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峰雅韵·潮涌莞邑①丨一起感受东莞潮范儿!探究东莞潮流文化,青春跃动新意无限
东莞+ 2022-06-26 20:13:46

今年以来,东莞积极贯彻落实省委“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部署,立足东莞“双万”城市新起点,紧紧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供给”这一主线,致力于推动“双万”城市形象新提升、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打造“潮流东莞”城市文化名片,创新策划了“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等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广泛,成效显著。

▲东莞时尚运动氛围浓郁,潮流文化有着年轻群体的厚实支撑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东莞潮流文化的应运而生,有着深层的文化积淀,也与这座城市的“青春”特性有着密切关系。东莞潮流文化的提出和打造,不仅有一脉相承的历史基因,也十分契合当下年轻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来莞发展,展示东莞新形象。本期开始,“旗峰雅韵”文化专栏,将推出“潮涌莞邑”系列深入报道,全面呈现东莞与潮流深入结合的当下图景。本期内容为首期纵览,后续将依次从露营、街舞、音乐等不同事物逐项解读,敬请关注。

▲以潮流玩具为代表的新兴文化,正在给予东莞制造业升级更多文化助力,而与城市特质结合,更能令其直抵人心、获取受众

基因

领时代之先的开拓精神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也是一座城市的基因。潮流文化近年在东莞的兴起,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基因。这种文化基因是在漫长历史中衍化 形成的。东莞的“潮”,主要体现在多种文化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敢为人先的性格、放眼看世界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

作为广东省的重要城市,东莞是岭南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和中国新一线城市,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其地形地貌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底蕴深厚。东莞又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从农业县转身为现代都市只有几十年,外来人口多,青年人多,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外来文化(海洋文化)在此碰撞、共生共融,产生了多元丰富、兼容并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代都市文化。其中,近20年来,潮流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方兴未艾。

▲“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活动,重点突出青春、时尚、亲民,力求让在东莞工作、生活的人们以最便捷的方式听到这些美妙的悦耳音符

早在明清时期,东莞作为广东海防门户与海上贸易要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达,墟市众多,莞香、莞盐、莞席畅销省内外,在岭南各县中名列前茅,是珠三角著名的“藏富之区”和著名侨乡。而经济的繁荣和人口迁徙,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大融合,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活跃,影响社会风气的变迁,一举成为“岭南人才最盛之处”。

近代以来,东莞更是领时代风气之先,率先放眼看世界。虎门销烟更是让东莞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许多莞人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史学家、军事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学术泰斗、科技精英。这些先贤后俊,杰士英才,不但名播粤海、望重岭南,在全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们敢为人先,放眼看世界,引领时代风气精神,对后世东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高埗当地群众自发筹资兴建的高埗大桥,在改革开放的激昂年代承载着鲜明的“东莞精神”,高埗人用一个“敢”字展现了不朽的时代之潮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40多年来,东莞以先行者的姿态,以“三来一补”的模式投入生产,改变了东莞的经济结构,也拉开了引用和利用外来资金的序幕,启动“中国制造”引擎;在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开始从“制造业”名城向“智造业”名城转变。城市文化建设上,通过“三城一都”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活化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打造文化新格局……不管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从都市文化积淀或城市人口变迁,东莞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滥觞

“三城一都”带动新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东莞吸引了五湖四海的青壮年来莞工作生活,东莞也因此逐渐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人口分布上,60岁以下人口占比为94.53%,其中15-59岁人口占比81.41%,青年人口吸引力指数居全国第三,是劳动力占比最高的城市;人口结构上,70%以上为外来人口。东莞人口结构的逐渐变化,让年轻、时尚的“潮”文化需求日益增加,追求新潮的文化意识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在此碰撞、交融,让东莞更“潮”,更青春,更炫酷。

改革开放之初,东莞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同时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加大。尽管当时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因为毗邻香港,东莞人的休闲娱乐深受香港影响,许多港式“潮流文化”传入东莞。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委市政府开始将东莞作为一个城市进行全面建设,开始大力发展文化。2001年,东莞提出了“文化新城”建设设想,“三城一都”(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文化广场之城和音乐剧之都)建设启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文化广场、文化公园、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设施雨后春笋般冒出,同时引进李东来等大量特色文化人才,引进或组建高水平艺术团,开办文化高地直播车,创作各类文艺作品、文艺精品等,推出许多文化惠民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市民文娱生活,群众文化发展良好。“三城一都”建设成为东莞城市潮流文化的滥觞,至今已举办了八届的中国·东莞音乐剧节便是从此时开启的,不仅引进了大批国内国际高品质音乐剧,同时也积极引进人才,打造了《蝶》《邓丽君》等大批高品质的莞产原创音乐剧,以及多部儿童剧,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反响,甚至吸引了周边城市年轻人前来抢票观看。

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名城”建设,从顶层设计,对文化建设进行深耕细作。一方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文化馆等单位实施总分馆制度,逐步推进市、镇、村(社区)三级网络格局建设,其他各类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和活动也逐步推进和普及到各个角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东莞成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城市,图书馆等单位成为全国先进单位。另一方面,将文化建设拓展到基层末梢,各镇、社区各有特色,地方美术馆、博物馆、陈列馆、村史馆等也纷纷设立,且富有地方特色。此外茶山、桥头、莞城等多个镇街也纷纷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如桥头的小小说基地、莞城的文化周末、莞城图书馆的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莞城美术馆的水彩和藏书票展览等,以小博大,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以传统莞邑文化为灵感进行时装设计,是对“东莞非遗”资源的生动升级

这十年期间,先锋话剧社、交响乐团、摇滚乐队、街舞机构、动漫协会、汉服社、攀岩组织等雨后春笋般出现。草坪音乐会、动漫之夏、流行音乐季、非遗时装周、时尚运动节等潮流品牌活动也随之“潮”起,一次次带来耳目一新的文化大餐,激扬起时尚文化热潮。

 

现状

文化积淀构筑“潮范儿”

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东莞未来的城市竞争力,更要有文化来做支撑。而更高的起点,则要从“品质”出发,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特色都市。近年来,东莞在“文化名城”的建设成果上推进“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全面建设一个有品位、有特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都市。今年,东莞开启文化强市建设,提出“七个文化”“四张名片”建设设想。其中“潮流文化”作为一张最新的名片,与城市的人口结构和城市精神十分契合,充分体现了青春东莞、活力东莞特色。为此,不仅创新策划了“火柴盒”东莞城市艺术time、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等一系列高品质、时尚、青春的潮流文化活动,在许多其他文化活动中也融入了诸多青春、潮流元素,满足青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东莞潮流文化建设。

 

第八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目前已经开启,经过之前多届的积淀打磨,东莞的“音乐剧”品牌越加亮眼

如日前刚开幕的第八届中国·东莞音乐剧节,在引进高品质音乐剧的基础上,引进代表新生代力量的学院派佳作。其中,原创音乐剧《摘星辰》是根据年轻人熟知的国民IP“王者荣耀”改编,通过丰富的当代剧场语言,以歌、舞以及变化的舞台空间,带领观众走进一个独一无二的奇幻世界。

回顾从东莞“三城一都”建设至今十多年的文化建设,尤其近年来的文化形态,我们很容易发现:如今,东莞人的“潮”正逐步内化为精神品质,这种“潮”不仅体现在审美上的时尚、新潮,更体现在思想上的勇立潮头、敢于突破创新,这些让东莞充满活力,鲜活有趣。

比如,在传统文化上,敢于跨界、创新、融合。在非遗保护传承上,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墟市,组建非遗城际联盟,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举办非遗服装设计大赛并以专场的形式登上广东(国际)时装周,创新莞草编织等,让非遗实现跨界融合、多城互动,走进了市民生活,走出了东莞,成为我国非遗保护的典范。文保活化利用上,通过文体旅融合,将南社、塘尾等古村,燕岭采石场遗址、寒溪水村革命村落等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创新展览,将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配套时尚、潮流文化活动,营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如“容庚与东莞”“华彩宫瓷”等展览,让展馆成为市民打卡地或上“热搜”等。传统戏剧创作上,旧瓶装新酒,革新科技与内容,吸引年轻人关注,如抗疫题材的《使命》、爱国题材的《母亲》《浴火凤凰》等现代粤剧,都曾晋京演出,社会反响良好。

在当代时尚文化上,敢于引进或原创潮流文艺作品。如积极引进和原创音乐剧,打造音乐剧之都;举办东莞市民摄影周,引领全民摄影,宣传东莞形象;引进各类国际一流舞台剧、音乐会等艺术演出和富有冲击力的公共装置艺术;创办先锋话剧社,创编儿童剧等,培育新文艺人才和文化。

作为全国第一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扎根东莞的宏远男篮以十一次夺得CBA联赛总冠军领跑中国篮坛,就此也令篮球成为东莞众多文化亮点中尤为璀璨的高光名片

在体育上,敢于创新拼搏,敢于玩出时尚。如成立全国第一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广东宏远,率先完成了中国篮球向市场化改革的突破;结合城区商业中心潮流发展,举办时尚运动节,力推滑板、速度轮滑、飞盘、赛车、花样滑冰、攀岩、街舞、电竞等青年热衷的新潮体育项目,为东莞营造浓郁的都市气息与运动氛围,力争打造成融合体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品牌赛事,成为“湾区都市”的又一张新名片。

在文创上,敢于抓住行业风口,孵化和培育原创IP,为产业附加文化价值,推动东莞潮玩兴起。近年来,本土玩具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人才积累,紧紧抓住行业风口和年轻人的兴趣焦点,自主设计研发原创IP,推动东莞变身为“潮玩之都”。如狼博旺的“长草颜团子”“宝可梦”等著名品牌的IP衍生品;乐之宝的LAMTOYS“变色龙”系列玩具;X11与ToyCity推出的Laura等,凭借出色的设计和酷炫的造型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

 

展望

增强潮流文化内在驱动力

东莞潮流文化的兴起,与城市文化基因、政府部门的引导、市场的推动、城市人口(消费群体)等息息相关。比如,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等活动均是通过搭平台、造品牌,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低成本、高收益”,各方共赢。因此,发展潮流文化,可以以“文化+”为抓手,以经济为依托,增强潮流文化驱动力,丰富潮流文化产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文化+资源”筑好筑牢潮流文化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文化+品牌”精准定位潮流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文化+经济”推动潮流文化商业圈深度融合;通过“文化+输出”拓展潮流文化广阔市场等方式,为东莞潮流文化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强化东莞潮流文化及其产品的有效转化和影响力,拓宽东莞潮流文化未来繁荣与发展道路。

比如,在资源上,东莞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非遗)资源,也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加工制造企业和技术等。其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潮流文化是目前东莞的一个方向,这也是近年来“国潮”热背后的一个动因。《使命》等东莞多部获奖大型现代粤剧、非遗时装周、莞草创意家具设计,以及“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等,都是深挖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科技或赋予时代新概念或跨界融合、孵化而成的。如“火柴盒”城市艺术Time中的“火柴盒”就是结合东莞生产火柴的历史,赋予新时代概念:将小小火柴寓意点亮生命之光、温暖之光、未来之光,通过搭建“火柴盒”小舞台,延伸到市民身边亲民艺术空间,以歌曲凝聚力量、传递力量。

▲2022年,露营成为东莞市民节假日休闲的主要选择,来到青山绿水之间令人心旷神怡

再如,品牌上,认真分析东莞年轻消费群体、文化产业和市场特点,打造多元文化产业、文化活动亮点,精准施策。如推动“文化+旅游”“文化+艺术”等深度融合。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活动中,选择湾区自然学校、鳒鱼洲、观行研学基地、东莞迎宾馆等场所,采取“潮流+生态+文化”相结合的模式,融合阅读、绘画、音乐、书画、茶艺、插花、健身、篮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露营这一新兴的旅游活动形式为载体,把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活动中通过加强市镇联动,建立活动品牌管理机制,通过市级把控活动内容品质、镇街举办活动的模式,全面铺开活动,增强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共鸣共情、共生共荣。此外,将推动露营旅游消费规模大幅提升。据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初步估计,全年将带来4亿元的直接消费,拉动露营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行业,预估年产值将达数十亿元。

总之,随着东莞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都市文化的繁荣,以及以年轻人、外来人口为主体的东莞市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剧增,丰富、多元、高品质的潮流文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并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市场。如何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深挖发展潜质,让东莞潮流文化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事情。

 

专题监制:张树坚

专题顾问:李炳球

专题策划:雷石鹏 虞清萍

专题统筹:刘爱琳 龙小晖

本期撰文:沈汉炎

专题出品:都市新闻部

 

文字:沈汉炎 图片:陈栋 陈帆 郑琳东 郑志波 程永强 李梦颖 王晨征及资料图 编辑:王晨征