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纪念馆,不仅是一个讲述东江纵队英勇抗日史实的场所,还是大岭山人民赓续东纵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东莞市一张“红色文化”名片。
鸡翅岭莞香之乡,一代代村民努力耕耘,让莞香树绵延六百多年,如今,莞香文化有效推进“香”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让鸡翅岭后代过上了幸福美好生活。
从乡村小镇,到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再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英勇的大岭山人民用红色文化历史资源,鼓励一代又一代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造就了“中国家具出口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镇”等城市名片。
事实上,每一张城市名片的背后,都有优秀文化名片的身影作为强力支撑。而红色文化作为最具影响力、凝聚力的一种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大岭山坚持围绕“一红二源三香”,依托东纵文化和莞香文化,大力推进全镇文化事业和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朽东纵
抗战精神带动文旅产业“红”起来
在大岭山镇大王岭村,有一座被绿植环绕的“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后是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旧址。这是由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1940年10月创建,属于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华南地区目前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风貌最为完整的抗日根据地旧址。直至今日,东纵精神仍经久不衰,深根于大岭山这片红色热土之上,让一代代大岭山人铭记于心中。
荔枝挂果时节,沿着纵队路,穿过练兵场,来到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该旧址是东江纵队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在大王岭村设立部队领导机关,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曾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华南地区及全国的抗日战争。
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旧址包含9处文物点。其中第三大队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团结报社、交通站、粮食加工场、操场6处抗日旧址位于大王岭村,医务所、中山书院、连平联乡办事处3处旧址分别位于瓮窑村、油古岭村和连平髻岭村。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东纵精神,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依托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于2005年9月建成,是华南地区东江流域最大的抗日战争遗址性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目前东莞抗日的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见证地。
该馆设有“东江铁流,南粤旌旗”东纵历史主题陈列、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复原陈列、国防教育展览共三套基本陈列,内容紧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运用雕塑、瓷板画、艺术景箱、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手段,展示了大量抗战时期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武器装备等各类文物,让市民从全面、真实、立体的角度领会东纵精神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场馆负责人张俊表示,为进一步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近年来,东纵纪念馆针对小学、初中、大学,打造了“东纵小战士”红色夏令营活动、“东纵第二课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活动、“东纵联大——共建高校联合系列活动”,用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历经十七年精心打造,东纵纪念馆已逐渐成为全市知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当地群众精神文明发展的一大源泉。大岭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不断活化升级,大岭山让红色革命遗址“亮”起来,同时也带动当地文旅产业“红”起来,让大王岭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红火。
魅力“香”村
传承百年文化,擦亮特色莞香名片
与大王岭村不同,鸡翅岭村在振兴道路上有着自己的“香”村发展模式。
鸡翅岭村是“广东省莞香(女儿香)文化之乡”,莞香种植历史悠久。相传清康熙年间,鸡翅岭村汤氏九世祖,著名香农汤茂千的女儿汤秀香出嫁时,汤茂千把上好的牙香作为女儿的嫁妆带到婆家。每逢初一、十五,汤秀香把牙香点燃,尽表对父母的思念在鸡翅岭村。
鸡翅岭村作为莞香文化发源地,用莞香走出了一条“香”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建造乡俗文化馆,发展莞香产业。2020年,一个记载乡俗文化的鸡翅岭女儿香婚俗文化馆建成,馆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该馆以莞香为媒,讲述村社婚嫁习俗,向前来参观的市民讲好历史悠久的莞香文化故事。
时至今日,莞香文化不仅在鸡翅岭村被打造成一张特色文化名片,还在大环村的尚正堂莞香特色小镇被“玩”出了新高度。
尚正堂莞香非遗保护园负责人黄欧介绍道,“这里是目前唯一获得国家认证的有机莞香生态种植基地。保护园内有百年莞香母树3000多株,莞香树保有量达10万多株。我们充分利用优质莞香资源,与各大高校、科研所开展合作,延伸出莞香喷剂、莞香面膜等系列产品,未来将推动这些新产品陆续上市。”
而在贡香居莞香培植基地,身为莞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汤锦华,多年来在莞香文化领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结合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不断提升种香、结香、取香、理香等传统工艺,打造出各式各样的莞香盆景和莞香文创产品,让市民在家也能种植莞香、欣赏莞香,把莞香文化在每家每户中传承和发扬下去。
近年来,大岭山立足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和百年莞香历史,全面深化“一红二源三香”的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也插上“文化翅膀”。每一处旧址、每一件器物、每一棵莞香树,是传承大岭山文化名片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岭山红色研学路线已被列入全市十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之一。红色研学线路的推出,将进一步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活力,擦亮大岭山红色文化名片。
特写
美食烧鹅愈发光彩
烧鹅是矮岭冚村乃至大岭山全镇的一道民间美食。经过世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为一种“吃烧鹅必来大岭山”的传统习俗。大岭山烧鹅,已经成为大岭山一张美食文化名片。
荔枝柴烧鹅作为其中一种烧鹅技艺,制作出来的烧鹅皮香肉脆、肥美多汁,受到众多市民的追捧。通过不断传播,矮岭冚村的荔枝柴烧鹅已成为大岭山乃至东莞食肆里的佳品。
如今,在矮岭冚村向东大道两旁,分布有大大小小的烧鹅酒楼、大排档,形成了一条以烧鹅为特色菜的“烧鹅一条街”,吸引着周边城市的食客慕名而来。值得一提的是,荔枝柴烧鹅制作技艺已成功入选“东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年掠影
·推出“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发展路径
·入选全市十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2018年入选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21年大岭山镇(荔枝)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02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0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