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十年·城市品质 | 对标广深城市品质 东莞新一线城市形象不断凸显
东莞+ 2022-09-15 09:49:09

站在宏图路一带高处,俯瞰东莞国际商务区,塔吊林立、车辆繁忙,一号基坑、市政配套设施、中心公园、北部学校等项目建设一片火热,蔚为壮观。这是东莞实施“强心”战略,推进“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不断强化中心城区城市品质与内涵提升的生动实践。

湾区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是低廉的土地资源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2017年3月份,城市品质提升“大计”,在莞邑大地徐徐铺开。东莞提出对标对表广州、深圳城市品质,打造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全国最适宜创新创业的城市之一。

五年来,东莞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推动公共服务、城市交通、公园绿地、住房保障等全面优化升级,城市品质内涵得到极大提升,进一步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东莞安居乐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东莞大道鸿福路口

强心战略

推动“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

“单车道好评!”“防雨防晒就更好了!”“地铁可以兼顾地下过街通道功能!”“赞,赶紧开干!”

前不久,《鸿福路街道空间方案设计》专家评审会,受到近6万网友的关注。鸿福路山水文化轴是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内容之一,拟建设10公里无障碍慢行系统,令广大市民充满期待。这背后,是千万人口对东莞“城市中心”的向往。

▲《鸿福路街道空间方案设计》研究范围
▲《鸿福路街道空间方案设计》总平面图

作为全国仅有的5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一直以来,以专业镇为主导的“产业城市”发展模式,造就了东莞经济的活跃,但也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粗放、割裂、分散现象。长期以来,在外界眼中,东莞是一座“没有中心”的城市。

2019年,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推进,东莞新一轮城市“强心”战略启动。当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一心两轴三片区”为重点抓手,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强化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

一场前所未有的超常规、高标准城市品质升级行动在东莞中心城区铺开。其中,优化“一心”,即行政文化中心区功能品质;提升“两轴”,即鸿福路山水文化轴线、东莞大道时代发展轴线的功能品质;推动“三片区”,即推动东莞国际商务区、黄旗南生态科创区、“三江六岸”历史文化区三大片区的规划建设,为“城市之心”不断注入活力。

“强心”战略实施以来,通过市委、市政府快决策,相关部门与镇街快执行、快实施,齐齐发力,中心城区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民盈国贸中心等城市地标顺利建成;广发片区城市品质焕然一新、市民服务中心;会展西中心绿地公园配套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成,国际商务区、黄旗南、三江六岸等片区建设实质性启动,中心城区灯光夜景、广深高速沿线景观品质、东莞大道十里迎宾景观带等提升工程成效突显。

去年1月21日,中心城区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项目、东莞大道品质提升项目、CBD中心公园项目、一号基坑项目“多箭齐发”,“一心两轴三片区”进一步加速,东莞城市新名片正在不断擦亮。

▲航拍市中心

提质工程

打造15分钟社区优质生活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居住空间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东莞以优质生活圈建设为抓手,聚焦社区层面,从居民的需求和获得感出发,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打造了15分钟社区优质生活圈,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深度城市化实践路径。

所谓15分钟社区优质生活圈,即15分钟步行可达,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了《东莞市15分钟社区优质生活圈设计技术指引》《东莞市生活街区规划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指引,强化规划引领和成果示范,打造一批示范性品质生活圈。

在谢岗,4个“口袋公园”镶嵌在山水湖居住小区、旧食品公司、旧农业银行侧和富盈小区对面地块。当地居民开门见园,出门见绿,纵享品质生活。

为提升社区生活品质,谢岗谋划打造3.09平方公里优质生活社区示范标杆,投入11.8亿元实施28个项目,重点谋划打造了优质服务社区、居住社区、产业社区,为全市城市规划建设,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在中堂,2019年率先启动中心片区优质生活圈建设试点工作,划定镇中心区1.55平方公里范围。在3年内投资6亿元,打造觉华寺、觉华公园、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项目,以形成中堂镇“拓空间”优质生活圈。

公园绿地,是东莞城市品质的短板。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绿地与开敞空间仅占总建设用地面积的2%,远远低于国家10%-15%的标准。

为了完善公园绿地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我市提出了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游园”的四级公园绿地体系,实现市域范围内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80%。

同时,在空间上打造特色游憩体系,结合东莞市山水脉络格局、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资源等,构建由绿道、碧道和古驿道共同组成的特色游憩体系,依托构建东莞旗峰公园、同沙生态公园等构建翡翠绿环。

▲东莞夜景

现代都市

新一线城市形象不断凸显

品质交通的提升,是东莞城市品质提升的缩影。由于过去扁平化、蔓延式的发展模式,导致东莞对小汽车已形成强依赖性,全市机动车千人拥有率已经超过佛山、深圳和广州等周边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反映了我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薄弱问题。

“十三五”期间,东莞城市空间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已具雏形。东莞提出,要完善“三心三副多节点”的城市功能格局,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着重加强市内路网体系规划建设,同时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连接成网,支撑城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

2016年,东莞正式进入“地铁时代”,轨道交通、高快速路、水电气、5G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此同时,东莞的城市活力显著提升。大湾区院士峰会、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男篮世界杯、亚洲马拉松等高规格活动赛事成功举办,全市每年人口净流入保持在十万人以上。东莞生机勃勃的新一线城市形象不断凸显,城市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聚焦群众对品质生活的需求,东莞全力保障教育扩容提质、品质交通攻坚等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道路项目各类许可99个,新增独立停车设施项目17个,增加停车位5147个,各类项目配建停车位增加超过20万个。

2021年,全市完成52所公办中小学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约5.38万个。办理了涉及教育设施的控规调整共49宗,共增加小学360班、初中541班、高中457班;供应教育用地共21宗,用地面积共1390.8亩。

未来,东莞将积极推进从“汽车都市”走向以轨道网为核心的“公交都市”,一方面,在湾区层面规划16条城市轨道,无缝衔接穗深惠,促进湾区城市轨道网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将在市域内部通过轨道快线串联六大片区,设计4条224公里的“快线”以及9条272公里的“普线”,并促进轨道网与道路、公交、慢行、绿道、碧道等“多网合一”。

文字:吴金华 图片:蓝业佐 陈栋 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编辑: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