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虎门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各种艺术分享会和作品发布会中,你不仅能够了解和欣赏到众多有趣的邮票小史、各类生肖邮票背后的设计故事,更能透过名师所参与设计的邮票作品,领会其中的创作技法和奇妙构思。
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
8月27日,靳埭强邮票艺术分享会在虎门会展中心展览大厅活动区举行,设计大师靳埭强通过视频与观众们分享了自己的设计人生,以及方寸邮票背后的故事。在视频中,他还讲述了每一套邮票设计素材和灵感的来源,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精妙的创意思路也让慕名而来的资深邮迷获益良多。
因集邮而和靳埭强先生结缘的设计师吴玮,在现场回顾自己的集邮经历,讲述邮票对自己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方寸邮票背后的故事就好像是一部微缩的百科全书,连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次邮展中,吴玮还带来了50多套自己珍藏的靳埭强的设计邮票作品,让观众能够在现场欣赏到靳埭强设计的各类邮品。
一枚小小的邮票,不仅具有邮寄的功能,还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吴玮在展位现场介绍了自己最喜欢的藏品——靳埭强设计的《一九九七年香港通用邮票》。
票面设计是香港由东到西每一段的城市景象,连在一起成为一个长条,在拼贴的基础上加入中国长卷的元素。该邮票于1997年1月26日发行,成为了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的重要文化标志。
50多套展览的邮票,不止是一名集邮爱好者珍贵的藏品,也是两位设计师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谊见证。在其中一件展品上,靳埭强给吴玮留下的回信写道:“时光飞逝,有幸为香港设计邮票45年,每个年代我创作都有不同的追求,但最重要是令邮迷喜爱,得吴玮长期珍藏,心满足矣!”
担任本届邮展形象总设计师,操刀设计本届邮展展徽、吉祥物、奖牌的靳埭强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1957年定居香港,是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他1964年开始研习艺术与设计,1969年接触水墨画创作,随后积极参与艺术设计教育工作,他设计的著名作品包括中国银行标志、香港通用邮票、重庆城市形象徽志、东亚运动会火炬等。同时,他还是首位为香港设计生肖邮票的华人设计师。
举行邮票设计家签名会,分享邮品设计故事
当日上午,中国邮票设计师原艺珊分享了本届邮展特别发行的JP纪念邮资明信片的构思,以及作为《壬寅年》生肖邮票的雕刻者介绍了虎门邮票雕刻的特点。
当日下午,中国邮票设计师王虎鸣到场为集邮爱好者们逐一签名留念。据了解,王虎鸣现任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设计总监,1987年至今先后设计邮票160余套,主要代表作品包括《中国大龙邮票发行一百一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和《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纪念》等邮票。王虎鸣主要为本次邮展设计了纪念邮折等。
在澳门邮票设计师林子恩的分享会和签名会上,林子恩分享了他设计邮票的心得、以往设计邮票的内容和构思,特别是他设计的十二生肖邮票、邮戳背后的设计理念和背后故事等。据了解,林子恩主要为本次邮展设计了纪念封和纪念戳。
这两天,记者看到不少资深邮票迷来到展览现场“过节”,同时也看到小一辈“新邮票迷”被一枚枚邮票所讲述的故事所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邮票的价值,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科技如何智能,邮票是生命长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