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东莞答卷|市金融工作局: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东莞+ 2022-10-12 09:36:29

2019年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2021年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新增A股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过去十年,东莞持续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金融市场增长潜力加速释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金融工作局坚守服务实体初心、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严守风险防控底线,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金融资源要素配置得到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全市金融总量规模、发展质效和生态环境迈上新台阶,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资源加速集聚

转出新动能 赢得新优势

十年来,市金融工作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牵头组织编制《东莞建设金融强市总体规划(2016-2025)》《东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系统提出推动全市金融业态由大到强、从好到优的总体方向、阶段性目标任务,并力促金融强市建设从系统规划阶段步入全面实施阶段,各项存款增量、各项贷款增量、新增上市企业数量等关键指标在省内地级市中位居前列。

2021年,东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97.43亿元,是2012年的3.3倍,占GDP比重提高到6.4%,较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东莞于2019年成为全国第五个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的地级市,于2021年成为全国第四个存款规模突破2万亿元的地级市。截至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2.03万亿元和1.49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末的2.6倍和3.4倍;境内外上市企业增至66家,较2012年新增51家,新增A股上市企业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十年来,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中央驻莞金融监管部门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源要素配置存量重组、增量优化,推动金融产业体系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金融产业体系更趋完善。截至2021年末,东莞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68家,其中银行类机构49家、保险类机构66家、证券期货类机构53家;银行业总资产超2.3万亿元,保险业年累计保费收入超500亿元。辖内小额贷款公司16家,融资担保机构12家,典当行53家,已登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171家,机构密集程度居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前列。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更趋提质。十来年,东莞相继组建东莞金融控股集团、东莞科创金融集团,加强集团内业务板块的协同联动;东莞农商银行、东莞银行在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分别位列第39位和第62位,在省内外共设16家分支机构、发起设立10家村镇银行;东莞证券、华联期货的经营效益指标业内排名较前。

金融生态环境更趋优良。十年来,市金融工作局对容易产生涉众金融矛盾纠纷的关键领域,加强风险预警与处置,通过“打早打小”,对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做到稳扎稳打;通过设立上市纾困基金,对股票质押风险做到持续缓释;通过设立莞企转贷专项资金池,对企业信贷风险做到有效压降。在2019和2020年度广东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平安建设考评中,东莞位列一档,获得满分。

全力筑牢资金“补给线”

金融在润实体、惠小微、助外贸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党的十八大以来,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市相关职能部门强化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构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找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精准度和效率的切入口,充分发挥金融对产业的催化剂、助推器作用,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在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我市设立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等系列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并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实施5亿元制造业发展资金合作计划,采取“创投+跟贷”模式,对符合条件企业提供成本低、期限长、金额大的流动资金贷款,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成立上市公司纾困基金,助推产业链提质升级。截至2021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速达29.63%,而绿色金融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也分别达47.5%和53.32%,均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资金周转方面,我市积极推动扩大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至10亿元,将补偿范围扩大到企业的首贷、支小再贷款和各类质押贷款,让金融机构敢于贷、愿意贷。同时,指导驻莞金融机构完善覆盖产业链全类型企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体系,做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股权、商标权等新型抵质押贷款融资规模,让企业能够贷、贷得到。在此带动下,截至2021年末,全市存贷比提升至73.5%,较2012年大幅提升15个百分点。

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市开展了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专项行动,针对企业转贷可能遇到的问题,设立5亿元转贷专项资金,累计转贷金额368.21亿元;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资2亿元,设立1000万元融资担保费率专项补贴资金,使企业承担的担保费率控制在1%以下,有效发挥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在系列政策推动下,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明显增强,截至2021年末,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32.61亿元,同比增长43.86%,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而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0.33个百分点。

今年初,东莞暴发新一轮疫情,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中央驻莞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关注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缓解资金周转困难,采取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流动性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缓贷。今年上半年,东莞新增贷款1355亿元,增量居广东各地市首位,其中近九成新增贷款投向市场主体,及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渡过难关。

在支持科技企业融资方面,我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推进科技、产业、金融“三融合”,扩大科技企业金融供给;优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专利孵化、投融资服务,支持辖内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丰富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规模;同时,大力推动科技保险业务开展。截至2021年末,辖内银行业机构向科技企业投放贷款余额1348.21亿元,比年初增加379.76亿元,增长39.52%;辖内保险机构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791.45亿元,比年初增长56.68%。

在助力稳外资稳外贸方面,我市持续加大对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力度,上调保险费资助比例,并推动建立“莞贸通”贸易融资风险补偿和贴息资金池,支持出口骨干企业使用信保保单融资。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贸易融资余额991.38亿元,同比增长58.54%,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021年9月29日,东莞农商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广东省内首家在港上市的地级市农商行,也是内地在H股上市的第4家农商银行

全面扩大金融开放合作

支持大湾区“金融80条”政策逐步落地

湾区深度融合发展,金融开放创新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市金融工作局把握新一轮金融改革开放机遇,制定实施支持大湾区建设“金融80条”,有序推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化跨境金融改革创新、打造全业态金融机构集群,打通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的融资通道。目前,“金融80条”中多项政策已经在东莞落地。

在提升跨境贸易及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方面,我市深入推进实施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贸易收支便利化、外债集中登记等10余项外汇管理服务方面试点和改革政策,大幅提升外资、外贸企业资金流通和运营效率。2021年,全市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银行和企业数量达14家,节约企业单证准备和银行审核时间50%以上,累计办理试点业务113.42亿美元,试点企业家数和业务量稳居省内地市前列。

为简化审核流程、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我市在省内率先开展个人贸易外汇结算试点改革,简化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货物贸易收支手续,允许个体工商户凭提单、运输单和商业合同办理跨境电商收、结汇业务,免于提交进出口货物报关单,跨境电商、个人贸易外汇收支规模居全省前列。2021年累计为572家非名录企业办理跨境电商外汇收支合计201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0%和33%;共办理个人贸易出口结汇2.03亿美元,个人贸易结汇额稳居省内地市前列。

在深化莞港澳金融合作方面,我市成功推动东莞银行香港分行于2021年9月正式开业运营,成为全国首家在境外设立分行的城商行。辖内外资银行数量达10家,成为省内首个港澳台资银行齐集的地级市。此外,推动各项金融人才引进政策落实,对所在机构经济贡献突出的金融高管给予奖励,对经认定的特色人才给予购房补贴以及子女入学、配偶安置、通关便利等支持服务。

在促进莞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市金融工作局联合香港联交所在莞举办“香港资本市场助力鲲鹏计划”等各类宣讲培训活动,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有序推进上市工作,成功推动东莞农商银行于2021年9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广东省内首家在港上市的地级市农商行,也是内地在H股上市的第4家农商银行,目前全市在港上市企业数量占我市境外上市企业的九成。同时,结合东莞实际研究制定我市QFLP试点政策,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试点工作落地实施,有效打通包括台港澳等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投资的重要渠道。

此外,我市不断加强金融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优化大湾区营商环境,打造优质生活圈。例如,2017年12月,东莞推出全国首家“粤港澳商事登记银政通”服务,港澳居民通过内地银行在港澳开立的网点可申请领取具有金融服务功能的电子营业执照,成为广东省首个发行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的地级市。2018年8月,香港居民通过粤港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渠道成功缴纳东莞地区的有线电视费,在全国率先实现粤港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零的突破。

■2021年2月,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分拆上市新规落地以来,A股首家分拆上市公司

壮大资本市场“东莞板块”

A股上市公司数量跃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9月21日,位于东莞松山湖的捷邦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东莞今年内第9家A股上市公司。至此,东莞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增至75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达54家,数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市金融工作局积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牵头制定实施《东莞市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东莞市推动企业上市发展三年行动鲲鹏计划(2021年—2023年)》等系列政策,强化政策、土地、资本等要素支持,营造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的良好环境。如在上市奖励方面,对我市申请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并融资的企业,给予最高900万元的奖励。

为全面做好上市企业培育工作,市金融工作局积极落实资本市场奖励政策,开展镇街(园区)上市企业“破零行动”,按照“培育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做强一批”工作思路,滚动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目前,全市已累计认定15批共357家上市后备企业。

在畅通上市通道方面,近两年,市金融工作局推动与各交易所建立更加全面、深入、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各交易(场)所在东莞设立服务基地或工作站,积极对接中介机构,常态化举办资本市场论坛、融资培训会等措施,为企业上市提供“零距离”服务。在此基础上,搭建“鲲鹏星火”东莞科技创新企业投融资路演平台,助力东莞优质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精准对接。

在完善服务机制方面,市金融工作局推动建立拟上市企业用地需求跨部门、跨镇街(园区)联动协调机制,“一事一议”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大力支持各镇街(园区)整合土地资源,设立“上市企业产业园”,吸引更多优质上市企业落户东莞,支持上市公司发展总部经济。

在政策推动下,过去十年,东莞上市公司活跃度持续提升,特别是2017年以来,东莞累计新增37家A股上市公司,实现数量倍增。同时,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东莞板块”,目前有9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显示出过硬的科技含量。今年以来,“东莞板块”继续加速扩容,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共首发募资118亿元,增量居全国地级市第3位。此外,全市另有过会企业7家,申报上市材料在审企业10家,广东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19家,在审和辅导企业数均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形成良好的后备上市企业梯次结构。

目前,东莞拥有规上工业企业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240家,为企业上市储备了源源不断的后备资源,随着国家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东莞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迎来良好的政策机遇。对此,市金融工作局去年推出“鲲鹏计划”,提出到2023年,力争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超过8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超过6000亿元。随着“鲲鹏计划”快速推进,东莞上市公司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十年砥砺奋进,阔步再踏新程。市金融工作局表示,未来,将发挥好东莞金融基础扎实、发展势头强劲、地方金融齐全、金融生态良好等比较优势,在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大格局、大背景、大框架下,深度思考谋划金融工作,力争在落实金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上有新作为、新突破、新成效。

“数说”东莞金融发展成绩单

金融资源集聚

东莞于2019年成为全国第五个贷款余额破万亿元的地级市,于2021年成为全国第四个存款余额破2万亿元的地级市。

截至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为2.03万亿元和1.49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6倍和3.4倍。

截至2021年末,东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97.43亿元,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是2012年的3.3倍。

服务实体经济

截至2021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突破2800亿元,同比增速达29.63%,而绿色金融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也分别达47.5%和53.32%,均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截至今年9月末,东莞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75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54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2022年以来,东莞已新增A股上市企业9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金融开放合作

截至目前,东莞共有10家外资银行,是省内首个港澳台资银行齐集的地级市。

2021年,东莞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额3687.32亿元,是2012年的3倍多。

2021年,东莞市共办理个人贸易出口结汇3858笔,金额2.03亿美元,个人贸易结汇额稳居省内地市前列。

防范金融风险

东莞市在2019和2020年度广东省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平安建设考评中位列一档,获得满分。

文字:记者 王占国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