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峰雅韵·潮涌莞邑⑯|东莞脱口秀:快乐制造,莞尔宜笑!
东莞+ 2022-11-13 20:56:50

▲咸蛋喜剧的每场演出后,演员与观众会进行固定的互动交流,此举在拉近彼此距离之余,也充分彰显着脱口秀在东莞越加浓郁的文化风尚

“做脱口秀,看着台下的观众开心,我们自己也开心,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开心,这样不是很好吗?”

在不同主题、内容各异的脱口秀节目越加成为互联网娱乐“主力军”的氛围中,近年来年轻活力、时尚潮流特征越加鲜明的东莞,自然少不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存在与彰显。谈及为何投身于此,作为东莞“咸蛋喜剧”的创始伙伴,禤俊杰与任永滔给出的答案相当明晰。

从最初仅仅面对8名观众,到目前的日常演出已经稳定维持在100人以上、且日常抢票成为“规定动作”,不到半年时间,作为目前东莞脱口秀俱乐部先行角色的咸蛋喜剧,整体发展远超于禤俊杰、任永滔的先期预想——毕竟他们不是首创,但当下迈出的每一步都切实可见,在与东莞市文化馆达成入驻合作之后,站上“市民舞台”传递更多快乐,“咸蛋喜剧人”们动力十足。

稍加追溯,咸蛋喜剧的尝试与脱口秀文化的日渐普及有极大关系,这项极为“平易近人”的艺术形式,对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而言,有着相当直观的解压意味——结束一天工作,听听感同身受的吐槽、发掘几个冷笑话,笑声过后继续以元气满满的心情面对新一天,何乐而不为?

是的,脱口秀在笑声之外,更多带给观众的当属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因为它分外契合现代人从忙碌生活中短暂抽身出来、转而追逐欢乐的内在需求。更为宏观的“喜剧内核”,则是力求通过笑声身心畅快,感受这生机勃勃的世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正是其价值所在。坚持制造业立市的东莞,同样可以在文化领域“制造”更多快乐——

▲观众的笑声是对脱口秀表演者最大的褒奖,要获得这样的完美体验,也必须通过打磨而来

 

脱口秀:应势而生的文化新宠

随着网络上层出不穷、且每年都在固定成为“霸屏热搜”的脱口秀节目,逐渐成为引领文化趋势的时尚新宠,在年轻人率性敢为的支持下,全国各地的脱口秀团体,在近两三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正式进驻东莞市文化馆、即将完成表演的咸蛋喜剧,便是这样一家立足东莞的脱口秀俱乐部。

虽然不是本地人,但禤俊杰在东莞已经工作生活超过十年,去年在广州第一次感受脱口秀现场表演后,他便开始了全新的一次“文化试验”,正式在东莞做起了脱口秀演出。与其志同道合,且接触脱口秀时间更久的东莞常平人阿滔,与之志趣高度相投,两人共同扯起了咸蛋喜剧的大旗。

很大程度上,东莞有着脱口秀表演天然的市场氛围——根据2022年10月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东莞以1046.66万的常住人口、92.1%的城镇化率,跻身特大城市,名列全国第九、全国地级市第一。在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7.29万人,占13.12%;15-59岁人口为852.11万人,占81.41%,“人口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特征异常鲜明(另据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6-35岁的东莞青年群体总人数为575.34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2.13%,同样直观显现)。此外,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8.59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3.18万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突击队,青年人才正在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更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脱口秀作为日常文化生活的选项,大有可为。

“最开始的驱动力就是爱好,几次尝试之后,发现还是很有前景的,这样也就有了信心。”阿杰表示,脱口秀表演在东莞其实并不新鲜,之前就有很多人进行过尝试,至少在今年,他们一直在坚持。

▲在禤俊杰看来,脱口秀最大的魅力便是释放快乐

如阿杰所言,脱口秀在东莞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广东观众熟知的“栋笃笑”(采用粤语进行表演的脱口秀),始终是东莞小剧场演出界的招牌——2011年就开始进行表演、被认为是“东莞栋笃笑第一人”的梁晓智,近年来始终致力于加速这项艺术形式的本土化发展,在咸蛋喜剧的表演阵容中,作为“智哥”的他自然也是关键力量。

在大众传媒的多层面力推之下,以“讲段子”为核心的脱口秀表演,对于观众而言几乎不需要再多做介绍,这样的氛围令咸蛋喜剧在东莞的发展颇为迅速。阿杰介绍,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最初的8名观众在现场,在“屈指可数”的几个月坚持后,他们就开始需要面对百余人规模的表演,“几乎只有一杯奶茶价钱”的门票,也不会形成太多的现实阻碍。

根据观察,目前咸蛋喜剧的演出观众,整体以年轻人居多、且“95后”、“00后”当属主要群体。这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并没有太多的生活羁绊,在结束朝九晚五的每天工作之后,听一场脱口秀可以说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因为在这里,他们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以被表演者用诙谐、调侃的方式表达,无形中也是一种心灵释放。

“脱口秀不需要太多说教,更多还是感同身受的会心一笑。”2017年前后就接触脱口秀的任永滔,对于观众的需求非常了解,“我们面对的都是年轻人,大家所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有着相似性,再加上平时都有关注,所以很多都会叫上朋友、同事一起来看,东莞本身就是一座年轻活力的城市,做脱口秀的氛围确实很不错。”

 

讲段子:口述文学的幽默表达

如阿滔所言,年轻人是脱口秀表演的受众主体,但在新媒体时代下,关注这种艺术的人群也在不断拓展,“70后”也不乏热衷者,受短视频影响,他们对于脱口秀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并且展现出了颇为浓厚的兴趣——在市民文化消费、精神需求同比增加的背景下,这样的环境无疑更加有助于脱口秀剧场的发展。

大家需要快乐,但说什么能够逗乐观众,就成为了脱口秀表演者面对的第一道考验。作为具有鲜明观点性、思想性的语言类艺术,剧本创作很大程度上相当于“议题设置”,将目标瞄向现实生活,从中找寻具有共性的快乐话题,无疑是最具感染力的选项之一。

明确话题后,其中可以操作的内容就相当广泛:比如工作中如何与同事相处,每个人或许都有过困扰,你总是感慨遇到“怪咖”,但自己又何尝不是;“双十一”汹汹而来,入手了一大堆根本用不到的东西,你对自己“万万不能冲动消费”的告诫,今年又要再来一次;再过不久又要过年,还在单身的你面对家人亲戚,是否还是需要摆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舞台表演之外,任永滔已经习惯于从生活中汲取幽默元素

就此不难看出,脱口秀的“快乐源泉”需要真实,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自然就是掌声的基础。“其实对于我们来讲,写稿子真的是很痛苦,但要想成为好的表演者,又必须完成这样的创作,其实之前我也了解过,这应该属于口述文学。”任永滔介绍道,每次表演之前,团队成员都会聚在一起审稿,“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做出太大的改变,因为要尊重原创,也可能我们几个人不接受,观众反而觉得很好。”

如咸蛋喜剧所坚守,“原创”是脱口秀最基本的准则,如果你来到现场,依然听到的是早已熟悉的那些“烂梗”,势必会当下给表演者予以差评。就这个层面而言,脱口秀演员的“口述文学”,与作家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没有太大区别,其想要展现的内容直接反映着演员本人的阅历——事实上在当下这个时代,“内容创新”之于几乎所有行业,都是绝对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即便内部讨论不会有太大阻碍,但真正站上舞台面对观众,如果表演者准备的内容太过平淡,观众的反应会很直接——就像生活中你的朋友讲了一个笑话,但只有他自己觉得好笑,这就非常尴尬。“所以我们还需要另一项技能,那就是自嘲,幽默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嘲。”在任永滔看来,段子讲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有足够的胆量去面对,或许也是另一种方向的搞笑:“大家也不要太‘内卷’,每个人都会出糗,相互理解最重要(笑)。”

 

开放麦:不设门槛的入门舞台

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咸蛋喜剧的表演,均以“开放麦”形式呈现:简而言之,只要你有表演脱口秀的兴趣,且能够准备3至5分钟的表演内容,都可以站上舞台,从观众变成演员。

由此,在目前的脱口秀领域,寓意“一支向所有人开放的麦克风”的开放麦,就承载着颇为关键的传播作用——除了听,更可以说。勇敢拿起麦克风,可以说是脱口秀演员的“必经之路”,在这里面对观众,他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创造、打磨表演、积累信心与经验。

这样的行业特性,也鲜明折射着脱口秀来源于生活之外,更为宽泛的大众属性——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向大家说出自己的故事。一方面,这项表演对于专业功底的要求并不算太过苛刻,“只要有三五分钟的讲述内容就可以上台”,这样的时长不仅能够始终聚焦观众注意,对于表演者也不至于“压力山大”;其次,准备的内容无需专业,越接地气反而越有共鸣,因为大家都是生活在日常之中,与偶像化、明星化的娱乐方式不同,脱口秀在“平民视角”的发展有着更为坚实的社会基础。

以咸蛋喜剧为例,目前大多表演者或毛遂自荐、勇于尝试,或在禤俊杰与任永滔的激励下拿起了话筒。这其中,有的天生自带喜感、极具综艺属性,也有人是出于治愈“社恐”的想法来自我挑战。

“我觉得开放麦的意义,就是给大家提供舞台,脱口秀没有界限。”演出现场,禤俊杰与观众交流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兴趣上台讲一段”,这样的邀约往往会给予新人极大勇气,“有些朋友可能是性格太内向,一到人多的情况下讲话就怯场,如果是这样开始脱口秀,真的很有挑战性,也能得到很大的锻炼,说不定还会从‘社恐’变成‘社牛’。”

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演员,脱口秀的最大魅力,或许就是能让你的心态更为豁达,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大家言语之间的调侃,更像是一剂即刻起效的“忧愁解药”:在笑声之中,这一场脱口秀的所有参与者,都在不同角度释放压力、自我治愈,“一笑而过”需要莫大的勇气,在通过“笑”来让自己内心缓释的情况下,继续获得面对未来更大的勇气。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年轻一代越加成为文化消费主力群体的过程中,被解读为“冒犯的艺术”的脱口秀,有着浑然天成的“青春属性”,或许年轻人确实更能适应这种善意的戏谑与调侃,所以也有观点认为,去听一场脱口秀,好比“接受了一次心理治疗”……

真是这样吗?如果没有答案,去现场亲身感受吧!

到现场感受脱口秀,在笑声中愉悦心情,正在成为东莞市民新的文化习惯

 

记者观察

找到另一种“快乐的打开方式”

——脱口秀助燃东莞潮流文化

火遍中文互联网世界的“脱口秀”,而今正在以更加迅猛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看着从这个舞台成名的一众“平民明星”日渐爆火之余,日常与朋友们的聊天,也总是能用到源源不断的笑料,任何人似乎都有了成为“梗王”的潜质……当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让每个人都感叹“压力山大”时,通过这些脱口秀表演者的诠释,更大层面或许我们也能得到释然与释放:“嗨,大家都是一样!”

这就是脱口秀,日益走进市民生活的一种全新文化形式——当然,如果追溯起源,源自英文“TALK SHOW”的脱口秀倒也并不算绝对陌生,可从广义与狭义的不同维度进行解读:狭义脱口秀,即目前的相关网络节目所呈现,准确而言为单口喜剧(Stand up comedy),在欧美国家早已有之,在中国与之相似的,包括源自上海的“海派清口”、香港的“栋笃笑”;广义脱口秀,则包括访谈、评论等语言类形式,如众多新闻类、对话类节目。

在互联网端的线上脱口秀节目日渐火爆中,这些新兴的“脱口秀演员”也如同歌手举办演唱会一样,这些不同城市间的线下小剧场模式表演,也在更加针对性地吸引消费者,毕竟与在屏幕前观看相比,当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在你眼前出现,更多的真实体验无疑更加饱满立体。

脱口秀文化席卷全国,东莞这座充满青春元素的潮流城市,自然不会缺少这项全新艺术的辐射覆盖——根据由腾讯视频与笑果文化(《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节目出品方)共同推出的首部《脱口秀营销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5月,全国脱口秀俱乐部数量已经从2018年的个位数增长至2021年的179家。2021年全年,全国线下商业演出场次高达1.85万场,较2019年增长超50%,全国脱口秀线下演出票房收入达到2.24亿元,观众近220万人次——对于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东莞脱口秀表演而言,这未尝不是值得坚守的行业利好。

占据粤港澳大湾区中轴核心位置区位优势的东莞,不仅拥有毗邻港穗深三大国际大都市发展优势,也接受着深圳先行示范区辐射影响。可以说,东莞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强市”无疑能够提供更为广阔的前进动能。最近十年,在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品质文化之都”等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东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实力持续增强,产业集聚与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目前咸蛋喜剧的固定成员超过15人,常驻表演者从左至右分别为肥羊、托马斯、time、阿滔、光芒、杰哥、章鱼、慕春夏、粽子等人

就此,或许大家可以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东莞脱口秀可以带来更多快乐:兼容并蓄的不同文化形态在这里交汇融合,各类人群和各种职业群体生活的丰富性,为喜剧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又动态鲜活的创作素材。结合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特性,表演者们在台上的倾诉与表达,可以通过覆盖性极强的心理代入感增加观众文化认同——以脱口秀为代表的小剧场演出,呈现出的社交属性、小众特点与都市生活节奏密切关联。

其次,随着近年来“品质文化之都”建设的繁荣发展,尤其是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越加完善,全社会对于文化产品的渴求越加显著,这为咸蛋喜剧这样的现场演出提供了广阔空间,脱口秀之于都市商圈、文化场所形成了很好的赋能效果。

当脱口秀这样的喜剧产业与网络文化高度融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无疑也更加广阔,二者打破线上线下隔阂,相互赋能、灵活联动,为传统文艺形式与新型文化业态提供了有益借鉴。展望未来,东莞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仍处于勃兴阶段的脱口秀,当可发挥更大作用,无论来自天南海北,没有人会抗拒在笑声中感受更多生活的美好。

 

专题监制:张树坚

专题顾问:李炳球

专题策划:雷石鹏 虞清萍

专题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专题出品:都市新闻部

文字:王晨征 图片:黄锦鑫 视频:黄锦鑫 王晨征 制图:叶洁新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