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东莞答卷|蹄疾步稳,东莞制造阔步新征程
东莞+ 2022-10-11 09:15:53

制造业是东莞的根和魂,是东莞的本色和坚守。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抓住了每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东莞制造业占GDP比重稳定在50%左右的高位水平,2021年比重高达54.1%;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46%、37.2%,东莞成为名副其实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万亿GDP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抓住了每一轮产业发展机遇,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

东莞产业从集聚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

16秒可以做什么?

在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玛数控”)里,一片鞋材放进360度旋转视觉识别智能裁切机,视觉镜头瞄准鞋材只需三个动作,8秒钟就能精准识别,16秒内就能快速裁切出运动鞋的鞋面,比原来传统的刀模生产提升六倍产能,精准度提升至0.1毫米。

爱玛数控成立于2002年,2008年开始涉足智能裁切机器人领域,2018年开始重心转向多物料智能裁切系统和鞋厂工序自动化裁切系统。2020年,爱玛数控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今年还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对象。

多年来,爱玛数控高度聚焦鞋材剪切细分领域,持续创新研发,推出一系列先进智能裁切设备,远销海内外,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前列,助力中国皮革制品企业及制鞋业迈向工业4.0智造时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培育形成了涉及34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构建了由20.36万家工业企业、1.27万家规上工业企业、737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4家超百亿企业、3家超千亿工业企业组成的优质企业发展梯队,东莞已成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最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十年历程,东莞聚焦扶持制造业发展,积极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东莞产业从集聚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

老树发新芽,新枝正当时。目前,五大支柱、四大特色产业仍是东莞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一批新兴产业、新动能正加速涌现,东莞产业配套更趋完善,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

2021年,东莞选取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选取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4+5”产业集群培育体系,目前已形成了“百、千、万”亿级的集群发展梯队。

其中,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过万亿规模,万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引领。2021年,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592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1.78%,拥有华为、OPPO、vivo等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龙头企业,汇聚了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和隐形冠军。东莞也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21年全市智能手机产量达2.45亿台,占全国总产量的20%,东莞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

装备制造业作为东莞继电子信息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产业集群正向“五千亿级”奋力迈进。2021年,东莞装备制造业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081.3亿元,高速增长14.7%,占规上工业比重21.59%,集群营业收入达4488亿元,形成从上游的研发设计,到中游的零部件生产、设备制造,再到下游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培育了长安五金模具、横沥模具、虎门电子线缆等特色鲜明的细分产业集群,在锂电装备、数控机床等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松山湖形成了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智能装备企业为主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东莞参与创建的“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此外,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3个千亿规模产业集群稳步形成,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4个百亿规模产业集群正加速成长。

近年来,东莞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

积极拥抱智能制造

东莞工业发展后劲夯实

先进制造业,是东莞发展的未来与希望。东莞用十年时间,推动制造业从传统模式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变,智能制造挑起了东莞工业发展的大梁。

步入广东熊大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熊大智能”)3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数十台自动化设备在有序运作,紧张地赶工中。从传动丝杠、滑台的生产,到联轴器、导轨的整体工艺,均实现了自动化作业。工作人员只需在屏幕上点击相应的按钮就可以完成生产。

熊大智能专注于研发生产电动执行器产品,加速在该领域的国产替代。目前公司产品的稳定性可以做到+0.01毫米到-0.01毫米之间,同时实现产品的“小巧化”,为自动化企业提供更稳定的产品性能。

“作为自动化的一个重要执行单元,电动执行器高精确度、高稳定性的背后,其更多考验的是对整个工艺流程的科学管理,是对先进制造的必然要求。”熊大智能总经理熊开友介绍,截至目前,熊大智能已经实现了绝大多数工艺流程的自主研发和制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2015年至2016年,东莞连续两年以市政府一号文的形式出台高规格文件,大规模开展“机器换人”,强力推进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记者了解到,2014年9月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机器换人”及设备更新项目4567个,引进设备13万台(套),涉及企业总投资约432亿元。

2017年,东莞首创提出以“全生态链”方式推动智能制造发展,被工信部评为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并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彰。

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化,这十年,东莞企业也积极拥抱智能制造,历年来达到国家、省、市级认定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达44个。

其中,劲胜精密等4家企业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欧珀精密等6家企业项目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项目。

在“机器换人”的带动下,东莞企业平均产品合格率从88.33%提升到92.31%,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25%,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3.66倍。

2017-2021年,东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0.6%,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量由2017年的433.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48.6亿元,东莞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夯实,先进制造的目标也越发清晰。

先进制造业,是东莞发展的未来与希望

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经济影响更深、更广

一粒稻谷是如何变成大米,又是怎样从工厂走向百姓餐桌?

在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太粮”)的智能生产车间里,智能机器繁忙而有序地运转着,每台机器对应着脱石、砻谷、筛分、碾米等大米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生产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东莞太粮信息化负责人尹鉴深告诉记者,加工环节通通都由自动化机器完成,这些机器会把生产信息同步上传到云端,只要通过数据信息大看板,总控制室的工作人员即可实时了解大米生产信息,一改以往手工记录信息的作业方式。

包装完成的大米再通过流水线运送至码垛机器人面前,码垛机器人将大米码整齐后,转运机器人依次将大米送上货车。而通过手机App接收到系统调度信息的物流司机,则将这些大米运到各个商场或是消费者的家里。这就是东莞现代化工厂中一粒大米的自动化旅行。

“东莞太粮在2015年就开启了数字化工程布局,经过数字化及工业智能化的持续推进,相比10年前,日产能提升了4倍。”尹鉴深说。通过不断地升级迭代,该企业从生产计划到原粮采购、自动生产,再到仓库管理、物流配送、数据分析,各流程均通过数字化系统来完成。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更不是简单的通信技术改造,而是要形成工厂内软硬件的全面协同,真正做到数字化、线上化,打通企业内部的全数据链,这是一场陌生地带的“硬仗”。

从智能化到数字化、网络化,东莞稳步推进,步步向先进制造高歌猛进。

今年,东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高度重视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类似东莞太粮这样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在东莞各个行业上演,让数字经济对产业的影响程度更深、更广。

目前,市政府一号文落实初显成效。认定了东莞华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东莞思爱普(SAP)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两家市级赋能中心。两大中心皆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成功签约92家本地工业企业;梳理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等3个优势产业的109家试点应用备选企业库,推进核心软件攻关工程试点应用和工作;遴选出全市100家重点企业建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库;累计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4757家。

解决方案服务商是企业“数字化改造”的领路人。推动产业向更高端进阶,东莞也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与本地的制造业优势结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大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企业19家,实现营收28.74亿元,同比增长72.6%;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26家,实现营收72.21亿元,同比增长12.4%。

软信行业招引和培育初见成效。东莞已成功招引华为花瓣云、中软国际、能科科技、鑫蜂维网络(阿里云生态)、一览科技、上海望友等重点项目落户东莞。推动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从去年年底的115家发展成为146家,增长27%。今年4月份,“东莞市工业数字大厦”及“东莞市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已入驻68家数字产业企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东莞企业车间图

全面优化对企服务,激发中小企业活力

轻点鼠标,企业提交的问题在市工信局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刷刷手机,部门、镇街的跟进情况清晰掌握。这是东莞推出的“企莞家”政务服务平台。

“企莞家”打通了政企沟通渠道,全面对接企业所急所求,让企业诉求得到最快最有效的响应。企业所提交的诉求范围宽广,不管是政府专项资金的申请、融资贷款需求的对接,还是用地难题的沟通处理、员工子女的入学问题,都可以通过“企莞家”一站式解决。

“企莞家”平台自上线以来,为2342家企业解决4304个问题诉求,累计获取并发布政策超4500条,推送130万家(次),减少企业填报信息70%,减少申报材料50%。

“企莞家”的升级,是东莞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对企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提升优化对企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倍增计划”就是东莞市大力扶持实体经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自2017年以来,东莞选取了一批试点企业,配置针对性扶持政策,组建专班点对点服务企业,推动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倍增企业成为东莞在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有力抓手,“倍增计划”也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

2021年是“倍增计划”第五年,全市倍增试点企业从首年的214家,逐年调整和扩充至2021年的457家,行业涵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类别,累计推动约180家企业在2021年实现了倍增目标,推动全市累计建成新型研发机构达到33家、纳入国家火炬统计的孵化器11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3家,在推动东莞工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倍增试点企业在推动东莞产业结构优化、引领创新升级上也发挥了重要带头示范作用。

东莞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制造

量大面广的中小工业企业是东莞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东莞工业平稳增长、培育壮大新动能、确保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抓手。针对中小企业,东莞市精准扶持,分类施策,深化服务,全力做好中小企业“服务员”,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东莞市印发了《东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推动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10 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4家。从产业来看,我市“专精特新”企业90%以上分布在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电气机械、生物医药等高技术行业。其中,高端装备占31.2%、新一代电子信息占29.06%、新材料占20.09%。我市近80%“专精特新”企业属于工业“四基”领域,在部分领域逐渐摆脱进口依赖、实现国产替代,呈现出成长性高、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充足等特点。

今年,东莞出台《东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从空间、技术、资本、市场、人才、管理等全方位要素,为处于各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赋能。

面向未来,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紧扣稳增长、新动能、高质量三条主线,突破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摒弃旧价值模式,深化创新驱动,改头换面向高端现代产业靠齐,为广东乃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力量。

文字:向连 图片:市工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