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建立“四种思维”
东莞+ 2022-09-22 09:33:5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十四专题收录了2020年4月到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5篇重要文章,通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线,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长江经济带和黄河的生态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双碳”目标展开,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认真学习并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利于为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集聚动力。反复研读第十四专题文章就会发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建立“四种思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辩证思维”。第三篇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普遍联系并永恒发展,所以人与自然也相互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并不简单适应自然,在把握规律的情况下还可以改造自然。守住绿水青山是换来金山银山的前提,这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要因地制宜,对绿水青山实现有效利用,这是在自然规律认识情况下改造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系统思维”。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表现在相互联系的系统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在推进“双碳”工作中,需要坚持全国统筹,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的全过程,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四对关系;在黄河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中,上游、中游、下游需要采用不同的系统治理模式,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底线思维”。第二篇文章《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中明确提出,要“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等典型案例作出指示批示,同时有关地方和部门严肃查处和追责了一批失职渎职人员。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谋求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是底线和前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是在“双碳”目标的实现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做,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契机,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为我国长远发展积蓄动力。

(作者系中共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

文字:周磊 编辑:唐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