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东莞答卷 | 常平:“京九重镇”迎蝶变 “湾区新星”正崛起
东莞+ 2022-10-12 09:37:57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对常平镇而言,这是极不平凡的十年,活力焕发的十年,砥砺奋进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平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获得新成就,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硕果累累的答卷。

岁月年轮,十年一记;京九重镇,已然巨变。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京九线上的璀璨明珠愈发闪亮;这是日新月异的十年,东莞东部区域中心逐渐成型;这是蝶变新生的十年,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绽放新精彩;这是民生福祉大发展的十年,人与城市共生共荣美好画卷照进现实。

放眼未来,激越的新征程已壮阔打开。在前进的道路上,常平全镇众志成城、锐意进取,不断强化执行力建设,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将始终紧盯定制之都、文旅小镇、宜居之城“三大目标定位”不动摇,想方设法补强制造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产业,全面提速“六大片区”规划建设,全力建设好与城市副中心功能相匹配的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

四通八达的常平加速融入大湾区

新答卷——GDP站上400亿元大关

走进常平镇弘擎电子材料研发生产扩建项目,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塔吊,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项目计划明年全面竣工投产,预计年产值6亿元;在广东杨达鑫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化产线高速运转,凭借自动化研发设备的投用,公司预计今年将实现10%以上的增长。

塔吊林立,大干快上搞建设;厂房轰鸣,攻坚克难忙生产……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常平镇活力依旧,到处都是火热的发展场景。

产业项目加快发展,重大项目加速建设,正是过去十年来常平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加快发展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平镇不断深化新发展理念,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光明日报》刊登的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名单中,常平镇位列全国第17,位居东莞第4。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十年来,常平镇从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20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超422亿元,连续跨越300亿元、4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7位。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十年来,常平镇规上工业企业数成倍增长,截至2021年底,规上工业企业数达514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增长到16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151.78亿元,占GDP比重为36%。

产业转型持续提速。十年来,常平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提升,占比超过50%;第一、第二产业稳定提质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产业结构呈现多元支撑的良好态势。

科创水平不断提升。十年来,常平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汇聚,截至2021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共337家,总量排名全市第6;辖内317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定制之都”建设扎实推进。十年来,常平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新突破;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迈出新步伐;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指数全市排名靠前。

产业空间保障有力。过去十年,常平通过“工改工”腾挪工业用地,新增一批产业发展空间,建成时代智创产业园、华智产业园等优质招商载体。

通过为先进产业“拓大空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价值链中高端领域项目加速流入常平。过去十年,常平镇与华润置地、时代地产、莞民投等大集团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引进联基电子、山水音响、标谱半导体等超亿元重大产业。

项目建设“加速度”,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牵引常平经济稳健前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十年,常平加快推动珠江啤酒、瀛通通讯顺利动工,固达机械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2021年,常平14个在建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9.5亿元。

京九线上的璀璨明珠愈发闪亮

高水平——城市能级不断跃升

不久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的通知,明确广东省划分为五大都市圈。东莞市全域被纳入深圳都市圈,作为深圳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常平被赋予了“建设智能制造高地和现代产业新城”的新使命,通知内文也明确提及加快推动常平“香港城”等片区开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着“京九第一镇”美誉的常平镇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十年来,“京九第一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东莞东部中心”的地位愈加稳固,“城市副中心”正在加快成型,“深圳都市圈”重要节点呼之欲出。

初秋时节,莞惠城轨常平南站,当列车屏蔽门缓缓打开,人们鱼贯而出,匆匆奔赴各自寻梦的征程。

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稳固。从地图上看,常平南接深圳、香港,北通穗京沪,市内与八镇相邻,交通四通八达,京九、广九、广梅汕铁路在此交汇,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大型火车客运站(东莞东火车站、常平站)和国家一类铁路口岸的镇。

过去十年,莞惠城际铁路在此设立两个站点,加速常平融入大湾区综合交通体系大格局,迅速成为大湾区交通枢纽重要节点。

2021年9月24日上午11时50分,“东莞常平号”中亚班列从常平铁路货场缓缓驶出,这是常平铁路货场自2020年11月首发“东莞常平号”中欧班列后的又一趟国际货运列车。

十年来,常平国际合作参与度不断提高。“东莞常平号”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中越班列相继开通运行,进一步促进珠三角地区国际贸易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十年来,常平成功认定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引进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知名电商平台服务商,举办了全国第一个镇级云上博览会。

十年来,常平重大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纵深推进深化莞港经贸产业合作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和莞港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形成43条具体措施和3个先行启动项目。

十年来,常平高标准谋划常平火车站、东莞东火车站两大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举全镇之力推动“香港城”项目建设。

可以预见,“香港城”将作为串联香港、深圳、东莞市区、惠州的“新平台”,不断将都市圈内的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优质资源导入常平,成为常平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及重要枢纽。

这是一个乘风破浪的时代,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三区”建设利好叠加,常平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里,东莞东部高质量发展样板正在发出最强回音。

常平镇一河两岸美景

高品质——现代都市照进现实

2019年,常平首个城轨站上盖商业综合体项目——翔龙天地广场建成启用,与百花时代广场等形成精品商圈,极大满足了东莞东部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平镇对标湾区先进城市,筑牢“里子”,扮靓“面子”,不断推动城市品质达到新水平。

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十年来,常平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六大片区”加快建设;在全市率先引进前期服务商参与城市更新,朗贝、卢屋整村改造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新城片区、常平北环路站(岗梓车辆段)TOD片区规划已具雏形。

过去十年,常平镇完成常平大道升级改造,建成莞惠城轨、从莞高速等重点项目,镇中心立体停车场启用;顺利完成莞番高速征地拆迁任务。

城市面貌持续改善。过去十年,常平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深化“行走常平”“洁净城市”“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田间窝棚清理。十年来,常平村级工业园加快改造,木棆村旧工业区升级改造为常平国际创新港,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和“三旧”改造示范点。

城市“双修”和绿化亮化成效明显。过去十年,常平镇打造了一批街头小景、口袋公园;连续多年获评“国家卫生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评全省优秀等级。

城市内涵明显提升。过去十年,常平镇入选2021年度“广东摄影目的地”;打造了“科技之春”音乐会、文艺创作年会、旱木龙民俗游会、广东国际啤酒节、读书节、精品惠民演出等多个活动品牌。

十年来,常平始终坚持治理攻坚,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污染治理取得历史性突破。过去十年,常平镇总体水质明显改善,全镇内河涌全面消除黑臭,寒溪河、仁和水、石马河三大干流年底前可达到Ⅴ类水标准。

蓝天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实现公共用车电动化,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升,群众收获越来越多的“蓝天幸福感”。

绿色生态本底不断夯实。过去十年,常平镇完成万里碧道规划编制,常新公园、旗岭森林公园二期相继开放;寒溪河“一河两岸”改造成果明显,休闲娱乐景观带完工,实现高颜值蝶变。

漫步寒溪河畔,感受着“一河碧水映蓝天,两岸风景美如画”,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生活正在照进现实。

轨道上的常平

高指数——民生福祉大发展

今年秋季新学期,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又传出朗朗读书声和欢声笑语。开学首日,新投入使用的新城学校大门LED屏滚动播出欢迎语,一旁的“打卡点”吸引学生和家长争相拍照留念。

“在常平,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通过积分入学入读公办学校的学生家长张女士感慨道。

十年来,常平坚持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完成学前教育“5080”目标,稳步推进“双减”工作,全面推出公办小学“430”课后服务;公民办教育同步发展,特色教育、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教育综合实力稳居全市前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启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平镇始终坚持共享共治,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坚持将每年财政支出近七成投向民生领域,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医疗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过去十年,常平镇持续提升医疗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获评“广东省健康促进区”称号;常平医院升格为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常安医院成功“创二甲”,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社卫中心改造升级并投入使用,社区卫生“1+21”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

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新路径。过去十年,常平坚持党建引领“一网统筹”,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共治,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推进物业小区有序治理;高规格组建网格员、专职安全员、环保专管员、公安铁骑和义警等多支队伍;推出“菜单式”服务,促进平安村居、平安企业和平安校园建设。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福祉大发展,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如今的常平,越来越多人汇聚到这里,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宜居宜业之城蔚然成型。

声音

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东莞城市副中心

在今年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构建“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确定常平为东莞三大城市副中心之一,这是赋予常平的重大使命。

常平镇将深刻把握建设东莞城市副中心的历史机遇,发挥好独特的区位交通、教育医疗、商贸文旅等优势,利用好创建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融合发展先导区等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高质量、高标准做好东莞东部中心、东莞城市副中心规划,加力打造交通物流枢纽、先进制造强镇、文化教育高地、医疗卫生中心、商贸文旅首选地、莞港经贸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之城,切实增强对优质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承载力,在经济总量、城市功能、对外开放、社会治理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接下来,常平镇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着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东莞城市副中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数说十年

十年来,常平镇从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20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超422亿元,连续跨越300亿元、4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市第7位。

十年来,常平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汇聚,截至2021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共337家,总量排名全市第6;辖内317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十年来,常平镇规上工业企业数成倍增长,截至2021年底,规上工业企业数达514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增长到16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151.78亿元,占GDP比重为36%。

文字:刘志斌 图片:常平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