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强市建设
东莞+ 2022-08-18 08:43:10

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我们开展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东莞正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打造品质文化之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根本思想保证,而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东莞打造文化强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健全意识形态责任工作制,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文化强市建设树牢鲜明的思想旗帜。在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始终处于指导地位,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建设中具有关键引领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西方之乱”不断上演,霸权主义、霸凌行径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侵蚀着全球化进程,等等,而国内的风险挑战也在增多,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涌现。长期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不同制度之间的竞争长期存在,在和平时期,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不见硝烟却异常激烈的战争。

地处两个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东莞的文化建设担负着更重大的历史使命,经受着更为严峻的历史考验。当前,文化强市建设作为东莞“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展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重要论述统领文化强市建设,从大湾区乃至全国、全球的战略高度谋划文化建设,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固本培元,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东莞力量。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营造文化强市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文明形象。近代史开篇地、改革开放先行地,这些文化背景诠释着别样的情怀,也意味着东莞的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大的期待。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东莞要针对网络意识形态碎片化、隐蔽化、泛娱乐化等新动向,加强网络治理,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有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网络宣传引导力,批驳错误思想观点,促进网络意识形态空间更加积极健康,为文化强市建设营造良好环境。以持续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建立多元立体的城市形象传播体系,提炼和弘扬新时代东莞城市精神和价值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道、社区等户外宣传阵地提档升级。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文艺创作者、文化工作者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表达手法,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落细落实,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高水平打造“东莞记忆”示范项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擦亮特色城市名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之中,集聚吸引文化人才,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东莞改革创新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三、切实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夯实文化强市建设的制度基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落实《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始终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各方面建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有效抓手。

要严格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细化完善阵地分类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有效管理,确保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决不给错误思想言论提供传播渠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组织体系、考核标准、规章制度,形成相关单位联动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作为判断全市各部门特别是文化战线部门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推动党委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地生根,为落实“十四五”规划文化强市战略举措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基石,确保文艺创作、文化创造、精神生产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作者系东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文字:龙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