投身到文艺志愿服务,打造文艺志愿服务品牌,让广大市民获得文化福利,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她做了深入的思考。
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的成立,是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标志愿者工作的需要,标志着东莞文艺志愿工作开启了系统化、正规化的新征程,对于团结凝聚全市各界文艺工作者参与到社会文艺志愿服务,进一步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聂艳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强化东莞文艺志愿者的组织建设,发挥阵地作用,引导文艺志愿者在文艺志愿服务的阵地中发挥作用和价值。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壮大文艺志愿者队伍,吸纳更多思想素质强、专业特长明显、热心文艺志愿服务事业的文艺人才进入队伍,并加强队伍思想引领,加强专业培训,打造一支支有觉悟、有素质的专业文艺志愿队伍,让文艺志愿者自觉、自愿、有能力做好文艺志愿服务工作。二是结合东莞“双万”城市经济结构和人员结构的特点,积极与有关部门、社会机构合作,把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建到村(社区)去、建到工厂去、建到企业去、建到学校去,号召村(社区)、企业、学校等进行联合共建、共创、共治、共赢,构建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其次是积极构建文艺志愿服务平台,让广大文艺志愿者有可以充分发挥才华、服务大众的舞台。一方面是在全市积极打造各级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品牌和阵地,通过群众广泛认可、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志愿品牌活动,形成文化志愿服务固定平台。二是打造多支文艺志愿轻骑兵,整合、利用好社会资源,与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形成固定合作,多点开花,让全市各镇街(园区)、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都是文化志愿者的舞台。三是打造线上阵地,加强线上服务和宣传意识,最终打造出覆盖“线上+线下”“农村+城市”的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东莞是一座“志愿之城”“友善之城”,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文艺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聂艳认为,文艺志愿服务对于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筑牢宣传思想阵地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东莞文明城市建设、文化强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组织和阵地建设,打造出覆盖“线上+线下”“农村+城市”的文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构建东莞文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是目前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