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莞邑大地上,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寓兵于民,亦民亦兵,故名“民兵”。
莞邑迷彩绿。他们把人民至上理念融入强军实践,坚守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战不旋踵。流动的迷彩绿,激荡着流淌在千万东莞人民心中澎湃的力量。
民兵战旗红。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东莞民兵矫健的身影,飘扬的民兵旗帜,汇聚起新时代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
党旗引领,军地合力。一项项民兵优待政策落地,一次次民兵政治教育凝魂聚气,一支支红色民兵分队向我们走来,一场场民兵集训“硬核”上演……谱写了一篇篇东莞民兵建设的壮丽华章。新时代,东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管武装根本原则,聚焦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推进新时代民兵转型重塑,民兵建设整体质量明显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过硬民兵队伍正在莞邑大地上阔步前行。
■6月21日,莞城街道举行2022年民兵点验大会暨授旗仪式
莞邑大地劲吹优待之风
在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凝聚军地强大合力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2年1月29日,东莞军分区党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武装工作会议召开。
“要聚焦备战打仗,紧紧抓住党管武装的主责主业,在提升国动援战质量上持续用力,在提升民兵队伍质量上持续用力,在提升重大演训质量上持续用力,在提升兵员征集质量上持续用力,推动我市党管武装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东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肖亚非强调,全市上下要积极担当作为,坚决扛起党管武装的光荣责任,要摆正位、抓到位,要能干事、善成事,要真用情、用真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结合“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大力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船到中游,奋楫者先。6月2日,东莞市委议军会议暨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和2022年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聚焦备战打仗,进一步强化遂行任务的具体能力,抓实民兵整组训练、基层武装部和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征兵质量,大力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民兵建设,军地合力是关键。去年以来,东莞军地聚焦备战打仗统建设,锐意进取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军地合力推进民兵调整改革落实落细,民兵建设在“实起来”基础上,向“强起来”转型升级加速推进,一个军地合力、互利互促、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在莞邑大地加速形成。
去年,东莞军分区党委班子探索推进“定制基干民兵公交交通优待卡”从设想变为现实,变成广大基干民兵实实在在的福利。对此,市委召开议军会议,部署推进此事,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定制交通优待卡。
对照议军会,强力抓落实。东莞军地继承弘扬优良传统,站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心聚力的政治高度,为全市数千名基干民兵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核优待政策。
一张小小的民兵交通优待卡,温暖了东莞广大民兵的心。这是东莞军地合力推动市委议军会议议题落地见效的一个力证。新时代,东莞军地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发扬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着力构建尊崇民兵机制,以实际行动推进民兵荣誉体系建设,在优抚优待中彰显社会荣誉感,凝聚军地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民兵建设高质量发展。
尊崇优待,落地有声。用“仪式感”塑造“尊崇感”。继东莞基干民兵交通优待卡发放仪式举行后,根据东莞军分区统一部署,东莞各镇街陆续举办基干民兵交通优待卡发放仪式。
去年11月3日,高埗镇武装部黎振辉率队上门为基干民兵发放交通优待卡,并组织民兵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加强了民兵的荣誉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在东莞,民兵优待不囿于交通优待卡。一卡乘车优待,一卡电话优惠。去年,桥头、麻涌、石排等镇武装部还向基干民兵发放免费通信卡。
汩汩东江水流长,倒映出东莞的双拥传统。去年7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樟木头支行在樟木头镇武装部,为该镇退役军人现场办理专属银行“红卡”。在东莞民兵队伍中占据一定比例的退役军人持卡可享受优惠和专属服务。
巍巍莞邑山脉,见证了一个个旨在增强民兵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去年12月10日,石排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前往困难基干民兵李沛华家中,送去关爱和慰问金,提升了基干民兵受尊崇氛围。在他家中,石排镇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曾庆云关切地询问了他的家庭生活状况、当前面临的困难,对其多年来为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鼓励他要树立信心,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克服家庭当前困难,把日子越过越好。
民兵优待劲风吹遍莞邑大地,激发广大民兵的荣誉感、获得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支持民兵工作的积极性,夯实全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基础,凝聚军地强大合力。
■6月29日,2022年南城街道基干民兵整组点验大会暨宋天生民兵分队授旗仪式举行
红色民兵分队蔚然成风
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凝聚民兵政治教育活力
“听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红色故事,感触最深的就是先辈们铁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危难关头拉得出来、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张苞民兵分队队长张国豪说,“张苞是我叔公。”
张苞是东莞石龙西湖村人,1944年参加东江纵队,1958年转业到惠东县港口镇任武装部长兼民兵连长。1962年10月7日,张苞带领民兵,全歼在小星山登陆的武装特务,后因胸膛中弹,不幸壮烈牺牲,首创新中国成立后民兵分队独立作战取得全胜战例。1962年11月3日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广东省军区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记一等功,授予“民兵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英雄的传人,就要当英雄的兵。6月17日,东莞市首批红色民兵分队授旗仪式举行,9支红色民兵分队正式亮相。在授旗仪式现场,张国豪表示,将赓续红色血脉,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加强政治学习,听党指挥、听令而战,积极参加训练,苦练本领,争创一流,树好模范带头形象。
东莞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凝聚民兵政治教育活力。去年以来,东莞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民兵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打开鲜活红色教材,民兵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重任在肩”,进一步坚定了广大民兵队伍的政治信念。
黄友、郭金木、宋天生……个个闪亮的名字,一支支英雄的队伍正式向我们走来,激励全体民兵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精神。
一面面火红的旗帜催人奋进,市委常委、东莞军分区大校司令员卢建军指出,东莞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在全市培育打造了首批9支红色民兵分队,所在镇街要坚持瞄准政治更红、武艺更精、作风更好的目标,抓好红色民兵分队建设。同时将培育打造红色民兵分队作为加强党管武装的基础工作,作为落实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任务的重要内容,认真筹划推进。
6月29日,南城街道举行2022年基干民兵整组点验大会,向宋天生民兵分队授旗。在宋天生烈士故居前广场,全体基干民兵身着统一服装,士气高昂,军容严整,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接受整组点验。
卢建军强调,培育打造红色民兵分队是今年民兵工作的重点,下一步相关镇街要各自举行红色民兵分队授旗仪式,加强民兵队伍建设,争取打造民兵分队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推进我市民兵建设高质量发展。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精神。南城基干民兵宋嘉豪说,“在小的时候我就常常听到长辈们说村里有一名烈士英雄,他的名字叫宋天生。 我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地学习了他的英雄事迹,努力向他看齐,也始终梦想自己能做一名有信仰、有抱负的士兵。当我年满十八岁后,顺利实现了参军入伍梦想,后来加入民兵队伍。”
在东莞,红色基因真正渗透到民兵的精神血脉里,如同那源源不断的东江之水,热情奔放地讲述着浓烈的“民兵”情结。
去年7月,在广东省军区召开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暨“七一”表彰大会上,凤岗镇党委委员、镇武装部部长叶林以“传承‘黄友精神’奋进国动事业”为题,分享赓续传统、逐梦强军的奋斗历程。他说:“面对残暴的敌人,东纵五少年毫不畏惧,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们凤岗武装工作人员一直有个信念:当黄友的接班人,必须有血性、有虎气,敢上战场见真章。”
常平镇组织民兵开展清明网上缅怀英烈活动;桥头镇采取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民兵政治教育学习;万江街道组织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共37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革命岁月,接受红色教育……东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灵活方式,使民兵思想政治教育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全方位全时空覆盖。
日积月累的教育引领,一点一滴的感召熏陶,才能汇聚成强军兴军的星辰大海。
■今年6月,常平镇组织2022年新入队基干民兵开展了为期4天的军事训练
练兵场上拂过阵阵新风
在聚焦主责主业中,凝聚练兵备战动力
春日砺兵——今年年初,东莞军分区党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武装工作会议召开,吹响新年奋进号角,春天里的民兵新画卷铺展开来。
砥砺刀锋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英雄花开三月红,这个木棉花开的季节,莞邑大地上涌动着疫情防控中的“迷彩力量”。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全市专武干部、民兵“披挂上阵”,迅疾行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武装爱人民的使命和担当。他们是凝心聚力、共战疫情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春天里动人的迷彩身影。
夏训如火——“日晒雨淋,掉皮掉肉,不掉队。”在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市直民兵训练正如火如荼,气势如虹。2021年8月23日开始,一连5天,东莞军分区组织市民兵应急营开展集训,进一步提升备战打仗能力,锤炼快速高效的反应能力,在莞邑大地上掀起民兵训练热潮。这样火热的场景还在大岭山等镇街上演。
民兵训练场上吹拂新风。市民兵应急营教导员黄敏介绍,通过组织来自东莞市蓝天救援队的民兵分享在河南支援抗洪抢险的实战经验,结合河南当地广大民兵和应急救援力量查险情、固堤坝、转移疏散群众、封堵决口的经历,检视反思己身,重点突出利用无人机对灾区实施空中监测、水上救援技术与方法、受困群众转移和救援、大型救援装备操作以及个人装备器材操作使用等科目的训练。
秋练不辍——2021年11月1日,莞城武装部组织百余名基干民兵赴东莞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开展实弹射击训练,民兵们整齐的动作、矫健的步伐和响亮的口号,成为训练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展现了东莞民兵的良好风貌。金秋时节,民兵训练的号角继续在莞邑大地吹响。莞城、道滘、厚街等镇街陆续开展民兵军事训练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采取集中训练、操作练习、在岗训练的方式,对民兵进行了军事理论、单兵战术、专业器材操作使用、轻武器射击考核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提高民兵军事素质,增强民兵队伍遂行任务能力。
冬季比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12月2日17时30分许,厚街镇民兵刘俊成全副武装,穿着防化服,戴着防毒面具,在一顶烟雾弥漫的帐篷里,一手持强光手电筒,另一只手正在紧张地抄写上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100字内容。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比武竞赛课目设置结合,东莞市2021年度民兵比武竞赛劲吹新风,“旧中有变”,涌现新气象。
北风劲吹硝烟起,沙场点兵正当时。12月1日起,在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全市32个镇街,320名基干民兵上阵“亮剑”,置身比武场,一连三天,战味十足,燃爆全场,激发练兵备战激情。
■6月24日,高埗镇举行2022年民兵组织整顿点验大会
一年四季,练兵备战从来都没有休止符。
去年以来,东莞军分区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在省军区党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旗帜铸忠诚,聚焦使命真备战,抓实民兵训练,拉动点验民兵,开展民兵军事训练大比武,民兵整体建设水平实现了大幅度跃升,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新年伊始,习主席签署中央军委2022年1号命令,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明确要求“全面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这是习主席连续第五年发布开训动员令,树立了大抓军事训练的鲜明导向,吹响了练兵备战的时代号角。
战鼓声声,号角催征。习主席签署的命令在东莞武装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广大民兵在积极配合防疫措施的同时,迅速在莞邑大地掀起新年度军事训练新热潮。1月6日,塘厦镇2022年基干民兵军事训练开训,应急排基干民兵统一身着迷彩服,军容严整地参加训练。
民兵新年“第一训”后,一年四季,练兵备战只有进行时。
民兵建设重点在“编”。在国际制造名城东莞,一座座高新园区、一家家新兴企业,拢聚着雄厚的人力、物力和科技资源,正逐渐成为编建民兵队伍的重要阵地。东莞军分区严把编实建强关口,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民兵,进一步优化民兵成员结构,提升了民兵队伍战斗力水平。如,去年一场演训中,松山湖新质民兵力量就发挥了特殊作用。
民兵建设关键在“训”。进入夏天,伴随气温升高的还有东莞民兵训练的热度。早在6月5日,茶山镇就组织新入队民兵进行集中入队训练,为打牢新入队民兵的军事基础,增强组织纪律观念,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新入队民兵由“民”向“兵”的身份转变,进而打造一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高素质队伍。
国防动员系统调整改革以来,东莞民兵建设越来越贴近实战,新气象涌现。东莞市2021年度民兵比武竞赛场上,卫生与救护、手榴弹投掷、无人机操作、帐篷搭建、伪装与防护、轻武器操作使用六个竞赛课目,依次展开。无人机操作和帐篷搭建两个竞赛课目首次在年度民兵比武场上演,既“新”又“实”,瞄准未来战场,突出专业、实战导向,以考促训,以考促建,提升民兵队伍作战支援、应急处突的能力,推进新质民兵力量建设,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向实战迈进。
民兵建设核心在“用”。3月9日,长安镇民兵陈灿亮在夜幕中纵身跃入河中,与潮水抢时间,将一名正欲轻生的女子救回岸上。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东莞民兵矫健的身影。在应对疫情和防汛抗洪等工作中,全市广大民兵不惧艰险、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人民武装人民建,人民武装为人民。
剑拂朝霜,精钢百炼。东莞持续深化实战实训、联战联训、科技强训、依法治训,进一步强化专攻精练、实兵综合演练、军地联合演练,不断锤炼打仗本领,锻造打仗实力、蓄足打仗底气、提振打仗士气。
风劲帆满启新程,奋楫潮头逐浪高,一幅幅民兵新画卷正在莞邑大地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