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峰雅韵·潮涌莞邑③丨东莞街舞:青春向你下“战书”
东莞+ 2022-07-10 19:55:10

▲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战书”联赛,是东莞街舞少年彰显青春的闪亮舞台

十二年的光阴流转,对于中国人有着特别的轮回意义。

最近一段时间,张锦豪总是会在空闲时刻,静静地站在PUZZLE集艺社门前,看着曾经的那些标志牌,进而陷入回忆世界——整整十二年前的今天、2010年7月10日,他所创立的这家街舞机构正式成立。一路走来,这个土生土长的东莞少年,已经从当初的街舞男孩,成为这一领域的元老级人物,虽然年纪不断变大,但对于自己坚守的事业,他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真挚。

“从自己跳,到教别人跳,再到看着源源不断的年轻人跳,我怎么能不老?”在业内以“jasonz老师”为人熟知的张锦豪笑着感慨,现在的自己似乎时间非常不够用,“‘战书’第六季刚刚结束,下一届的准备已经开始了,我们希望能够走进更多市民的视野,让大家了解街舞,看到东莞街舞的真实存在。”

▲一路走来,张锦豪将街舞变成了为之坚守的事业

能将爱好变为职业与事业填充生活,大抵都是幸福的。一定程度上,或许正是街舞的“小众”,才让张锦豪能够有更多的目标去完成,比如他所创立的“战书”——2014年至今仅因客观因素中断两届、基本均为东莞高校学生参与的街舞联赛,就成为了东莞市民了解东莞街舞的一个窗口。

相辅相成,因势利导,张锦豪的街舞故事,或许便是东莞街舞在最近20年的发展映射。总会有人正青春,但老去的人们依然为之跃动,这样的文化传递,或许就是街舞未来的存在意义,和battle(对战)一样,永远热血沸腾。

▲东莞街舞故事,张锦豪娓娓道来

“大学四年,成就街舞梦”

回想起和街舞的最初邂逅,张锦豪当然记得:读到高三,体重超过200斤的他,和其他同学没什么区别,按部就班准备高考。那是2005年的东莞,一切都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流行音乐打动学生已经不算新闻,街舞反倒是有那么一些神秘。

也正是那一年,看过一位童年好友略显生疏、但十分自我的表演,张锦豪第一次感受到了街舞的真实形态,瞬间的电光火石之间,他决定自己要试一试。

“说出来可能没有人相信,一个胖子要跳街舞,怎么可能?但我就真的跳了。”张锦豪回忆,在好友的带动下,他不仅“入了坑”,而且很快便沉迷其中,“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2000年左右东莞已经有人在跳街舞,但零零散散,没有专门的培训。所以,那时候我刚开始学,只能自己在百度搜索有关的内容,看一些MTV‘自学’动作。”

就这样,在高三最忙碌的时刻,张锦豪的时间开始明显不够用,因为街舞成为了他在学习之外的最大动力。然而毕竟学习备考还是第一位,他只能在放假的有限时间里跟着朋友练习,或者是自己摸索。

这之后,张锦豪进入大学,前往中山读书,相对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他也找到了一家在广州的街舞培训机构,于是从大一开始,每周辗转学习就成了固定安排,都是住在舅舅家,家里人知道的“参加英语辅导”是其一,在此之后去的街舞训练,才是他更大的兴趣所在。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安排,与当时张锦豪的家庭实际有关——最初的计划里,大四毕业他会继续出国留学,所以街舞成为生活主题并没有太大压力。但就在大学期间,这样的节奏有所变化,他在四年之后,仍旧留在了家乡。

▲2010年前后,张锦豪对于街舞越加沉醉,先后多次前往韩国、日本等地进行学习,提升个人街舞功底

这时候或许就要感谢街舞,如此“横生枝节”的人生进程,倒也没有给张锦豪带来多少波动,中山、东莞、广州,以及更远的地方,因为街舞,他看到的世界越来越大。不单是每个周末,甚至寒暑假也都要“定点驻扎”。更加重要的是,这时候去跳街舞,已经不用和家人含糊其辞,而是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变化——成功减肥、神采奕奕,为什么不坚持下去?

在大学,张锦豪自然而然加入了街舞社团,那是最初的舞台,他和更多的同学在这里感受着主角光环。在此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他觉得街舞不是只有小孩子、年轻人在玩。“当时中山市青少年宫找到了我们,大家都成了艺术团的成员,街舞也是艺术,也是可以去登台表演的。”

正因为有着大学期间的磨砺,张锦豪在街舞的道路上越发坚定,他开始参与更多比赛活动,从东莞到广东,直至省外各地,街舞成为了他生活的中心。而为了跳好,他也开始了更多学习:“抓住任何可以的机会,比如别人看演唱会,是听歌星怎么唱,而我更多是观察他们的舞者如何表演。”

 

“把街舞当作事业,我可以”

光阴流转,大学四年,保持着学习节奏的张锦豪,已经逐渐在广东街舞圈内小有名气,但也开始面临毕业后的择业问题——这是非常真切的人生选择,一如之前的高考。

▲2010年,张锦豪创立的第一家PUZZLE街舞工作室

而张锦豪没有变化,这一次他依旧坦然,因为街舞已经成为了自己心内的“保底选项”,在按父母的建议去尝试、但确实无法合拍的工作安排后,没有经过太长的犹豫时间,2010年7月10日,他的第一家街舞教室就正式成立。

“我肯定不是东莞第一个、甚至是第一批开始跳街舞的人,就我所知的‘第一代’,就包括Tommy,他最早是一名BBOY(地板舞舞者),之后又成了东莞第一个街舞DJ(唱片师)。但最终年纪越来越大,去做了手机销售(笑),因为生活需要。”如此对比,张锦豪自觉幸运也便不难理解:“总是要工作的,其实那时候父母也看到了我在街舞上的一点点成绩,也非常支持我去试一试,这是非常幸运的。”

▲走进校园推广街舞,是张锦豪从开始到现在从未转变的思路

张锦豪继续“幸运”的同时,与街舞的进一步氛围升温直接相关,不仅是在东莞,整个珠三角地区,经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加速发展,文化事业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与街舞拉近距离,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看着他们,张锦豪也好像看到了更早之前的自己,“做一间街舞工作室应该是OK的,没有包袱,想干就干。”

从“跳街舞”到“教街舞”,其中的转变并不仅仅要求的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对街舞这项运动的理解,这时候张锦豪所能想到的,也确实更加深刻:“街舞,大家都知道,是起源于美国的嘻哈街头文化(hip-hop),还包括涂鸦、说唱、beatbox(人体发声音响)这些,以及更加包罗万象的很多范畴。最早街舞的“battle”,其实就是对肢体冲突的一种替代,这让我想到,年轻人终究是活力十足的,大人们总是担心孩子打架,如果能用跳舞的方式化解,不也是很好吗?”

▲作为老师的张锦豪,不断探究着更好的街舞指导技巧

就这样,“jasonz老师”正式出道,张锦豪开始成为东莞街舞新一批爱好者的启蒙者,小到三四岁,大到十七八岁,他和源源不断的热血少年,重温着来自街舞的原始冲动,这样的感觉熟悉之中又带着更多的酣畅,因为“街舞终究是一项表演,需要舞台,需要关注,需要掌声,需要喝彩。”

既然是事业,作为要带领学员们提高的老师,张锦豪自己必须变得更专业。得益于与业内顶尖同行的交流,他的“自我充电”也更加升级,除了看更多的资料摸索之外,前往国外学习成为主要方式,日本、韩国这些亚洲近邻之外,他在世界各地寻找着与街舞技术有关的元素,比如在英国,踢踏舞就给了他非常多的启迪与灵感。

 

“东莞街舞,需要平台展示”

带班教课的过程中,一个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张锦豪:“在我这里,学员们一起跳,规模终究还是太小。街舞的精神就是要走向人群,让更多的人看到,怎么办?不如我来做一项比赛?”

▲第二届“战书”联赛开始,这项汇聚东莞高校街舞选手参加的赛事正式成型

这是2014年,经过几年在东莞专心投入街舞教学的积累,张锦豪发现这个所谓小众的群体其实有着非常大的聚集张力,“年轻人看过之后,很多都会跃跃欲试,他们在各自的学校再去带领,这就是街舞的真实普及。”以这样的现实为基础,张锦豪通过公开招募队伍的方式进行尝试预演,推出了名为“战书”的这项东莞本地街舞联赛,最终第一届赛事取得圆满成功,让他有绝对充足的信心,在2015年正式将东莞各高校的街舞社团组织在一起,以街舞的名义表演竞技。

▲“战书”的场上对决之外,张锦豪所设计的赛事相关周边

就这样,这份来自于青春与热血的“战书”,在东莞街舞圈风靡开来,看似“头炮打响”的背后,也是张锦豪前期努力的成果显现。作为“战书”联赛的发起者、组织者,张锦豪在最初就深深明白,校园才是街舞发展的最大基地,2011年起,他就开始在高中进行街舞推广,从最初老师、家长们的不理解,到慢慢影响到一部分学生参与进来,直至他们进入大学、继续以街舞为最大爱好,已经可以通过比赛自信炫技,这样的成就感着实感动。

梦想的远方分外美好,过程中的阻碍却不可逾越。靠一己之力,张锦豪组织的“战书比赛”成为了东莞街舞爱好者们的对决平台,甚至周边广州等地的学生都慕名而来,然而随着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比赛所需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第五届“战书”联赛总决赛,在人流如织的的商场内聚焦关注,这正是街舞应有的模样

个性使然,最初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去寻找支持”的张锦豪,更多时候都是自掏腰包,前前后后几十万的支出不算小数,好在从大学开始就在一起的妻子非常支持,他们把“战书”坚持做了下来,也开始在另一个层面自我突破,为了比赛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主动与一些商家进行合作,将“战书”带至商场、网咖这些人流聚集地。

 

▲刚刚结束的2022年第六届“战书”联赛,继续传承着所有参赛者的共有激情

守得花开见月明,2022年,进入第六届的“战书”联赛,得到了更大层面的推广与支持,更重要的是,潮流文化在东莞的辐射力也更为显著。在这项已经形成品牌的赛事之外,张锦豪在高校学生群体之外,又组织了面向更多青少年参与的“吠狮”比赛——这样的操作,让张锦豪似乎与自己的培训工作渐行渐远,甚至有些“非主流”,因为随着街舞市场的不断升温,同行们纷纷加大力度吸引学员,在“战书”与“吠狮”越发如火如荼时,PUZZLE集艺社的发展并没有同步跟随,越是“冷门”,越是他们的选择。

“如果把时间比喻成一场长跑比赛,我们的思路是做一个稳健的慢跑者。”张锦豪有着自己一贯的冷静思考:“现在的快节奏生活,所有人都习惯了快消文化,但我觉得街舞不一样,我们教学员的不只是技术,最终是想让街舞给大家带来更多对于生活的积极能量。走到现在正好十二年,我认为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精益求精,才能有更好的未来,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街舞也不例外。”

 

记者观察

总有人正年轻,总有人在街舞

在大多数人看来,“街舞”也许只是“孩子们跳舞的游戏”,稍加过激的观点,还会将此与“叛逆”关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放眼中国,过去数十年间,街舞始终在属于它的角落顽强生根、倔强成长,很大程度上,这是一项从未过时的“潮流运动”。

不妨简要追溯中国街舞的发展史:而今的“70后”,甚至部分“60后”、“50后”,都还会对1988年那部由“霹雳舞王”陶金主演的电影《摇滚青年》留有记忆,再加上这之前的那部美国电影《霹雳舞》,街舞这一全新文化形式正式进入中国。这之后,街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某一部分的年轻人群体中点对点承接存续。

在东莞这片同样引领潮流的岭南热土,街舞自然也有着自己的绽放舞台。以张锦豪为例,在他与街舞结缘的之前大概十年,东莞就已经有“先锋少年”,在世纪之交的时刻,将这项潮流运动引入莞邑大地,进而迅速在当时的“80后”群体中传播开来。

与带领自己进入街舞领域的前辈、早已回归常态生活不同,张锦豪将这一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仔细回想,他所致力的东莞街舞普及之路,也已经超过10年时间,每每看到自己的学员在舞台上自信舞动,他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成就感:

“街舞是文化,是可以在我们中国发展的文化,我相信东莞有它能够存在的足够土壤——因为这块土地,我的家乡,本身就有着很强的开拓性、包容性。”

如张锦豪所说,即便很少为主流观点聚焦,但街舞之所以能够长久以来存在,且不断以更大的“文化属性”发展,这本身就是前进的证明。同时需要关注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生代,比如“05后”、“15后”加入,街舞在中国有了更多的本土文化附加,结合方言音乐说唱等形式,不同地域都有着鲜明不同的特色——这让发源于海外街头文化的街舞,本身也不断增加厚重底蕴,创新表演风格的同时升华着更大范围的文化属性,在年轻群体之中,艺术有了更加直观的呈现载体。

回望街舞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也基于现代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不断丰富普及形式,从“地下”走向更广泛的人群,无论是《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舞蹈风暴》《蒙面舞王》等以街舞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还是以此为主题的《街舞少年》《掰头(battle)》等电影,都在让更多的人看到街舞、了解街舞,乃至爱上街舞。根据业内专业报道,街舞的定义正在不断拓宽和延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紧紧相拥,涌现出了一批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新作。譬如,武汉京剧院创演的《光之谷》将街舞与直播、AI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元素置于戏曲舞台,让传统艺术融入当代生活”。

回到东莞,这座充满年轻活力的潮流都市,自然也应该有着街舞的广阔舞台——在更为宽泛的文化范畴,街舞同样是代表城市精神的体育运动,这与艺术表演相辅相成,都在赋予其更加充沛、旺盛的发展动能。展望未来,街舞运动的发展,可以更加全面地走进校园,去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用舞蹈让成长的道路更加阳光。

同时,诸如已经成型、规模稳定的“战书”联赛,实则也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立足于城市文化定位,多维度助推东莞街舞继续加速发展。基于浓郁的运动氛围,结合当下越加蓬勃的潮流文化,着力于“文体融合”的东莞街舞,以校园为切入、赛事为基础,表演、培训等活动多点联动,大有可为未来可期。由此而来的更多本地街舞优秀人才,无疑也就有了更多的“出道”可能,艺术与体育在街舞运动深入结合,具备着非常清晰且光明的未来。

任何时刻,青少年都是未来的主宰者、主人翁,作为舞蹈艺术的青春呈现,街舞有着直抵心灵的震撼效果,相信在张锦豪这样的东莞舞者努力下,东莞青年势必将以更加灵动的步伐跃动舞台,表达专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态度,让街舞成为值得骄傲的全新文化品牌。

 

专题监制:张树坚

专题顾问:李炳球

专题策划:雷石鹏 虞清萍

专题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本期撰文:王晨征

专题出品:都市新闻部

文字:王晨征 图片:王晨征、受访者提供 视频:王晨征 制图:叶洁新 编辑:王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